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歷史長河偶拾
历史正在重演?中国盛世将至?
信笔無彊
2025年11月10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11月8日)
 
很久以前,我问自己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对中国的未来有信心呢?
因为历史的相似性。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总是惊人的相似。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今天经历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已经两次发生过。

当前中国所处的历史位置,与秦汉时期、隋唐时期的历史转折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秦朝(前221-前207)二世而亡,国祚仅14年,却完成了统一大业,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相继的汉朝(前202年—220年),西汉传十三帝,历210年;东汉传十四帝,历195年。大汉王朝强盛时期开疆拓土,留下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

隋朝(581-618)二世而亡,存续37年,同样结束了长期分裂,开创了科举制度,修建了大运河。接下来的唐朝(618年-907年),共历二十一帝,享国289年。大唐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秦朝和隋朝这两个短命王朝都像是历史的“开路先锋”,它们打破了旧秩序,创造了新制度,却因种种原因未能长久。随其后登场的汉朝和唐朝,则在继承前朝制度遗产的基础上,开创了绵延数百年的盛世。

秦、隋为什么“短命”?这个话题比较大。简而言之,它们都承担了类似的使命——破旧立新。

秦朝废除了封建制,建立了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长城、驰道。这些创举为后来的汉朝奠定了坚实基础。

隋朝创立了五省六曹制,开创了科举取士,修建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这些制度创新被唐朝全盘继承并发扬光大。

矫枉必须过正。在结束长期分裂动荡的同时,秦、隋内部积累起来的矛盾反噬了他们。他们如同历史的清道夫,承担了改革的风险与代价,打破了固有的利益格局,为后续王朝的清除了障碍,却未能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最终在内外压力下迅速崩溃,把历史的接力棒交到汉、唐手中。整个社会系统如同波涛起伏的水面,消耗了多余的能量以后,终于稳定下来,开启一段长期的繁荣发展。

现在让我们看看近代史。

中华民国(1912-1949)在大陆仅38年,终结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引入了共和理念、现代教育体系和科学技术。新中国1949年以来,建立起了当今世界上最完善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大国崛起,这个不用多说。

汉承秦,唐继隋,新中国也是在民国基础上建立。他们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都采取了更加灵活务实的治理方式,保持了经济社会稳定和繁荣。汉朝初期实行“无为而治”,让饱经战乱的百姓休养生息;唐朝太宗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新中国改革开放,迎来了经济腾飞。

——都建立了强大的中央政权,同时保持了社会的开放与活力。汉朝开辟丝绸之路,打通东西方交流;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国际化的都市;新中国加入WTO,融入全球化进程,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回望历史,汉唐盛世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制度创新、文化包容、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的必然结果。现在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类似汉初、唐初的上升通道。

历史的相似性给我们提供了思考的框架,但不会简单重复。

东方红,太阳升。今天的中国正在展现力量,虽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经济转型、人口结构、全球变暖、国际关系等等。这条走向盛世的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历史的剧本已经向我们展现了可能的未来

虽然具体到每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各不相同,但无论如何,大势如此。我们应该庆幸,身处中国历史的上升期,而且这个上升期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