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歷史長河偶拾
只写给皇帝看的《资治通鉴》,为什么成了中国人的必读书?
罗辑思维
2025年11月12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11月11日)
1084年,司马光在洛阳的地洞里,终于写完了《资治通鉴》。294卷,1362年的历史,从战国写到宋朝开国,这一年,他把整整17年的心血,恭恭敬敬地呈给了神宗皇帝。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政治家写史,专门写给皇帝看的执政参考书。所以取材的时候,跟治国无关的一概不写。比如写唐朝写了80卷,但一个字都没提李白。
奇怪的是,这么一本只给皇帝看的书,为什么后来成了中国人都想读的书?
答案,要从另一个“司马”说起。
一千多年前的司马迁写了《史记》,是以人物传记为核心的纪传体。
你读《项羽本纪》,记住的是霸王别姬的悲壮,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末路,是一个个闪耀的人格。
但司马光写的是编年体,按时间顺序一年一年往下写。
你读《资治通鉴》里的楚汉相争,看到的是时间线索里,项羽犯了哪些错误,刘邦做对了哪些事。
编年体天然提供了一种谁先谁后、谁因谁果的观察框架。
那为什么到了宋朝,才会出现《资治通鉴》这样的书?
因为只有到了宋朝,神神鬼鬼那一套才衰落下去,中国人的理性精神才发育起来。
宋朝人普遍相信知识和文化的力量,皇帝才会把乌龟壳扔了,拿起《资治通鉴》开始读。
但更奇怪的是,这本书明明只写给皇帝看,为什么后来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
为什么那么多人说“等我有空了,一定要读一遍《资治通鉴》”?
为什么一本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没读过的书,大家还是觉得自己这辈子应该读?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