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歷史長河偶拾
關羽影響力之大,在史書中都非常罕見,上可拜君王下可收小弟
佚名
2021年5月18日

我們所熟知的關羽大多都從三國演義中得來,其中忠義、神勇等詞彙用在他身上再合適不過。但你知道嗎,關羽自死後才正式開啟了成神之路,就連滿族清朝都把漢人關羽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 ,其影響力可以說威震華夏,這在史書中都非常罕見。 

由人成神的關羽,其信仰範圍的擴大和信仰的延續,在歷史上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關羽對後世到底帶來了哪些影響。  

對國家統治的影響 

關羽死後,在荊州民間興起了對關羽的祭祀和信仰,以致南北朝開始出現關羽顯聖的說法,民間的傳說影響了國家的戰爭手段。為了對付叛亂和起義以穩固統治秩序,從南朝起,歷代統治者多有借戰神(保護神)關羽顯靈以宣揚其勝利來自天助,同時也有以此鼓舞軍隊士氣之作用。  

早在南北朝時期,就有關羽顯靈助戰的說法出現。南朝梁代時,爆發“侯景之亂”,侯景在安徽壽陽發動叛亂,在攻克建康和三吳地區後派大將任約攻取江陵。陸法和率領僅有的一千人與任約對戰,戰爭場面被描繪的神乎其神,十分詭異。 

而從《北齊書-陸法和傳》和《北齊書-慕容儼傳》兩則資料中都顯示江陵城有神保護,還提到城隍神,而且江陵原為關羽生前鎮守之所,不得不令人思考這個神靈是否為關羽。  

明英宗正統年間,福建災荒嚴重,普通民眾除受到地主剝削外,還受到官宦額外勒索。 

福建布政使宋彰是靠賄賂宦官王振取得官位的,他一上任,就按行賄給王振的錢財收稅,使得“貧不堪者,甚為所逼”氣導致階級矛盾迅速激化。 

沙縣佃農領袖鄧茂七組織當地佃農拒絕送租交糧給地主貪官,於是地主官僚勾結派兵鎮壓。 

鄧茂七帶領眾人打敗官兵,率眾起義,自稱為“鏟平王”,並且建立農民政權。 

尤溪、永泰等地農民紛紛回應,起義人數發展至十餘萬。數月之後,起義軍發展到五十余萬人。明朝政府十分震驚,急忙將江西浙江等地軍隊調去鎮壓。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二月,由於有地主混進起義軍內部,暗中幫助官兵,於是鄧茂七的起義軍隊伍失敗,鄧茂七本人被殺。在福建的地方誌中,將起義軍的失敗歸結於關羽對朝廷的幫助。  

嘉靖《延平府志》記載:“相傳正統十四年沙(縣)、尤(溪)‘寇’叛,攻邑城,遙望城中皆赤面神兵,心懾喪,遂退,王師從而撲滅之。蓋神陰佑之功也。” 

另《邵武府志》對此也有記述:正統間,征沙尤‘寇’,亦賴神功,武人崇奉,祭無時。”  

明武宗正德時期,河北霸州、文安等地時皇莊和官莊集中地帶,土地兼併嚴重。在殘酷的剝削下,民眾生活苦不堪言。 

正德四年,楊虎在河北率眾起義。正德五年,文安的劉六、劉七兄弟在霸州起義。他們流動作戰,分兵東路和西路,轉戰直隸、山東、山西、河南、湖廣、江西、、安徽、江蘇等地,“破邑百數,從橫數千里”,他們紀律嚴明,只殺官吏。  

明朝政府從京師和邊疆調動大量軍隊鎮壓,到正德七年七月,歷時兩年的劉六、劉七起義失敗了。 

在失敗原因中,明代一些地方誌記載,是因為關羽顯靈助戰官軍,《汝州府志》載:關帝執刀現,賊見周圍皆赤面長須者。言有神助,退卻。一郡生靈免塗炭。”  

對民間社會秩序的影響 

除了對國家統治層面的影響外,對戰神關羽的崇拜也深刻的影響著民間的社會秩序,其對民間秩序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宋元明時期,民間反抗封建統治者的活動大多依靠秘密會社,在清朝統治穩定以後,公開的武裝鬥爭減少,秘密結社活動不得不轉移到地下。 

明清以來,《三國演義》等與關公相關的文學作品在民間廣泛流傳,對於關羽的武力的神化和忠義的崇拜,使得民間秘密結社得到發展。  

在很多的秘密宗教結社中,關羽成為了他們的祖師爺,他們利用關公來拉幫結派形成勢力。 

明清時期,白蓮教的經典中就有很多託名關羽的經書寶卷,例如《護國佑民伏魔寶卷》,《敕封伏魔品》、《萬神擁伏魔品》、《伏魔帝成登正絕品》、《三義護國佑民伏魔功案保卷》,都將關羽視為降妖伏魔之神,以救護和保護信徒,儼然是秘密會社的保護神。  

在南方對關羽的信仰,為天地會等幫會提供了精神偶像和組織形式。他們利用關羽桃園結義的故事來團結教眾。 

天地會入會有個“見門詩”,內容為“一進洪門結義兄,當天盟誓表真情,長沙彎口連天近,渡過烏龍見太平”,詩中的“長沙”即暗指關羽。 

又有詩雲“桃園結義天下聞,莫作奸心反骨人,你敬肉來我敬骨,勝過同胞骨肉親。”天地會內還有關帝廟和忠義堂,廟中央是“敕封真武關帝聖君”,“兩側是關平聖子”和“周倉將軍”。  

還有關帝廟詩“歷朝義氣關雲長,洪家子弟做忠良,丹心等候明天子,特來結拜共拈香。”入會的必要儀式便是在關帝廟的忠義堂前盟誓。 

乾隆時期,臺灣天地會領袖林爽文起義期間有一盟書誓詞落入清軍之手,盟誓內容為:  

本源異姓,締結同洪,生不共父,義勝同胞共乳,似管鮑之忠,劉關張為義。汝視同一家?  

嘉慶時期,在廣西來賓縣,一個叫顏亞貴的人加入天地會,其師父顏超給了他一件盟書誓詞,內容為:  

敬請劉、關、張三位大將軍;神靈鑒查,弟子須要忠心義氣,有福同享,有官同做,子孫世享榮華,福有攸歸。 

從中可以看出,兩份資料都是圍繞忠義的,都崇拜關公的義氣,尤其是生死與共的行為。第二份資料中反清複明的色彩躍然於紙上,也說明了清代晚期關羽信仰對反清複明組織的影響。  

從以上資料我們可以看出,武聖關羽對民間秘密社會的影響之大,他們利用武聖關羽來號召人民來反抗。他們特別看重作為義氣化身的關羽,同時也看重其神勇,希望他能夠幫助他們起事成功。  

對民間習武風氣的影響 

中國是世界武術之鄉,武術文化源遠流長,在中國武術文化的形成過程中,關羽崇拜也對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民間的習武風氣也受此影響。 

關公以其忠義神勇和高超的武藝而被奉為中國的武聖(戰神)。中國歷史上許多軍人和將士都以關公為偶像,例如精忠報國的嶽飛,壯烈殉國的張自忠等等。作為國家武神,關羽對中國民間習武風氣有重要影響。 

作為武術之鄉的中國,習武之人數量很多,而武德是習武之人必須遵守的一套規範。中國武術門派眾多,各門各派都有自己的武德規範,大都注意身心合一、內外兼收。 

而戰神關公文化中包含的忠義仁勇特點成為了中國武術文化的道德標準,反映武術道德的內在秩序。  

關羽作為“三國時期”的一名將軍,是古代習武人群中的一員,關羽作為武聖與習武人群有著一定的淵源關係,在歷史發展中的武術和習武人群的作用,武德由此產生,關羽作為習武者的模範,體現出來的忠義仁武精神與古往今來人們追求的崇高武德是相一致的,關羽作為民間崇拜的武聖,由此對習武人群和習武風氣產生了歷史影響。  

在明清兩代,民間拳師的收徒儀式上就有一套受武聖影響的一套儀式。在徒弟拜師時,師父要正襟危坐,在師父身後的中堂擺著本門祖師像與關公像,而關公像在最高位置,由此可以看出民間對關公的崇拜與對其忠義勇武的精神的尊崇。 

關公精神中的“忠”一直激勵著古往今來的習武人群報效國家,如我們熟悉的岳飛將軍就曾以關公為偶像,立志報效國家。 

關公精神中的“勇”代表了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習武人群在入門時叩拜關公與祖師爺,也是對這種精神的繼承,關公的“勇”激勵著他們匡扶正義、勇往直前、不畏強權。  

結語 

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影響當屬最深遠的影響,中國的眾多地名都因為關羽而命名,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最深遠的當屬對國人精神和文化的影響,後世提到忠義為國働強扶弱都會首先想到關羽,可以說關羽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象徵,是聯繫海內外中華兒女的紐帶,也是儒家文化圈的標識。

 

 

 

 

文章來源: 汗青史籍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