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政經新聞及評論
2025年,必须“置身事内”的五个趋势
罗輯思維
2025年3月26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3月9日)

01

今年的政府生意,将是近三年以来较好的一年

第一,关于地方财政财力的判断。说得直白一点,这意味着企业今年能不能从政府要来钱。
马江博老师说,今年的地方政府生意,或许会是过去三年里相对较好的一年。为什么?
首先,根据两会报告和之前的财政年度数据,2024年,尽管中央已经向地方转移支付了10万亿元,地方政府依然有几万亿元的缺口。因此,在过去两年,地方政府生意难做是常态。
但是今年情况有转机,中央安排了11.86万亿元的新增政府债务,并且罕见地允许和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用于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的账款。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在新闻发布会上特地说,要提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信心,就需要给企业减负担,重点是加力推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
说到这,有个趋势就变得很直白了,既然地方政府还债的钱到位了,企业就可以在账款方面积极一点,争取让自己排在前面。
同时,企业今年假如要做政府的生意,也可以更加积极一点。但前提是要考虑这么几个因素。
一是资金到位的进度和比例。
二是垫款要可控,这部分要重点留意地方政府过去和未来的债务率和偿债率。债务率是债务余额和当年可用财力的比值,偿债率是要偿还债务的本息总数和当年可用财力的比值。假如债务率动不动就大幅超过100%,偿债率大幅超过20%,那么企业就需要适当慎重。
三是看各地的具体情况。比如东部发达地区,就获批了专项债自主审批、自主发行、自主投资的“高权限”。
好,这是马江博老师带来的第一个判断,今年的政府生意,将是近三年以来较好的一年。做政府生意的企业可以更加积极一点。

02

硬科技将成为长期趋势

第二,科技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都将是政府重仓的产业机会。
在3月6日的两会经济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科技和科创被提及了98次。科技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这已经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大趋势,政策也正在加速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
具体到趋势上,马江博老师说,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主线,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的“航母级”国家创投基金,将重点投向AI、量子科技、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二是,央行扩大科技创新再贷款规模,达到万亿级。这将直接降低科技企业融资成本,加速技术迭代。
三是,证监会将优化上市门槛,为硬科技企业提供更畅通的资本通道,形成“研发——融资——转化”的正循环。
这会带来哪些机会呢?马江博老师说,短期看,有几个直接受益的领域值得重点关注,包括,AI大模型商业化,比如垂直行业应用或者算力基建,以及氢能储能建设带来的产业机会,比如电解设备、燃料电池等。
而中长期看,我们需要把握国产替代的大逻辑,比如半导体设备、工业软件等“卡脖子”环节的突破,以及科技并购重组带来的资源整合机遇。
同时,当高技术成为时代主题,一个群体会逐渐走到行业的聚光灯下,这就是介于传统蓝领和白领之间的高级蓝领,或者叫灰领。政府工作报告中反复提及,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让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等等。
马江博老师说,这其实就是对当下劳动市场错配的回应。目前的人才市场是,高级蓝领短缺,而白领就业难。同时,当前我们已经发展到国家战略和产业升级的共振期,智能制造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会催生出对高级蓝领的巨大需求。
好,这是马江博老师带来的第二个判断,硬科技将成为今后十年,甚至二十年的长期趋势。
科技研发精英和科技产业精英群体,将会取代过去的互联网、金融、房地产、传统贸易群体,成为新的造富群体。未来将是新科技人才、新型工程师和高技术蓝领的时代。

03

要不要买房?要不要卖房?

第三,关于房地产,这估计也是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包括要不要买房,要不要卖房,还有学区房的问题等等。假如你有相关的困惑,那么接下来这部分建议你仔细看。
在两会的相关记者会上,住建部部长倪虹表示,“将支持地方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充分行使自主权。收购的商品房,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人才房、青年公寓和职工宿舍等。”
马江博老师说,这句话暗示了两个重要的信息。
一是,强调收购主体不限于政府,要多样化。比如,之前作为高校的湖北大学就收购了闲置商品房用来做学生宿舍。
二是,强调收购用途,拓宽到人才房、青年公寓、职工宿舍等。
这意味着什么呢?简单说,就是“去库存+退流通”。这对当前楼市维稳有重大意义。同时叠加城中村改造,这可能是一个楼市拐点的开端,但具体落实进度和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马江博老师还有一个提醒,今年有学区房的需要注意了,这可能是最后一年可以高溢价出手的机会。因为从明年开始,小学生入学人数也许就要大跌,学区房的价值未来几年可能会迅速减少。
当然,这里也特别强调一句,马江博老师讲的是大风向,具体到每个区域,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个人还是需要在明确大风向的同时,结合个人和区域的情况综合评估,再做决策。
除了学区房之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变量,这就是,好房子的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之前各地已经开始陆续取消公摊、增加得房率、扩大容积率。而在3月9日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更是提出“新建住宅层高标准不低于3米”。
换句话说,关于如何对冲房地产下行,现在已经有了另一条思路,这就是加快楼市产品迭代,打造出更好、更优质的下一代住房,创造大众对于新一代房子的需求,从而推动楼市回暖。新一代住房可能会凭借品质溢价占领市场,但现存的次新房、老旧二手房,相对就会竞争力减弱。
因此,总体来看,大城市的部分老破小,因为地段好,总价低,依然有一定的价值,同时还可能通过城市更新来提升溢价。而三、四线城市的老房子,可能就会面临巨大的挑战。手里有这类资产的,可能需要趁那些“好房子”上市之前,对手里的房产早做打算。
好,这是马江博老师的第三个判断,关于房地产。

04

资产重估,要看这三个方面

第四,关于中国资产的重估。
从年初到现在,中国资产正在被重估,尽管股市依然有震荡,但中国资产的估值基准线,却在一步步抬高。
马江博老师说,抛开各类消息,本质上关于资产估值的提振,要看的是这么三个条件。
一是货币宽松。近年来,央行持续推进宽松政策,国家科技战略催生大量创投和银行信贷资金。去年,更是创设了SFISF,就是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作为货币直达资本市场的工具。
二是科技爆发的催动。从目前情况看,AI产业化浪潮,催生港股“科技牛”,DeepSeek等一批科技企业的进展,更是提振了人们对中国科技创新的信心。
三是债务消化。地方政府已经通过“十万亿化债”的措施,具备了重新加杠杆的能力。但企业加杠杆的能力还有待修复。
马江博老师说,目前股市在“科技牛”与“货币牛”的双轮驱动下,进入估值修复通道,但真正的牛市,还需要财政扩张,推动债务周期切换完成,以及经济的进一步恢复。
同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罕见地直接提出,要稳住楼市股市。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在解读时说,楼市股市是经济运行的重要“风向标”,房地产是老百姓资产最大的一部分。
楼市股市稳住了,就可以释放财富效应,也可以更好地提振消费,更好地促进物价温和回升。
好,这是第四个趋势,关于中国资产的重估。

05

家里有娃的注意了

第五,关于教育,家里有娃的可以重点留意。
两会期间,有两件关于教育的大事同步发生。
一是清华北大等名校,提出扩招本科生,在国家战略重点领域储备人才。
二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同时,国家也明确了要振兴县城高中。
清北扩招和振兴县中,看起来好像是两个话题,但它们其实指向同一个方向,这就是,扩大顶尖学生的培养。你看,振兴县城高中,本质是扩大人才筛选基数,而顶尖高校扩招,本质是扩大人才培养基数。
同时,振兴县中,会促进县城的教育公平,高考工厂会被进一步抑制。毕竟,未来高新产业需要的,是更多的不被刻意加工的“天赋型人才”,而不是流水线上加工出来的做题家。
而名校本科扩招,为的是进一步让更多“天赋型选手”进入优质大学,改变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让优质大学进一步从教学向科研转变。
马江博老师说,未来,非发达地区的一、二本普通高校,可能会面临进一步的挤压。再结合科技发展的冲击和产业转型的职业院校红利,未来教育巨变的影响,将会一步步呈现和扩散。在这个过程中,懂选择的孩子会成为宠儿。在这里,也祝你做对选择。
好,以上是马江博老师给出的关于2025年的5个判断,它们分别涉及房产、教育、投资等等方面。除了这五个趋势,马江博老师在得到App的课程《政经参考》里还有更多的趋势解读,强烈推荐你去看看。
同时强调一句,我们今天说的,是对于今年大风向的思考。而具体到不同的区域、行业,以及个人情况,还是需要综合考虑,才能做对决策。也希望今天的内容,能为你的行动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