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歷史長河偶拾
《帝国为什么衰落》笔记一
木工姐姐
2025年3月11日

(原文發表於2024年12月18日)

罗马衰落《帝国为什么衰落》读书笔记一

简述罗马

古罗马,和古希腊一样都是发源于地中海北岸的文明,从地图上看,希腊半岛和意大利半岛相邻,时间上,希腊崛起的时间比罗马早,并最终被罗马征服。之后,罗马在地中海沿岸的的敌人主要是南部非洲大陆上的迦太基,也就是今天的突尼斯,是中东腓尼基人的殖民地。当时的北非并不是今天我们印象中的贫弱,也算是物产丰裕,商贸繁荣。在之后的很长时期,北非和中东地区都是罗马帝国的重要税源地。这块土地上财富的归属,关系着罗马的兴衰。

罗马的巅峰时期,也是南欧的高光时期。如今风光不再,只留下帝国的遗迹召唤人们探寻久远的历史,为现代社会的故事里,提示一些也许提示了也依然无法避免的必然结果。

提罗马人人皆知凯撒,打江山的凯撒并不是罗马的最高光时刻,他的甥外孙屋大维让罗马进入帝国时代,从公元27年始,到公元200年左右达到极盛。疆域横跨亚欧非,过大的疆域也同时让罗马遇到了内部权力的边界问题,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就在395年把帝国分成东西两个区域分治。

西罗马主要是地中海北岸,包括除却巴尔干半岛以外的欧洲地区,不列颠岛和一部分北非的地盘。东罗马主要是靠近东部的巴尔干地区、小亚细亚半岛(土耳其)和中东、埃及这些地方。

相对来说,西罗马以北地区更加荒蛮,没有强大的文明对地中海沿岸构成大威胁。中东更为富庶,且东面还有一个波斯帝国数百年来一直与东罗马争夺商路和小亚细亚的利益,因此,罗马一直把军事重心放在东面,军事扩张让欧洲区的利益集团增加了税收负担,却又不能得到帝国更多的关注。

然而罗马欧洲区并是高枕无忧,和今天西欧对俄罗斯的恐惧一样,罗马在欧洲地区的危险也悄然自东方的俄乌方向而来。

被匈人向西挤压的哥特人

公元4世纪70年代初,来自欧亚大草原的游牧民族——匈人西迁到今天的乌克兰,侵入了哥特人的领土。按书上的解释是说草原上出现异常气候模式,引发了一段持续干旱期,匈人因生计而西迁。

关于匈人的来历,本书之外另有说法,说这些匈人就是中国西汉时期被汉武帝打败的匈奴人,这些匈奴人后来分裂成南匈奴和北匈奴,到了东汉(公元1世纪),北匈奴又被光武帝联合南匈奴多次打击后,不断向西迁徙,3世纪到今天俄罗斯的顿河边。但顿河依然没有留住他们西迁的脚步,在搅动了亚洲历史后,又成了欧洲历史的推动器。

格鲁森尼人(哥特人的一支)处在对抗匈人的最前线,他们抵抗了一段时间后开始有组织地向西撤退,并挤压了他们的邻居瑟文吉族(也是哥特人)。公元376年夏末,这两个庞大的哥特蛮族部落难民出现在罗马边境的多瑙河河岸,寻求庇护。

罗马只接纳了瑟文吉部落入境,安置在色雷斯(今天保加利亚南部),一方面可以补充罗马的兵力,另一方面可以分散边境暴乱的压力。但瑟文吉部落入境后,罗马并没有提供粮食,这导致哥特人的叛乱。罗马从地中海东部调集军队北上平叛,结果惨败后和谈,哥特人就此在色雷斯地区喘息壮大。

405年,哥特国王拉达盖苏斯率领军队穿过今天的奥地利之后南下,踏入意大利。结果哥特国王被灭,军队的许多优秀军官被罗马招安,剩余的许多人成为奴隶。

随着匈人的继续向匈牙利大平原推进,406年底,更多的来自乌克兰的哥特阿兰人和原本就定居在中欧的汪达尔人组成一个大型联盟,也逐步进入罗马境内。一部分成员进入高卢,另一部分联盟成员进入西班牙,并划分了各个行省的归属。但没多久西班牙就遭到罗马的反击,汪达尔-阿兰人被打败,但被打败的蛮族联盟并没有被消灭,幸存者重新组成更大规模和更有凝聚力的联盟,部落区别逐渐消失。并吸收了罗马境内很多拉达盖苏斯死后被罗马军队招安的精英成员和蛮族奴隶,在西班牙南部再次形成一个更大、更稳固的联盟。

公元422年,这个新联盟在西班牙南部的科尔多瓦城墙外迎战罗马,因为随罗马军队作战的西哥特人临阵倒戈,罗马战败。

公元432年,汪达尔——阿兰联盟越过直布罗陀海峡(西班牙和非洲间的海峡),把西班牙留给了哥特人。7年后,汪阿联盟夺取了西罗马帝国皇冠上的明珠:今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即最富有、税收贡献最大的领土。

罗马人失去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和北非,意大利半岛许多地方也因为战乱耽误了农业耕种。西罗马的税收来源大大地缩小。财政匮乏,政治军事都荒废,罗马已不复帝国之风,周边潮水般的蛮族时不时就冲进罗马城洗劫一番,多亏东罗马的手足还能帮一把,才又苟延残喘了许多年。

西罗马人自己无力护国,就采取“以夷制夷”之法,雇佣蛮族来抵御蛮族。雇佣军的危害就是最终会反客为主。著名的“上帝之辩”匈人阿提拉就是客座之一,只是阿提拉后继无人,昙花一现,让另一个日耳曼雇佣兵领袖奥多亚克登上王位。成为意大利第一个日耳曼国王。该年476年,史学上认为这一年西罗马正式灭亡。但奥多亚克自己不这么看,因为他宣称效忠于东罗马皇帝,自己依然是罗马的一份子。

之后,另一支哥特人冲进意大利,成为新王。史称东哥特王国。

更北边欧洲内陆和不列颠岛上的罗马领地,也逐渐失去控制。蛮族割据是动态的,西罗马被瓜分后,欧洲大体是这么个局势:

 

北欧南下的法兰克人

当哥特人和汪达尔人在地中海沿岸攻城略地的时候,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方向的日耳曼法兰克部落也已逐步南下开荒拓土。

公元509年,法兰克人的一个酋长克洛维在高卢打败了外敌后统一了法兰克的各个部族,成为今天法国和德国方向的这片区域的统治者。克洛维王朝(也叫梅罗文加王朝)延续到8世纪,统治地位被内部的加洛林家族取代。加洛林家族出了一个王,773年带军翻过阿尔卑斯山,占领了意大利。这个王被后世称为“查理曼大帝”,很聪明,明白帝国的统治不能只靠硬件,他给帝国上的软件就是基督教。基督教在克洛维时代就已经被部分日耳曼人接纳,但王权并没有臣服于教权。到查理曼时期,攻克意大利半岛,以及内部政治斗争需要教廷的援助,而教廷也需要配合度更高的军事力量成为盟友。公元800年,查理曼被教皇加冕,形式上承认了“君权神授”,并在德法意的雏形上开启了“神圣罗马帝国”的时代。(就是伏尔泰说的那个“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的帝国)

这个时候,哥特人和汪达尔人的地盘已经悉数被阿拉伯穆斯林占领。东罗马帝国再次腹背受敌,地中海的北面是日耳曼人的神圣罗马帝国,地中海的东面是阿拉伯人。

这里就有个问题:同为蛮族,为什么哥特人的王朝活不久,而日耳曼人的王朝就能最终延续下去呢?这个背后存在一些经济差异。

“地中海国家的土壤非常肥沃,土质较轻,在古代,这些土壤更容易开发,无需昂贵、复杂的农业设备。相比之下,北欧在整体上拥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更多资源,但其土壤更为潮湿,土质更重,再加上广阔的海洋,开发起来需要更复杂的技术。到查理曼时代,北方的生产力在提高,欧洲经济和人口力量的平衡局面已经开始转变”

“加洛林王朝的经济和人口基础位于现在的法国西北部、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地区以及德国西部。查理曼利用该地区当时大幅增长的人口和经济资源,征服地中海地区的大片土地。”

“加洛林王朝的继任者奥托王朝,公元10世纪时,再次利用北方的资源,征服了意大利的大部分领土。改变了罗马帝国利用地中海的财富和人力征服北方的地缘关系”

而地中海地区,常年战乱,经济被破坏,北欧的经济在做加法,南欧的经济在做减法。以地中海为据点的帝国权力逐渐让步于北方地区。

地中海沿岸为东罗马提供的财力和人力越来越少,在中东对抗波斯消耗的血条尚未恢复,广阔的殖民地又被阿拉伯人掠走。东罗马最后一滴血亡于突厥穆斯林(这个过程可以看土耳其的前世旧梦 之奥斯曼崛起),但帝国经济萧条、财政空虚是最根本的衰落。财政空虚不仅难以应对外敌,同时也加深了内部各利益集团的不满和背叛。

罗马精英集团的背叛

前面说过,罗马分裂成东西两部分后,东面与波斯的对抗会抽调西边的很多人力和物力。逐渐就让西面的精英集团有不满情绪。当西罗马被蛮族入侵,而帝国军力并没有有效保护他们时,很多精英选择与蛮族结盟,自立为王,或依附蛮族。

“在罗马城外,罗马元老院议员普里斯库斯.阿塔卢斯先是获得哥特亚拉里克的支持,自立为王,后来到了高卢,又在阿陶尔夫的提名下当了皇帝。”

“各行省地主精英都愿意为阿塔卢斯篡位之后的政权效力,无论是在意大利,还是后来的高卢,都是如此。”

“一些罗马地主精英圈层的成员,如奥索尼乌斯的后代,愿意与身边的野蛮联盟结成同盟。

公元457年,圣希多尼乌斯笔下的西哥特统治者狄奥多里克二世是一位文明的罗马统治者,而不是野蛮君主,此时,狄奥多里克二世正在支持圣希多尼乌斯的岳父夺取西罗马帝国空无人坐的宝座。

虽然圣希多尼乌斯在合作时保留了明显的底线,但其他高卢精英成员持不同的看法。同一时期,他的一些熟人已经成为西哥特和勃垦地国王的杰出顾问,并积极鼓动对方扩大新王国的疆域。”

“奥索尼乌斯等人从幕后走向前台的同时,一些行省贵族集团也应运而生,并且有能力制定并推进自己的政治议程。早在三世纪,随着波斯的崛起,一系列皇帝便已经对东方投入了很多精力,这表现为西罗马帝国的精英,尤其是高卢精英,愿意支持那些优先考虑他们需求的篡位皇帝。”

“公元五世纪也是如此:当西罗马帝国的政治中心令他们失望时,至少西罗马帝国部分行省的地主愿意考虑激进的替代解决方案。”

“罗马帝国的中心再也无力保护某些关键政治选民的利益,他们便把忠心献给了其他主子。”

与蛮族结盟,还因为欧洲大陆上罗马精英有文化这种筹码作为谈判权力:

“西哥特人,汪达尔人以及后来的法兰克人和东哥特国王发现,在占领大片土地之后,他们需要与大量坐拥罗马土地的地主精英谈判,他们实际上掌握了社会控制大权,包括对大量农业生产者和权力意识形态的控制,以包括行政能力,尤其是提高税收的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加速而稳定地建立新国家。因此,新兴的大陆君主国纷纷愉快地跟这些地主精英达成了类似的协议,结果就是,在英吉利海峡以南的许多地区,后帝国时代的社会秩序仍然有众多罗马地主的身影,他们共同保存了罗马文明的重要元素。基督教和精英拉丁文化成了所有大陆继承国的永久特征。”

“英吉利海峡以南的罗马地主牺牲了一部分土地,但至少保住了部分财富,同时,他们与新来的野蛮精英生活在一起,得以将现存文化的重要部分传递给了对方。”

而在罗马文明覆盖力不足的不列颠岛上,就没有大量蛮族和地主精英结盟的迹象。

不列颠岛,也就是现在的英国,在罗马人到来之前生活着凯尔特人。罗马征服让岛上有了罗马化的迹象,但程度远远不能与罗马核心相比,因此意识形态的控制力不强。当罗马衰落时,当地权贵曾经摆脱罗马,自立为王。但很快发现从北海过来的,曾经给自己当过保安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是更可怕的敌人,悔不当初,求助于罗马。对罗马来说,不列颠本就是鸡肋一样的存在,自顾不暇时更无力援助。昂撒人轻松取代统治,无需罗马治下地主精英的参与:

19世纪后期,科学考古确认英吉利海峡北部出现了新的物质文化,大致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且根源显然是在非罗马治下的北欧......原本存在于不列颠的罗马文明,已经被跨北海而来的大量盎格鲁-撒克逊人所颠覆,他们没有杀掉罗马化的凯尔特人,而是把对方赶到了威尔士、康沃尔和布列塔尼。”

但即便是与蛮族结盟的西欧,这种结盟也是短暂的,蛮族顺利接管了权力后,地主精英们手里的筹码就慢慢失去效力,最终被抛弃。

“到了公元5世纪末,绝大多数地区都上演了不列颠的一幕,帝国每个角落的统治都被移民建立的王朝所取代,自那以后,因文化和经济大规模衰落而臭名昭著的时代拉开序幕,这一时期也称为“黑暗时代”。”

书中总结罗马和西方帝国危机的几个共性:

1、远方的冲击:大量的移民,但本书作者认为,罗马的哥特移民带来骚乱,今天西方移民更多的为西方社会节省了成本,提供了服务。

2、内部边缘地带:与边缘地带的主体之间是合作与威胁并存的关系,罗马时期,哥特人和日耳曼人都曾经是罗马的盟军,但最后威胁大于合作。今天帝国的边缘地带是有亲缘的欧洲,以及跨越距离的日本韩国这种卫星地区。

3、实力相当的超级大国竞争:古波斯、今中国

4、不断增加的内部政治压力:内部利益分歧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