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政經新聞及評論
疫情失控的後果是全社會都付出巨大代價,影響了國家威信!
周伯展醫生
信報
2022年3月8日
(原文發表於2022年3月3日)
 
疫情終會過去,香港如何繼續前行?復原之後的香港,能否痛定思痛?若是心態不改,不僅是這場仗打不好,從更廣闊方面看,香港未來能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能否搭上國家發展的快車?
 
疫情發展至今已經不能再用「嚴峻」形容,而是「失控」。落筆之日新增確診逾5.5萬人,繼續以幾何級數上升。港大推算3月初的單日確診數字,將達到高峰約18.3萬宗,其後至5月中旬累計死亡人數將達到3206人。現在的情況已經令醫院超負荷,殮房、棺材、火葬設施都已飽和,情況比新加坡情況更嚴重,簡直是「超英趕美」。
 
疫情失控的後果是全社會都付出巨大代價。首先筆者作為醫生最關注的是損失寶貴生命,第五波疫情至今已有超過800宗死亡個案,以老人小孩居多;其二也是醫生最關注的市民健康,很多研究都表明新冠可能留下長期後遺症,包括腦霧等;三是經濟崩潰,大型餐飲連鎖店接連宣布暫時停業,更不用提小商家的困境;第四,也是特別想強調的就是影響了國家威信!今次習近平總書記對於香港疫情防控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是2019年底武漢疫情之後的第一次,且措詞更加嚴肅,說明香港已經進入了作戰狀態,若輸了這場戰仗,整個國家的抗疫成果怕要蒙上一層陰影。
 
疫情不是昨天發生的事,有了過去兩年的經驗教訓,特區政府若能認真負責,便應該老早有各種預案,政府的反應不應總是落後於疫情發展。筆者數月前已經呼籲做全民檢測,彼時第四波疫情剛剛開始,就是最好時機。在不給市民增添感染風險的情況下,把潛在帶病毒者篩查出來內防擴散,同時堵住機場的漏洞外防輸入,就不會有國泰事件,更不會有第五波疫情。此外,第五波疫情初期,政府已經發現幾條傳播鏈並行,大爆發馬上發生時,有沒有積極安排增加醫院床位?亞博方艙醫院有沒有準備重新啟用?檢測物資、醫護人員不足,有沒有預案盡快動用《緊急法》請內地協助?「追落後」的結果就是竹篙灣管理混亂令隔離者崩潰,醫療系統以外,護老院、屠房等多個行業都人手緊缺,需要內地支援。
 
轉變心態 虛心學習
 
本港疫情為何發展至此呢?筆者認為根源是心態。無論是特區政府高層或前線工作人員,以至其他相關機構,都普遍有一種傲慢的心態、心魔或心結。以前香港的確在大多方面比內地優勝,但現在經逆轉,內地在這些方面的水平已經超過香港,包括一些醫療系統──全世界防疫抗疫做得最好就是內地。香港若能從最開始就借鑑內地成功經驗,相信今天已經恢復疫情前的繁榮景象。但事實是現在面對失控疫情,恐怕已經無法力挽狂瀾,雖然港府仍然堅持「清零」目標,但是筆者並非太樂觀,很可能在有意無意之間與病毒共存,淪為歐美的「躺平」模式。
 
疫情終會過去,香港如何繼續前行?復原之後的香港,能否痛定思痛?若是心態不改,不僅是這場仗打不好,從更廣闊方面看,香港未來能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能否搭上國家發展的快車?國家衞健委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醫政醫管局副局長李大川等來香港協助,防疫抗疫,有人說內地專家是「督軍」,筆者則認為他們角色更多是參謀,特區政府應當痛定思痛,見賢思齊,汲取經驗,反思教訓,認真承擔起主體責任。同時希望中央能夠派出更高級別的官員來港坐鎮,如韓正副總理或孫春蘭副總理,相信一定會大大增加香港市民的抗疫信心,更快更好地打勝這抗疫戰。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