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歷史長河偶拾
楚国宫廷 屈原孤立再遭贬
文学乱弹
2025年3月4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2月21日)

 在对待屈原的态度上,与子兰相比,顷襄王稍有不同。在当政的起初几年中,顷襄王也想过如何消除与屈原的矛盾,如何发挥屈原的作用,毕竟屈原是三朝元老,毕竟屈原凭借完美的人格,在正直的人人们的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在战局形势越发严峻的时刻,如果能发挥老臣老将的作用,那也是一件好事。

       可是,当子兰等人得知顷襄王有可能重新任用屈原的消息时,不论这消息是真是假,都要想方设法。把顷襄王的这种念头扼杀掉。是啊,不肯妥协,不愿同流合污,绝不屈服的屈原怎么可能被令尹子兰和亲秦派一直容忍下去呢?“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遣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子兰确实是小人,虽然对屈原恨之入骨,但为了使自己不落下迫害老师的罪名,特意不直接向他的哥哥顷襄王告状,而是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告状,把屈原说的一无是处,而自己始终躲在暗处望风。子兰非要把屈原置之于死地的另一个原因,是亲秦派看准了顷襄王还不太熟悉宫廷里的情况,不知道宫廷斗争的实质,生怕顷襄王改变对屈原的看法、对亲秦派的看法,所以要赶紧行动。

       刘向的《新序·节士》对此也有相关的记载:“……怀王子顷襄王亦知群谄误怀王,不察其罪,反听群谗之口,复放屈原。”这段文字进一步讲述了当时屈原蒙受冤屈的实质和过程,描述了顷襄王在亲秦派的压力下,不得不屈从于他们的情节。而且,顷襄王身上还有着很多不足,比如治国无术,听谗言却有一套,这有点像死去的楚怀王。就这样,顷襄王明知楚怀王身死秦国,被亲秦的群臣所害,但他有意不去追查他们的罪责;在听了上官大夫的告状之后,他反而听信以子兰为首的群臣们的谗言,再一次把屈原给流放了。

       据史书记载,尽管顷襄王和子兰是兄弟,但从这时开始,两人之间已经出现了一些矛盾,这些矛盾主要来自个人私利的争夺及势力范围的划分。掌握着更大权力的顷襄王,后来索性免了子兰的令尹一职。然而,由于听信谗言,顷襄王已把屈原看作是不吉利的人物,根本不会再去重用他,相反,为了讨好亲秦派,他还要继续迫害屈原,帮助他们拔掉屈原这枚早就想除去的眼中钉。

       楚顷襄王十二年(公元前287年),六十六岁的屈原被流放到了南楚洞庭,这是他第二次被赶出楚国宫廷,遭受流放。这时屈原的体质已不如以前,身上还患有很多疾病。他是拖着残弱的躯体,踏上流亡之路的。不知道此次离开宫廷,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不知道自己满腔的爱国情怀,什么时候才能化为治理国家的动力,为楚国和楚国人民效力?

       屈原不由得老泪纵横,无语咽噎。

       不过,更让他受不了的是那巨大的冤屈。“我究竟犯了什么错?对国家前途的关心,对宫中小人的揭露,几首楚辞,一片真诚,难道就是罪责吗?难道就得让我离开宫廷,承受无尽的苦难吗?”在被官役押往南楚洞庭的路上,他一遍遍地质问官役,询问苍天。

        是的,这第二次遭受放逐,使得屈原彻底看清了顷襄王、子兰等人的真面目,这让他愤懑,更让他绝望。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