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5年9月13日)
黄岩岛海域的波涛之下,是主权与挑衅的较量;中国海警的水炮之后,是实力与决心的彰显。 2025年9月16日,黄岩岛海域再次成为中菲海上交锋的焦点。菲律宾组织10余艘公务船从不同方向非法侵闯中国黄岩岛领海,其中一些船只一度冲至距离中国领海基线仅2海里的位置。 中国海警依法采取喊话警告、航路管制、水炮喷射等必要措施遏制菲方挑衅行为。面对菲方危险冲撞,中方执法船只坚守阵地,寸步不退,彻底掌控现场局面。 一、危险对峙,菲方舰船冒险逼近 当天,菲律宾方面派出了10余艘海岸警卫队巡逻船、公务船等前往黄岩岛,这应该也是最近几年中,菲律宾单次出动船只数量最多的挑衅行动。 菲律宾船只从马尼拉等多个港口出发,在前往黄岩岛的过程中,部分船只在黄岩岛以东海域进行了集结,而后从东、南、北多个方向同时向黄岩岛领海发起冲击,直接冲撞中国海警的封锁线。AIS信号显示,部分菲方船只已经侵入中国领海毗连区,最近时距领海基线仅2海里。 中国海警依法对菲船采取喊话警告、航路管制、水炮喷射等管制措施。 10时许,菲律宾3014号公务船(800吨级巡逻舰)无视中方多次严正警告,以不专业、危险的方式突然转向,故意冲撞中方正常执法的海警舰船。 两船发生擦碰,现场险象环生。中国海警全程保持专业规范操作,并进行录像取证,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 二、果断反制,中方执法掌控全局 中国海警显然早有准备。面对菲方大规模挑衅,中方在黄岩岛附近海域部署了至少12艘巡逻船,数量是菲方船队的2倍。 中方采取了一套组合式反制措施:喊话警告、航路管制、水炮喷射。水炮射程达120米,水压14兆帕,有效对菲方船只形成了威慑和管控。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海警采取了包围战术,将至少6艘菲方船只团团围住,形成海上围歼态势,彻底掌控了现场局面。 上图:中国海警公布视频显示,菲船人员举白旗 中国海警在基本掌控现场局面后,舆论先手,抢占话语主动权,第一时间发布通告,将菲方不顾多次严正警告、危险冲撞我正常执法海警船的恶劣行径公诸于世。 冲突发生后长达四五个小时的时间里,菲律宾官方没有就此事做出回应,无论是前方的船队还是后方的菲律宾军方,都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包括菲媒在内的所有国际媒体只能援引中方消息源发布新闻,使菲律宾惯用的“受害者叙事”策略失去了发挥空间。 直到中午,菲律宾媒体才等到本国官方的回应。菲海军发言人仅称中方的通告是“虚假叙述”,但对现场情况却拒绝做出任何评论,显示出菲方的理亏。 三、战略背景,黄岩岛的新地位 这次对峙发生在中方宣布设立 “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后不久。该保护区面积3523.67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珍贵的珊瑚礁生态系统。 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在黄岩岛主权管辖的重要举措,使中方对黄岩岛的管辖从“事实存在”升级为“法理护航”。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保护区一旦设立,就可以合法限制外来军事活动。 中方此举巧妙地结合了生态保护与主权维护,以外交和法律手段强化了对黄岩岛的实际控制,为海上执法行动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法律依据。 而菲律宾此次大规模挑衅行动背后,有其国内政治考量。2025年菲律宾通胀率达到5.9%,GDP增速仅为2.3%,马科斯政府支持率跌至24.7%。 为转移民众对国内经济困境和政府治理不力的不满情绪,马科斯政府试图通过制造南海冲突,将民众注意力引向所谓的“外部威胁”。 此外,美菲《加强防务合作协议》新增了4个军事基地,其中苏比克湾基地距黄岩岛仅280公里,为菲方提供了军事后盾。 四、实力对比,中方占据绝对优势 从军事实力对比看,菲律宾与中国完全不在一个量级。菲律宾海军作战舰艇几乎没有导弹鱼雷等武器,大部分舰艇都在1000吨以下,战斗力有限。 中国海警在黄岩岛附近部署了至少12艘巡逻船,是菲方的2倍。而且南部战区海军会定期巡航黄岩岛,军舰不会在AIS平台上公布定位信息,实际力量更强。 中方还动用了空警-500预警机、海警船等多种手段联动,构建了全天候、全覆盖的监控体系,能够对菲方行动进行实时追踪和快速反应。 菲律宾船只举起白旗是一个具有深刻象征意义的举动。从表面看,这是单次行动失败的标志;从深层看,它反映了菲律宾整个对华挑衅战略的徒劳。 白旗事件揭示了菲律宾在实力对比上的巨大差距。中国海警船只在吨位、装备和战术素养方面都明显优于菲方船只,这种差距不是靠单次冒险行动能够弥补的。 更重要的是,白旗象征着菲律宾在法理和道义上的劣势。此次事件也暴露了菲律宾对国际舆论场的误判。 中国主动公布现场视频,“彻底堵死了菲律宾在国际上颠倒黑白的可能”。过去菲方仰仗美西方控制国际舆论主导权,往往能够颠倒黑白,但现场视频的公布让菲方失去了搬弄是非的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