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歷史長河偶拾
為何李鴻章這樣的大官來到京城都要住寺廟,難道買不起京城的房?
一個大帥哥
照理拍案
2022年4月4日
(原文發表於2022年4月1日)
 
我们今天看清代的很多故事,很多人会有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清代的很多大官,哪怕是封疆大吏,什么两江总督,湖广总督这样的大官,到京城出公差的时候,他们好像特别愿意,在各种各样的寺庙居住。
 
 

比如说李鸿章那可是朝之重臣,各种各样的记载,李鸿章每次到北京的时候,他都会住在贤良寺这样一个地方,今天当然,当年的贤良寺已经被拆除了。

有人其实问过李鸿章,说这个中堂大人,为什么每次你都到贤良寺居住呢?李鸿章说,因为我老师曾国藩曾文正公,人家以往每次到京城,也都居住在贤良寺,所以我缅怀我老师,每次我到北京公干,我也住在贤良寺。

不光是曾国藩李鸿章这样的大官,大家知道吗?雍正朝最为重要的一个大臣之一,年羹尧,人家妹妹还都是雍正的妃子年妃,他也算是国舅爷了,可是年羹尧几次来京城,也都住在一个寺庙之中,有一次还是雍正特别安排的。

所以很多人有这个疑问,说这个事挺奇怪,你看清代的那么多大官,他为什么每次到北京出公差的时候,都只是住在寺庙之中。

按道理讲,人家位极人臣,那个钱是花不完的,就算是清官吧,那个俸禄也绝对够多,怎么这样大的官在北京没有私产,没有自己的宅子,到北京出差不能回自己家住。

甚至你哪怕真的常年在外地,在京城置块产业意义不大,你也可以住在亲朋旧好家中,甚至你找个五星级大酒店住嘛,为什么要屈居在一个小小的寺庙中呢?

这还真是有原因的,从中我们也能看出来,封建王朝对于自己的官吏的管束,那是非常严格的,古代有句话叫居京不易,这跟今天一样,今天北京的房价动辄十几万一平,对于很多普通人而言,在北京买个房子,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古代更是这样。

你想古代那个交通业物流业,通讯业商业不如现在发达,可是京城是全国最重要的地方,皇帝住在京城,皇亲国戚住在京城,大臣们住在京城,所以京城的物价,那是远比各地要高的,京城的房价也是非常非常高的。

所以各个封建王朝,为了维持京城这个物价相对的稳定,他不主张官员们在京城置产,为什么?你想啊一方面本身,你在京城置产,那个产业是很贵的,你这个官员虽然是高官厚禄,但是理论上讲,你不应当家财万贯,你从哪弄这个钱买的房子,是不是你贪污所得?

另一方面,我国大的封建王朝都有几百年的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员数量是越来越多的,如果每一代官员都在京城置产,那么这个京城早就通货膨胀了,你这个房价得涨到天上去,所以历代封建王朝,他不主张自己的官员在京城置产。

甚至我国官员还有个告老还乡的传统,什么意思?狐死首丘,叶落归根,好比说你是个江西人,通过科举获得了功名,当了一个京官,慢慢的升官,到你五六十岁的时候,你甚至做到了宰相这样的位置。

可是人终有年龄大那一天,等你年龄比较大了的时候,皇帝可能恩准让你致仕,相当于退休,俸禄照发,你可以回家养老,这个时候大部分官员,是要选择回到家乡养老,而不是在京城待着养老的。

为什么这样?一方面,你作为前朝有势力的大臣,你说你还留在京城,你这是个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说实话,作为退了休没有职权的前朝大官,你说你还待在北京,你自己待着也不自在,物价也高,身边可能还是净是冷脸子。

毕竟你这个权势已经没有了,那赶不上回家,回家之后你可是朝之重臣,那个地方官甭管知县知府都得巴结你,而且当了这么多年官多少有点钱了吧,你可以在家里修个大宅子,接受家乡人的景仰,了此残生。

甚至有很多人实际上还是有抱负的,他知道我这一生是荣耀了,但是我要造福乡子,我要用我的积蓄在家乡修建学校,让我家乡后代中有能力的年轻人,通过学习也去考科举,也去考功名,这样我们才能代代相传。

所以慢慢的我国有了一个乡绅的阶层,这其中很多人都是一辈子在外面当官,年老了回到家乡来的,正是因为那个时候,大部分人都有叶落归根的想法。

所以大家觉得,那我在京城甭管当多少年官,我这是客居,我这是暂时在这待着,我最终的居住场所还是我家乡,所以我没有必要在京城买个房子,我这个积蓄将来还是得拿回家乡才行。

这跟我们今天很多人的想法不一样,咱们今天有多少个省市的大好年轻人,通过高考来到了北京,读了Top几的大学,毕业之后那就扎根成为新北京人了,所以咱们的一线城市,才越扩越大,人口越来越多。

而且封建王朝的时候,不单不主张官员在京城买房子,甚至不主张官员,在他所辖之地买房子,好比说某个人被派驻到某个县当县令,派驻到某个地方当巡抚当提督,政府是给你房子的。

咱们知道古代的县衙,那是办公居住融为一体的,前堂就是县官大老爷升堂的地方,后面就是县官一家居住的地方,但是这个地方是官衙是政府所有的,派你到这个地方当县令,你就过来居住,高升走了或者把你罢官,你全家就得搬走,这就是古代版的官邸制。

当时朝廷就发出号召,既然已经给了你这个官邸了,你有办公地方也有居住地方,你就不要在当地买房了,不要与民争利。

尤其是咱们古代经常还有这样一个传统,本省的人,往往不允许在本省做官,你是江西人,那你不可以在江西当地方官,所以很多人的宦海生涯,实际上他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他也是客居。

那么相对而言他也有个准备,就是我在这个地方只是当一个官而已,最终我还是要回到家乡养老的,因此买房置产这个事,还是得把钱花到家乡才行。

所以我国古代官员,基本上还是主要在家乡买房子的,甭管在京城还是其他的地方,买房子的可能性很小。

而另一方面有人也说了好吧,像李鸿章曾国藩这样的大官,他在北京没有房产我们理解,可是他到了北京之后,难道只能住在寺庙之中吗?他们有那么多亲朋旧好,同乡同年,不能住在人家家里吗?

人家那些大官可能在北京是有产业的,或者他去一些好的会馆,好的客栈去住,可不可以呢?不是不可以,但是要避嫌。

什么叫避嫌呢?封建王朝大家注意,皇帝是非常防范臣下们私自交往的,所谓结党营私,你想,皇帝就老哥一个人,常年居住在紫禁城之中,他也担心别有人谋朝篡位。

下面那么多大臣,谁跟谁关系好谁跟谁有矛盾,有没有可能他们联合起来搞点事,把我给轰下台怎么办,所以封建王朝皇帝,是最忌讳大臣们私下交往的,尤其是地方官和中央官的私下交往。

你想李鸿章比如说作为两广总督总督,来到北京办公差,恰好当朝好比说吏部尚书礼部侍郎,是他的同乡同年,李鸿章住到人家家里去,白天喝酒晚上谈天,有没有可能就生出一些阴谋来,这些事皇帝本人是最为忌讳的。

所以稍微明白点的大臣,都不会在这些事上让别人抓住把柄,我作为一个地方官,到北京来开会,那我最好什么中央官员都别结交,除了公事上的往来之外,千万别私下跟这个喝点酒,跟那个谈点天,要不然就容易授人以柄。

同样,不单不能住在别人家中,那住在客栈中行不行?也不行,中国古代那个客栈,有时候为了招徕生意,有很多黑色灰色的交易,有的容留娼妓,有的开设赌场。

其实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对于自己官吏的管束还是很严格的,满清就规定,你政府官员是不可以逛窑子的,作为地方大员,你说你来北京开会,入住了一个客栈,你可能并不知道他包娼聚赌,但是别人都知道,那你住的这个客栈,你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人家可能就谣传,说某某大人你看,来北京一趟好地方不去专门寻花问柳,那你这个名声就败坏了,所以对于地方大员而言,这个避嫌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来北京住哪好?

同乡同年的家里不能住,客栈会馆不能住,自己也不能有产业,或者说你可以有产业,但这个时候,你敢去自己家中住吗?你这不等于明摆着告诉人家说,我贪赃枉法了不少钱,所以我在北京买了好几套房子吗?所以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我找个寺庙住。

大家都清楚,寺庙是清苦之地,吃饭没有荤腥,往来没有杂人,我在这个寺庙清心寡欲的这么一住,有事去开会,没事回来我就读读京师子集,这给外界留下一个好名声。

你看这位大人来北京开会的时候,过的都是这么清苦,那可想而知,在属地一定是位好官了,所以对于那些来京的大臣而言,最好的居住场所自然就是寺庙了。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