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4年9月21日)张回国初到鄂豫皖根据地,就开始怀疑苏维埃运动政策,虽然没有废弃这块招牌,但就其内涵做了很多改革:
一、纠正乱打土豪的风气,立即释放一部份已拘禁的不重要的“土豪”,以期改善赤区与白区间的关系。
二、厉行增产节约,解救粮荒,依照我在七里坪所提出的办法,予以适当的补充,立即通令全苏区实行。
三、实施新经济政策,其要点是:取销限价,奖励经商,活跃市场,提高粮食价格,输出土产品,建立税收制度和苏维埃银行,发行苏维埃纸币。
四、土地政策、苏维埃制度和党的组织的健全等,也应立即研讨其利弊得失,以期实施相应的改革。
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张国焘根据四川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鄂豫皖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红四方面军的入川纲领》。这个纲领分为两 部分,第一部分是红军所到之处要立即实行的,共有下列三点:
第一,废除苛捐杂税,即红军所到处,不再收原有的苛捐杂税,也不准任何人征收。
第二,减租减息,地租以百分之四十为标准,年息不得超多百分之三十。
第三,保障人民安全,红四方面军绝不任意捕人,也禁止任何人捕人杀人,废除笞刑及一切体刑,人民非犯法不能拘押。
以上三点,名之为入川的“约法三章” ,是最低限度的政治纲领,要立即不折不扣的实行。
纲领的第二部分是号召四川人民与红军共同实行的,名为《入川十大纲领》。这个纲领的最大特点,是要求全川父老人民和红四方面军一起共同组织一个“四川全省人民政府”(其中没有只字提到苏维埃政府) 。
中央接到张国焘报告的入川纲领后,发长电对这个刚领进行了否定和批判,并指示 : 不能以废除苛捐杂税、减租减息,代替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贫苦农民的土地革命政策,更不能有建立人民政府的幻想,并进而指斥张国焘,这样做会助长向西逃跑的失败情绪,形成对苏维埃极为有害的取消主义。中央要求四方面军立即扯起苏维埃的旗帜,实行分配土地。至于废除苛捐杂税、反对防区制度和禁烟等,只能当作附属的条款。最后并严重警告,如果能改正这个错误政策,中央仍信任张国焘为中央全权代表,在没有建立中央分局以前,代表中央指导党、政、军三方面工作。否则,中央将考虑撤换领导的必要措施。
对于中央的态度,张国焘对红四方面军的高级干部解释道:
苏维埃的基础过于窄隘,土地革命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威力。事实证明,目前的土地革命并不足以壮大红军,不过是使红军得到暂时的、局部的胜利,鼓励为数甚少的农民起来分配土地而已。苏维埃运动的致命弱点,是不能与全国反帝和反日联系起来,而被孤立在偏僻的乡村之中,失去了与各大城市广大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的联系。入川纲领,就是为了纠正这些政策上的错误而发。入川纲领是在四川这样的省份,可以实行的唯一政策,因为“四川人民政府”的旗号,极具号召力。反之,苏维埃政府,则会使四川落后的人民产生奇怪和可笑的感觉。
接着张又说明,经过我党的努力,四川人民政府如果有成就的话,也还是属于中华苏维埃政府的。难道在现代的革命运动中,除了苏维埃政府这个名称之外,就不能有其他的名称了吗?如果“四川人民政府”真正建立起来了,事实将会证明,这个政策是对的。为什么在全国范围内,所有苏维埃政府不可以统统改成革命的人民政府?这种政策的改变,正是获取胜利所必需的政策。
但徐向前、陈昌浩等几位重要干部不愿意与中央起争执,担心张国焘被中央撤换,强调四方面军在川北立足未稳,应该采取现实的态度,让红四方面军度过了难关再说。
四川人民政府没能如愿实行,红四方面军依然执行共产国际的苏维埃政策。吊诡的是张国焘的这个流产政策后来却被斯大林捡了起来,取消了错误的苏维埃政策,改为采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乃至国共合作的共同抗日策略。中共也在抗战时期依靠此政策迅速发展壮大。
对于党内国际派,张国焘在南下另立中央时,批判他们是早期的左倾冒险主义,堕落到现在的右倾逃跑主义,是教条、宗派主义,而这些罪名后来都被教员在延安整风时正式戴在了国际派的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