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政經新聞及評論
夏蟲不可共語冰 張燈送客難回步——從林鄭月娥臨別發言看性格悲劇
劉銳紹
觀點;明報
2022年6月17日

(原文發表於2022年6月15日)

 
林鄭月娥即將下台,近日不斷作「臨別秋波」發言。不過,她的秋波到了民眾心裏,「秋」、「心」合成「愁」,變作萬民心上「揪」。她過去5年的表現,應驗了《莊子集釋.外篇.秋水》之句:「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很多人感到,跟她談施政之道,簡直是廢話。忽又記起白雪仙在《蝶影紅梨記》的歌詞:「留將老淚灑天涯,張燈送客難回步。」故結合上述句語,引為今天標題。
 

(1)近期發言七大錯誤傷人傷己

──林鄭月娥表示,過去3年(意指2019下半年至今)受「很多事」影響,「正正經經做行政長官想做的事只有兩年(意指2017下半年至2019上半年)」。民眾會問:「很多事」指什麼事?由陳同佳案引起的「修例事件」?如果說只有兩年「正經辦事」,那麼「很多事」就不是「正經的事」了。但這些「很多事」是誰搞出來的?事件的原點從哪裏來?請她回答。

──她表示,港府推動修訂《逃犯條例》沒有錯失(指原意),但「因為當時的解說工作做得不好」,「我們的主事官員沒有認真解釋,甚至沒出過清晰的Q&A(問答)」。惟民眾清楚記得,當時她也經常站出來解說,由起初不肯「暫緩」到後來「壽終正寢」,都是「好打得」的她所說,怎可以把主要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外界一般認為她暗示李家超和鄭若驊)?

──她表示「到後期已經太遲,別人的文宣工作已經排山倒海」,還有「微電影反對條例」。民眾會問:官方和建制的文宣少嗎?來得晚了嗎?不夠排山倒海和沒有氣勢嗎?都不是。關鍵是能不能說服民眾而已!况且,林鄭月娥的話包含了「自己陣營的文宣工作不行」之意,這又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團隊)威風之舉(這是她經常犯的弊病),教建制人士情何以堪?

──她說:「社會上時常都有些人想挑撥離間,挑撥離間公務員和市民,挑撥離間公職人員系統中的高層和前線同事。」民眾會問:外界「挑撥離間」就可以分化嗎?這豈不是很兒戲?而且,外界為什麼「挑撥離間」成功?官方和建制的凝聚力在哪裏?須知道,她自己就是領軍人物。

──她說,除了立法會政治內耗(意指泛民陣營造成)外,「傳媒及意見領袖亦放大官員言論及措施,令官員壓抑個人潛能,未敢突破及創新,只選擇做自己的本分」。這裏有三大謬誤。(一)她的話是否暗示,官方和建制之內沒有可以引導主流民意的傳媒和意見領袖?錯了!其實很多,只是對象和效果不同而已。她這樣說,其實貶低了自己人。(二)外界的傳媒和意見領袖可以發揮影響,不是因為「放大官員言論及措施」,而是政策措施和她本人的問題。(三)真的是傳媒和意見領袖可以「壓抑官員潛能」嗎?果真如此,倒要看看官員和領軍人物的質素了。

──她說下台後一定不會考慮籌組智庫,因為這「等於干預,甚至影響當屆政府工作」。此語不單貶斥了成立團結香港基金的董建華,及成立大灣區國際信息科技協會的梁振英(均是前特首),也開罪了建制派的智庫,包括全國港澳研究會。按林鄭月娥的意思,上述智庫不是在不斷「干預」嗎?

──她表示不會干預下屆政府,但又說「現屆政府有很多工作需要延續,最明顯就是北部都會區」。她重申在土地供應方面,「(今屆政府)前人種樹,(下屆政府)後人乘涼」。這些話反映她既要邀功,也要干預下屆李家超政府。雖然李家超亦有參與現行計劃,但未來怎樣做,是他的權力,林鄭月娥毋須說得那樣露骨。

上述七大錯誤不單折射出她的邏輯和思維混亂,更顯露她作為高層政治人物的致命缺陷。從低的角度和要求看,她不懂待人和交友之義,也不懂處事和處世之道;從高的角度及要求看,她不懂身處官場的政治倫理、規矩,更沒有政治智慧。她的個人主義、剛愎自用、自己從來沒錯的性格障礙,導致她的性格悲劇。但她又身在高位,於是變成社會和政治悲劇,現有制度卻無法制衡。這就是更大的傷害!

(2)「三歪」和「一對」

扭曲更多

──林鄭月娥表示,《港區國安法》實施後,港人的言論、集會及新聞自由均未有改變,傳媒仍可批評政府,甚至嚴厲批評她本人(希望她感到此文對其批評不算嚴厲)。但這些都是官方角度,認為目前已經撥亂反正,由亂到治,由治及興,一切正常;惟民間的感覺並非如此,反認為她扭曲現象和解讀,此乃「一歪」。

她說「若傳媒自我審查,則無法控制」。民眾會問:今天的現狀是傳媒「自我審查」?還是官方打壓所致?此乃「二歪」。

她又說,回歸後到實施國安法,「媒體的登記數字增長,當中不乏境外媒體」。民眾會問:增長的是內地媒體(也算香港境外)?還是外國媒體?有沒有故意混淆視聽?外國記者當然都要受法律約束,但現時普遍感到壓力增加,從香港外國記者會的待遇可見一斑。這可以理解為「強己弱敵」的方法,但這能代表新聞自由不變嗎?此乃「三歪」。

──她說:「我又無班底,又無打手,又無代言人,我只是一個人。」圈中人發覺,不管什麼原因,堅持原則也好,孤芳獨賞也好,她早已是孤家寡人,難以合群或合流。她有此自知之明,乃是「一對」(也許是唯一的「對」)。

上述事例說明,扭橫折曲、抽空現實、倒果為因,正是她在自覺或不自覺中常用的3種手法,導致她言行分裂、難以服眾,無法凝聚力量。她給自己開了一張成績表,表示「無愧於自己」,惟民眾則說,她「有愧於港人」。她為自己的42年公務生涯畫上「完整句號」,但民眾則認為這絕不是完美句號。此文也不是人去茶涼,對她算帳,而是希望來者可追,不要重複她的錯。畢竟她已是「張燈送客難回步」,但如果「難回步」的是香港,又豈是你我所願見?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