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政經新聞及評論
特朗普对华又加征125%的关税,中方奉陪:对美再加征50%关税!
华山穹剑
2025年4月12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4月3日)

美国东部时间4月9日凌晨,特朗普政府悍然宣布对华加征104%的关税(叠加此前税率),并仅给中国24小时的“反应时间”

这种近乎歇斯底里的操作,与其说是“战略决策”,不如说是一场政治赌徒的孤注一掷。

然而,中国迅速反击,宣布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这一反制措施,不是简单的“报复”,而是精准的战略打击! 美国想玩关税战”,中国就用更高明的手段让其付出代价。


一、特朗普为何对华加征104%关税:误判形势,以为中国会屈服

特朗普的疯狂加税行为,本质上反映的是美国霸权衰落下的战略焦虑。他的“自信”并非来自现实优势,而是建立在三个致命幻觉之上:

1、“美国市场不可替代”的幻觉

特朗普的逻辑很简单:“中国需要美国市场,所以必须低头”。这种思维还停留在20世纪——当时的中国依赖出口,美国确实拥有绝对话语权。但今天呢?


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已从2006年的22%降至2023年的16%,东盟、欧盟、非洲、拉美市场迅速填补空缺。

中国内需市场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国,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1万亿元(约6.6万亿美元),而美国是7.4万亿美元(但增速远低于中国)。

美国加税,最终买单的是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特朗普2018年对华关税导致美国普通家庭年均多支出1300美元,而新一轮加税只会让通胀更加恶化。

特朗普的“市场讹诈”早已失效,但他仍沉浸在“美国一挥手,全球就跪求”的旧梦里。

2、“盟友会无条件跟随”的幻觉

特朗普以为,只要美国对华强硬,欧盟、日韩、澳大利亚等盟友就会立刻站队。但现实呢?

欧盟:2023年,中欧贸易额达7830亿美元,德国车企、法国奢侈品巨头、荷兰光刻机企业,哪个敢跟中国市场切割?

东盟:已连续4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6.4万亿元,远超美国的4.9万亿元。

日韩:三星、丰田等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利润占全球30%以上,韩国半导体出口的60%依赖中国。

特朗普的“对华脱钩”战略,最终结果是美国自己被孤立,而非中国被围堵。

3、 “中国会屈服于极限施压”的幻觉

特朗普的谈判风格就是“先极限施压,再逼对手让步”。这套策略在商业谈判中或许有效,但在大国博弈中完全是自取其辱。

2018年贸易战,特朗普以为加税就能让中国妥协,结果中国对等反制,美国农民、制造业、科技企业损失惨重。


2020年科技战,美国封锁华为,结果中国半导体产业逆势崛起,中芯国际突破7nm工艺,长江存储抢占全球NAND市场。

2024年新能源战,美国试图封锁中国电动车,结果比亚迪全球销量超越特斯拉,宁德时代占据全球动力电池37%份额。

每一次“极限施压”,换来的都是中国产业升级加速。特朗普却还在幻想“再加50%关税,中国就会跪”?


特朗普政府以为,只要关税加得够狠,中国企业就会“求饶”。

如果中国不反制,美国会得寸进尺,甚至鼓动盟友一起围堵中国。

二、中国对美再加征50%关税,新反制措施如何“击中要害”?

中国强硬反制!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再加征50%关税。

即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

中国这次的加税调整,绝不是“随便选几个商品加税”,而是进一步精准打击美国痛点。

1、瞄准美国经济软肋——农业、能源、汽车。中国此前对美加税清单中,大豆、玉米、液化天然气(LNG)、汽车等是关键领域。这次调整,将进一步提高税率或扩大征税范围,让美国相关行业痛感更强。

2、打击美国高科技产业——芯片、飞机、医疗器械。中国将可以对半导体设备、波音飞机、高端医疗器械等加税,这些是美国高附加值出口产品,直接影响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3、推动“去美元化”,削弱美国金融霸权。2023年中国已减持美债至8000亿美元(2013年峰值1.3万亿)。中国将可减少购买美债、推动人民币结算,进一步削弱美元霸权。

中国的反制不仅仅是“让美国疼一下”,而是改变全球贸易格局的战略行动。

1、让美国国内矛盾激化。美国农民、制造业工人、科技企业都会因中国反制而受损,他们会向政府施压。

2、加速全球“去美国化。各国看到美国随意加税、破坏规则,会更加谨慎依赖美国市场。

3、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减少对美依赖。中国早已在芯片、新能源、大飞机等领域加速自主化,美国封锁只会让中国跑得更快。比亚迪超越特斯拉、华为突破5G封锁、C919挑战波音空客等等,都是最好的证明。


三、中国为什么对美奉陪到底,绝不妥协?——实力与战略定力的碾压


中国的反制,不是“情绪化报复”,而是基基于绝对的实力和清晰的战略反击。

1、产业自主化已不可逆转

半导体: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为海思等企业突破封锁,国产化率从2018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35%。


新能源:中国光伏占全球80%份额,电动车产业链完全自主,特斯拉的40%零部件来自中国。


高端制造:C919客机打破波音空客垄断,中国造船业全球份额超过50%。

等等,不一而足。

美国加税?不过是逼中国更快摆脱依赖!

2、“去美元化”加速,美国金融武器失效

2023年,人民币跨境支付占比升至3.2%,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中东、拉美、东南亚国家开始用人民币结算石油、矿产、粮食贸易。

中国持有美债规模降至8000亿美元以下(2013年峰值时为1.3万亿),美元霸权支柱正在崩塌。

美国还想用SWIFT制裁中国?对不起,数字人民币和CIPS(跨境支付系统)早已备好!

金砖国家扩员后,GDP总量已超G7。非洲、拉美、东南亚国家拒绝选边站,而是“既要中国投资,也要美国市场”。

蒙古国批准对华新项目,将共同建设一条19.5公里长的铁路,以增加对华煤炭出口。该项目的建设曾被搁置了十多年,但最近获得新的推进动力。

美国“小院高墙”战略,最终只会把自己关进“孤岛”。

3、这场较量哪是什么贸易战?根本是旧秩序的丧钟VS新文明的曙光!

看看历史课本吧!1840年的大英帝国也曾这样恐吓过清政府,但2024年的中国早不是穿长袍的东亚病夫了。

我们既有东风快递的硬核投递能力,又有14亿人口的超级市场——

即: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

这叫什么?这叫"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当白宫发言人说"中国必须妥协"时,她搞错了基本逻辑:在修昔底德陷阱里,从来都是守成大国向新兴大国让步,你见过几个朝阳给夕阳让路的?

特朗普的104%关税,本质上是一场政治表演。

——他需要向选民展示“对华强硬”,却拿不出任何真正有效的战略。而中国的反制,不仅是对美国的回击,更是向世界宣告:“旧时代的霸权逻辑,已经终结。”

未来十年,我们将看到:


美国通胀加剧,社会分裂加深(加税最终由美国消费者买单)。

中国产业升级完成,对美依赖进一步降低。

全球去美元化浪潮加速,人民币国际化不可阻挡。

特朗普以为自己在玩“胆小鬼博弈”(Chicken Game),但中国早已换到了另一张牌桌——这里的游戏规则,由实力决定,而非虚张声势。

中国的反击,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战略信号:“中国绝不接受霸凌!

“一意孤行,奉陪到底!”——这不是妥协的缓兵之计,而是胜利的宣言。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