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政經新聞及評論
《教父》柯里昂告诉儿子: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赚多少钱,也不是有多大权势,而是要在年轻时就要深刻理解这4条人性法则。
一生必读
2025年2月22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2月12日)

“永远不要让别人知道你在想什么。”
 
维托·柯里昂坐在书房里,对儿子迈克尔说。
 
这句话不仅是黑帮世界的生存法则,更是成人社会的底层逻辑。
 
《教父》的伟大,不在于它描绘了权力的争夺,而在于它揭示了人性的本质:
 
真正的强者,不是靠金钱或枪炮,而是靠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01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我会给他一个他无法拒绝的条件。” ——维托·柯里昂
 
柯里昂家族的崛起,始于一场场“利益交易”:
 
维托初到美国时,生活在纽约的一个意大利社区中,他注意到社区内的一些问题,比如房租纠纷。
 
他利用自己的智慧,介入了一些房租纠纷,帮助那些被欺压的租户争取到了合理的权益。
 
有些租户会送给他一些礼物,比如一袋水果。
 
礼物虽然价值不高,但却象征着维托在社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后来,有一个殡仪馆的老板的女儿被一个混混所害,而这个混混却逍遥法外。殡仪馆老板找到了维托,请求他帮忙惩罚那个混混。
 
维托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殡仪馆老板的请求。他用自己的手段,很快找到了那个混混,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惩罚。
 
作为回报,殡仪馆老板对维托表示了深深的感激和终身忠诚。
 
然而长子桑尼却没有父亲的智慧,他因冲动与敌对家族开战,最终惨死;
 
他还羞辱妹夫卡洛,导致家族内部分裂。
 
关系的本质就是价值交换。年轻时若不懂“利益先行”,终将成为他人棋盘上的棋子。
02
 
真正的狠人,从不暴露情绪
 
“不要让仇恨冲昏头脑,要让对手低估你的决心。” ——迈克尔·柯里昂
 
迈克尔的蜕变,是全书最震撼的篇章:
 
他目睹父亲遇刺,却冷静安排转移;
 
他在餐厅谈判时优雅切牛排,下一秒枪管抵住敌人太阳穴。
 
冷静如冰,果敢似剑。
 
相比之下,二哥弗雷多就显得鲁莽:
 
他因嫉妒勾结外人,却在计划败露后崩溃大哭;
 
教父冷冷回应:“不成熟的人,才会把野心写在脸上。”
 
有时候,沉默比辩解更有力量;
 
好比遭遇情感背叛时,体面退场或许比撕扯更刺痛对方。
 
愤怒是弱者的武器,冷静才是强者的底牌。
 
03
 
敬畏规则,规则亦是护身符
 
“我们不是街头混混,我们是生意人。” ——维托·柯里昂
 
柯里昂家族的统治,建立在对规则的敬畏之上:
 
他坚决抵制毒品生意,认为这会腐蚀整个体系;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即是有惊人的智慧、勇气和决断力的迈克尔,不敬畏规则,依然不能善终。
 
迈克尔后来偏离了老教父设定的道德底线:为扩张势力暗杀议员,后来处决亲哥哥弗雷多。
 
最终导致了家族体制的崩溃。
 
走“潜规则”捷径的,50%锒铛入狱;
守规矩的“老实人”,80%平稳退休。
 
规则不是枷锁,而是护身符。年轻时若蔑视规则,迟早要付出百倍代价。
04
 
家庭是最后的底线
 
“我花了一辈子努力,就为了让你远离这些肮脏事。” ——维托·柯里昂
 
教父一生最珍视的,不是金钱或权力,而是家族:
 
• 他在女儿婚礼上耐心倾听每个人的请求;
• 他临终前喃喃:“生命如此美好”,目光追随着嬉闹的孙辈。
 
关于这点,迈克尔还是没有从老教父身上学到:
 
为了实现家族的利益和扩张,他不惜牺牲与妻子凯之间深厚的感情基础。
 
当迈克尔步入晚年,权力的光环逐渐褪去,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选择。
 
他渴望能够挽回曾经失去的家庭温暖,弥补对妻子和孩子们的亏欠。
 
然而,时光荏苒,物是人非。
 
听朋友讲过一个事情,说是他的一个朋友在妻子重病时卖掉公司,专职陪护。
 
问到为什么时,那位老板说:“签千万合同的快感,不及她笑着喝下第一口粥。”
 
家庭是野心的刹车片。年轻时若把家人当累赘,成功便成了最深的孤独。
 
 
写在最后
迈克尔独自坐在西西里的庭院里,身旁空无一人。
 
他曾拥有金钱、权力、敬畏,却失去了父亲的期许、兄弟的信任、妻子的爱。
 
年轻时,我们总以为成功是征服世界,后来才明白,真正的智慧是:
 
• 用利益维系关系,
• 用冷静驾驭情绪,
• 用敬畏对待规则,
• 用家庭锚定人生。
 
教父说:“一个人只有一种命运。”
 
而命运的答案,早在理解人性的那一刻就已写下。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