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5年10月31日)
谈判桌上来来往往,但这一回,中美在吉隆坡确实谈出了点新东西。
昨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联合安排答记者问,指出中美经贸团队通过吉隆坡磋商,达成的成果共识主要有三方面。
看这三条共识,表面是“暂停一年”“取消关税”,实则暗藏玄机。
用俗话说,这叫“各退一步,各取所需”,给紧绷的中美经贸系上了一个可松可紧的“活结”。
第一,关税战按下“暂停键”,但留了后手。
美方取消10%“芬太尼关税”、暂停24%对等关税一年,中方相应反制——这是典型的“危机管控”模式。注意,不是彻底取消,而是“暂停一年”。等于给双方一个缓冲期:若合作顺利,暂停可变永久;若再生波折,筹码依然在手。
这种设计看似妥协,实则高明,既避免了硬碰硬,又保持了谈判杠杆。
第二,技术管制出现“对等松绑”,罕见!
美方暂停“50%穿透性规则”,中方暂停相关出口管制,双方同步“刹车”一年。这项最值得关注——以往都是美方出招、中方反制,这次却形成“你松一寸,我松一尺”的互动。
这说明: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双方意识到“互相封锁只会双输”。哪怕只是暂时休战,也已打开一扇透气窗。
第三,301调查暂歇,产业对抗降温。
美方暂停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中方同步暂停反制。这一条直指拜登政府时期的“遗产矛盾”。
如今用“一年期限”将其冻结,等于把棘手问题搁置起来,先为关系“排雷”。
再加上TikTok个案处理、农产品贸易扩大,可以看出:双方在从“全面对抗”转向“个案解决”,这是务实的进步。
当然,最妙的还是那个“一年之约”。所有暂停措施都设期限,既是给国内舆论交代,也是互相试探诚意。一年之内,若合作清单拉长,暂停可变永久;若再生变故,今日的“休战书”明日就可变“动员令”。 |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