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5年4月3日)岁在乙巳,时维清明。苍山肃穆,翠柏含悲。上将总长,傅全有,虽已迟暮,然心潮澎湃,虽步履蹒跚,亦搀扶而攀,只为缅怀诸位英烈。
踏入陵园,哀乐低回,似在诉说往昔峥嵘岁月;苍柏垂泪,仿若为烈士英魂致哀。将军拾级而上,每一步都饱含对烈士的敬重与追思。面对墓碑,将军深深鞠躬,长久默哀,难以起身。往昔战火纷飞的场景仿若重现,嘶喊,轰鸣,血溅,泪奔……日夜难忘。
遥忆当年,年轻的战士,你们风华正茂,怀着满腔热血奔赴战场。同壕而战的日子里,你们豪气冲天,向死而生,只为守护祖国山河,捍卫人民尊严。战场上,枪林弹雨,硝烟弥漫,你们冲锋陷阵,毫不退缩。鲜艳的战旗被鲜血染红,那是你们英勇无畏的见证,是你们为祖国增添的无上荣光。
如今,山河无恙,国泰民安,这盛世皆因你们当年的奉献与牺牲。人民从未忘记你们,祖国时刻感恩你们。你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今日,你们的首长,战友,亲人亲临此地,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怀念。愿你们的英魂安息,精神永垂不朽,如这陵园中的松柏,万古长青,永远守护着这片你们曾用生命捍卫的土地。
罗援
2025年3月16日
清明前夕,傅全有上将95岁祭英烈,敲响了铭记对越作战历史的警钟
3月13日,傅全有上将这位曾担任总参谋长的老将军,不顾95岁高龄,在清明节前夕专程,到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祭扫对越作战为国捐躯的英烈。当他步履蹒跚却坚定地走过纪念碑前,向长眠于此的战友们敬礼致意,这一幕,宛如一道震撼人心的暖流,在我们心间涌动,让无数国人为之动容。
傅全有军长(二排左二)与一师一团指挥员在老山前线。
一、老山作战,傅全有指挥一军扭转战局一战成名
傅全有上将的军旅生涯,是对越作战历史的生动见证。作为时任一军军长,他亲历了这场战争的残酷与悲壮。
1984年8月,越军总部和第二军区吸取了松毛岭战役的教训,制定出“第三战役计划”,即针对我军的炮火优势,从正面对抗转向地下,采取“堑壕延伸式”的打法来反制我军。
傅全有上将在老山轮战中给越军上了一课,战后由军长升为司令员
为了长期牵制越军,军委决定派出南京军区第一军入滇轮战。
面对“打无坚固依托,藏无可靠工事,走无隐蔽通道,生活无安定处所,前送后运困难”的困境。傅全有果断采取"以壕制壕"的策略,命令部队昼夜不停挖掘工事,构筑起坚固的防御体系,提出"宁可挖工事累死,也不让炮弹炸死"。
傅全有军长在一军一师一团指挥所
傅全有提出“三防三反”行动:防范越军炮火攻击,用炮火反击越军,以炮对炮;防止越军偷袭我军,派出我军偷袭越军,以偷袭对偷袭;防止越军兵力渗透,派出我军进行反渗透,以渗透对渗透,积极主动寻找时机,从各个途径进行突破,对越军进行歼灭”。
傅全有动用各种侦查手段,建立了完整的观察体系,越军的堑壕往哪儿延伸,屯兵点在哪儿,傅全有都一清二楚,方向明确了,进攻目标就明确了。
傅全有军长在去老山前沿一线阵地途中。
之前我军前沿阵地与越军直接接触的三道生死线:634到116高地,148到142高地,143到541高地。傅全有接手战场之后,为了解放这三道“生死线”,开始逐个击破越军的堑壕、交通壕和屯兵点,歼灭深入前沿阵地的越军,最终控制了越军堑壕的延伸,彻底粉碎了越军的“堑壕延伸式战术”,战场主动权被夺回。
傅全有军长在老山视察前沿阵地
在傅全有的指挥下,第一军创造了辉煌战绩:4昼夜歼敌1385人,攻克越军25个据点,缴获大量武器装备。特别是在1985年1月的"1.15大战"中,第一军以少胜多,成功击退越军7个营的轮番进攻,牢牢守住了阵地。
曾经同傅全有交过手的越军第二军区前指司令阮友安,曾经这样评价他的部队:“这支部队太凶、太猛了,每次都打的我们措手不及。”
傅全有上将在老山轮战中给越军上了一课,战后由军长升为司令员
第一军自1984年12月初进入老山阵地至1985年6月初撤离,6个月时间,先后打退了越军两次团规模、四次营规模、一百多次连以下规模的反扑和袭扰,拔除了越军28个据点,共歼敌5200多名。部队从来没有丢失一个阵地,没有一个人被俘虏,甚至没有一个人违反军纪。第一军也因其出色表现被誉为"王牌一军"。
二、将军的祭奠,是跨越岁月对英烈们的致敬
战争结束后,傅全有越级提拔为成都军区司令员,并先后担任兰州司令员、总后勤部长、总参谋长。
在每个高级军事领导岗位上,他从未忘记那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他始终牵挂着那些牺牲在对越战场上的战友,他们的英勇事迹一直铭刻在他的心中,成为他晚年生活中最珍贵的回忆和最敬重的信仰。
如今,95岁高龄的傅全有上将,本应安享晚年。但他心中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是对烈士英灵的敬重。当他踏上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的土地时,仿佛时光倒流,他回到了那充满战火和牺牲的年代。他依然清晰地记得每一个战斗细节,记得每一位牺牲的战友。
他站在烈士纪念碑前,他的目光中满是深情与敬仰。他轻轻地弯下腰,献上鲜花,那是一种跨越时间的交流,是生者对死者的缅怀,是后人对先烈的敬仰。他可能会在心中默默诉说着这些年国家对烈士们的纪念,讲述着国家的繁荣昌盛,那些都是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
麻栗坡烈士陵园安葬着960位烈士,他们中最小的年仅16岁,最大的也不过35岁。这些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祖国南疆的青山绿水间。傅全有上将的这次祭扫,不仅是对战友的缅怀,更是对一种精神的传承。
在祭扫现场,傅全有上将缓缓走过每一块墓碑,时而驻足凝视,时而弯腰轻抚墓碑上的名字。每一座墓碑,都代表着一位为国捐躯的英雄;每一片墓地,都承载着一段英勇无畏的故事。在烈士碑前,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抑制不住泪水。
他挺直腰板,向烈士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个敬礼,不仅是一位老将军对战友的祭奠,更是一个时代对英雄的致敬。
三、祭扫之举,为我们敲响了铭记对越作战历史的警钟
傅全有上将的举动,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强烈反响。网友们纷纷表示,老将军的行为让人看到了军人之间的深厚情谊,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历史的敬畏。有网友留言说:"看到95岁的傅将军敬礼的那一刻,我泪流满面。这就是中国军人的精神绵延。"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人可能会逐渐忘记那段历史,忘记先辈们的牺牲。而傅全有上将的祭扫,像是一声悠扬的号角,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敬意和感恩。他的这一举动,也是一种警示。他不仅仅是在祭扫自己的战友,更是在向新一代的中国人传递英烈们的精神。
傅全有上将的祭扫之旅,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95岁高龄的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军人的担当,什么是历史的赓续。在麻栗坡烈士陵园,每一块墓碑都是一个不朽的丰碑,每一位烈士都是一个永恒的精神坐标。傅全有上将的行为就是对他们的最好纪念。
傅全有上将的祭扫之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老将军对英烈的深切怀念和对英烈精神的坚守。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也要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永远缅怀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牺牲的先烈们,让他们的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灯塔,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一个民族的强大,不仅需要物质的富足,更需要精神的承续。而这一座座安葬着上千位英烈的对越作战烈士陵园,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