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歷史長河偶拾
李自成被杀后,他的美貌妻子高桂英的下场如何?结局不忍直视
书中文史屋
2024年11月2日

(原文發表於2024年10月24日)

 
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月,陕西商洛山,一行人正狼狈不堪地四处逃窜,逐渐没了踪迹。
 
 
追捕他们的明军将领见状,斗志昂扬地摆了摆手:“穷寇莫追,就只有这么几个人,躲在深山里,量他们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原来是李自成带领的农民起义大军在潼关南原,不料中了镇压军的伏击,死伤惨重。
 
 
事到如此,李自成不得不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0
 
他拼死突围,然而身边只剩下18人,包括妻子高桂英和妻弟高一功。
 
 
可就是这不足二十人的兵马,最终为大明王朝敲响了丧钟。
 
 
李自成绝处逢生,之后与明军的战争也是一路高歌,攻入京城。大明王朝覆灭,大顺政权建立,李自成如愿做了皇帝。
 
 
然而仅仅一年后,慌忙逃命的他被人乱棍打死,其妻高桂英的结局更加凄惨,让人不忍直视。
 
1
 
当年李自成战败,明军也懒得追击,认为李自成定会死在深山之中,绝对成不了气候。
 
 
身陷囹圄的李自成也发出了绝望:“我参加起义近十年,难道就只能终结于此?”
 
 
而高桂英却时常激励着李自成,她想尽办法把打散的农民军汇聚起来,和弟弟高一功不断勉励处在困境中的农民军将士:
 
 
“昔汉沛公百战百败而得天下,汝等亦知之乎?”
 
 
李自成深受鼓舞,他一方面“昼则射猎,夜则读书”,另一方面也努力重振农民军士气,希望他们能坚持斗争,共创大业。
 
 
 
众所周知,当时明朝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进退两难,精锐兵力严重不足,这边稍微缓解一下,那边又兴风作浪了。
 
 
明廷万万没想到,李自成死灰复燃,其势力反而比之前更加壮大,最终亡于其手。
 
2
 
李自成登上帝位后,立马封了还在陕西老家的高桂英为大顺第一任皇后。
 
 
他心里非常清楚,若没有高桂英当初的患难与共,就没有今天的一切。
 
 
曾经在落魄之时,遭到第一任妻子的背叛,李自成愤怒之中杀死了她。
 
 
即使他后来做了快三年的起义军首领,第二任妻子邢氏却和下属苟且,两人还私奔了。
 
 
直到遇到高桂英,这么多年她一直陪着自己出生入死,其弟也帮着自己打江山。
 
 
从某种程度上说,高桂英在他心中的份量非一般女子能比。
 
 
然而,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说实在的,李自成不是个好色的人,但却管不住底下的人。
 
其部下刘宗敏借“追赃纳饷”的由头榨干了不少京城官员,关键还掳走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
 
 
最后致使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投降清兵,联合曾经的敌人决意击溃李自成。
 
 
因为轻敌,李自成吃了大败仗,只做42天皇帝的他狼狈地逃出京城。一年后在清兵的围击下,李自成最后死于非命。
 
3
 
李自成战死的消息传来,仍在陕西的高桂英顾不上悲痛,立马集结人马,迅速与李自成的残余部队汇合。
 
 
此后的二十年内,高桂英将“抗清”二字刻在了骨子里。
 
 
为了抵抗清兵,她选择归顺当时的南明朝廷,把自己的军队改称为“忠贞营”。在高桂英的带领下,忠贞营成了明军的一支主力军。
 
 
而清廷丝毫不把这些人看在眼里,南明的残余部队只不过是在负隅顽抗,消灭他们是迟早的事儿。
 
 
想不到快20年过去了,这股力量仍未被彻底摧毁,清廷也对此十分头疼。
 
 
高桂英屡建奇功,后被南明隆武帝封为节孝贞义一品夫人。
 
 
康熙初年,清廷派使者前来劝降,高桂英毅然拒绝。
 
 
软的不行就只能来硬的,清军大肆派兵,把高桂英、李来亨(李自成侄孙)等人驻守的茅麓山围得像个铁桶一般。
 
 
时任清军总兵官的高守贵奉命再次劝降,李来亨誓死不降,万般无奈下,只得将高桂英托于高守贵照应。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失败,茅麓山最后为清军攻破,李来亨全家自焚。
 
 
而高桂英也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抗清大业,化成了灰烬。
 
 
幸运的是,高桂英有高守贵力保,未论罪,落得禁锢的下场。
 
 
不幸的是,亲眼目睹身边的人一个个都离去,她怎能独自苟活?没过多久,高桂英也孤寂凄惨地离开人世。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