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政經新聞及評論
暫緩全民強檢,並非“躺平式”與病毒並存
吳軍捷
點新聞
2022年3月23日

3月22日,香港新增14,152宗陽性檢測個案,第五波疫情累計陽性個案1,063,279宗,連續三天低於兩萬,處於呈下降趨勢的停滯期。第五波疫情至今錄得6,151宗死亡個案,新增死亡個案為245宗,仍然不能接受。

特首林鄭月娥表示,本港和內地專家均認為應在疫情爆發初期或尾段進行全民強檢。目前個案數字仍處於高位,不宜把有限資源投放在全民核酸檢測。

內地專家也指出,內地有很多小區和街道管理,能做到不漏一戶,反之本港社區組織動員能力弱,當感染個案仍處高位時,恐怕難以達致全民篩查的根本目標。

大家都知道要清零,必須全民強檢,而全民強檢必須有強大的基層組織。我去年底提議各方合作,可以把為選舉而建的基層組織(包括同鄉)轉型到以抗疫為主、服務民生的基層組織,同時逐步彌合撕裂的社會。但是錯過了,現在香港確診己經過百萬,當務之急,是減少重症,減少死亡。正如張文宏教授總結香港經驗所說,「凡是持久的,必是溫和的與可持續的」,我們要準備好更為完備、智慧、可持續的應對策略,這些策略包括:

  • 老年人普遍接種第三針,以及更好的疫苗與疫苗接種策略
  • 可以廣泛供給的新冠口服藥物
  • 可以負擔得起的廣泛提供的居家檢測試劑
  • 得到有效訓練和預演的分級診療策略
  • 未來居家隔離的流程
  • 下一次更大規模輸入與本土疫情疊加時所需的完整防控體系和充足醫療資源的準備等

這些,是香港的經驗,也是苦撐至今不改的原則。香港抗疫走到今天,姿勢十分狼狽,過程十分慘烈,代價十分高昂。但在中央的支持下,畢竟建起了一套分層醫治的體系和硬件,開始有了戰勝疫情的信心。正如一個剛從疫情走出來的「港飄」媽媽所寫:「香港這三年來,為了通關,一直在掙扎着本地清零。為此,這個作為物流、航運、金融、貿易中心的國際樞紐城市,這個以『自由往來』為根本、以『人來人往』為命脈的流量中心,不惜自封外關,切斷了與世界的聯繫。也曾經實現過連續8個月的本地清零,卻沒有守住。最後一刻被Omicron的洪水衝破了。」她又寫到:「朋友圈上看到這幾天上海和深圳的朋友各種關於居家隔離時管娃娃網課的段子。有的家庭兩天不到就雞飛狗跳,父母崩潰。大家知不知道,香港已經網課三年了。這三年香港孩子們上課斷斷續續,各種心理問題、肥胖問題、健康問題滋生。」

富庶如香港,也會有油盡燈枯的一天,香港的中小企業,都頂不住了,撐不下去了。一個失去人才、失去流量的香港,是沒有生存能力的。因此,港府決定有條件地撤銷9個國家「禁飛令」、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這不能理解為放任和躺倒。而是實事求是調整抗疫措施,邁出平衡之路的務實措施。放開對外溝通的門,讓香港人做熟悉的國際經濟聯繫,為國家的外循環做準備,並爭取早日通關,恐怕也是香港走出困境的一條生路了。

為今之計,我們不應糾纏於口舌之辯,而要把香港的抗疫工作做好:

一是招募足夠的人手,配合內地醫療隊,把亞博改成一個有效的治療中心。香港的醫學院、護理學校的一千多學生應該理所當然走上一線。

二是完善自測上報平台,成為自報、醫療和隔離運送、居家視診、各類支援一站化的有效平台。現在,各方面的服務由衞生署、保安局、民政局分別負責,各不相通。我一個親屬確診,前天從早上10點報了平台,打了一百多個電話,到下午5點才有消防處回覆要接去粉嶺隔離,到晚10點來車,到隔離中心12點才入住,近凌晨2點才派發被子、枕頭。次日下午,衞生署又來電要送入青衣中心,民政也來電說五日後會送上抗疫物資,令人啼笑皆非。

三是現時抗疫仍是壓倒一切的工作,但有的媒體還在炒作政府「文官」「武官」的矛盾,有人串連上書,要求「中央給我們換一位行政長官」,製造思想混亂。

還是那句話,抗疫關鍵時刻,要配合政府的措施,做好本分的事,不添亂,同心協力,把抗疫進行到底! 

(作者為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副會長)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