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好文共賞
90天窗口暗藏玄机,未来四大博弈重点揭晓
罗輯思維
2025年5月19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5月15日)

01

中国确实占了上风

我先给一个总体判断:这次联合声明,是中美两国在硬碰硬摸清底牌和测试忍耐度之后,用务实的态度,重新校正彼此竞争方式的战术调整。
说白了,中国逼着美国把“发疯”的部分去掉了,也避免了因为美国发疯,各自付出不必要的更大代价,但双方的本质矛盾并没有解决,接下来是喘息之后,换个方式继续再打。
但更重要的是,中国这次在经贸领域以相对平等的姿态硬刚一局,初步证明了极限测试下,美国比我们更难忍耐,大国博弈态势在一点点发生本质改变,中国正在一步步成为具有全球主导力的经济体。
我们当然很高兴看到中美关税博弈发生这种好的戏剧性变化,但另一个严酷事实是,大国博弈本来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戏剧性变化的,我们高兴的同时,也要想到坏的戏剧性变化也可能同样发生。只能说这个世界的旧规则真的崩坏了,而新规则将在剧烈的不确定性阵痛中一点点打出来。
说回这次谈判。令人意外的是,这次居然谈拢了。
中国对这个结果显然是满意的,用了“坦诚”“深入”和“建设性”三个重量级词汇来形容这场谈判。
而中国之所以比较满意,综合各方信息和我自己的判断,我认为核心有三点原因:
一是美国并没有对人民币汇率提出要求;
二是美国这次没有要求中国增加商品采购;
三是美国没有要求中国大举购买美国国债。
这些领域双方或许也谈过了,但总之,最终美国都暂时搁置了这些诉求,选择以最快速度达成初步的关税协议。要知道,美国作为全世界的甲方,而且是世界霸主,毕竟是强势的,从这一点来说,中国确实占了上风。
那么,这个结果达成的背后,中美之间都有哪些深层考量呢?

02

中美迅速达成一致背后的各自考量

中美能迅速达成一致,背后是更加深层的因素在推动双方不要决裂,我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疼痛管理式妥协”,就是先选择妥协,来管理当前面临的各种疼痛,尤其对于美国来说。
自从4月2日特朗普的关税战打响后,华尔街最关注的就是三个数据:卡车、港口、供应链指数。
以港口为例,一个月来,美国重要港口的到船量锐减,西雅图港在5月7日创下“0集装箱船”纪录。随之带来的是库存见底,部分日用品只能维持二十天的库存,沃尔玛甚至愿意承担全部关税,要求中国供应商恢复供货。紧接着就是价格暴涨,洛杉矶港首批抵港的中国关税商品,售价普遍暴涨150%。
但物价飞涨这事特朗普不可能没预计到,事实上特朗普更大的软肋,是美债,这才是意外的大杀器。
特朗普可以不在乎通胀,不在乎美股,但不能不在乎美债,因为美债大幅下跌意味着美国的“借新还旧”,就是借新债还旧债,将出现危机,融资利率也会大幅升高。
特朗普之前逼迫美联储降息,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坚决不降,特朗普甚至急了威胁要换掉鲍威尔,当然他根本做不到。结果就是,美债大杀器没法解决,特朗普骑虎难下。
举个例子,5月12日谈判成功的消息出来后,美股大涨了5%,但美债却还是遭遇了抛售,这种不同步的表现恰恰说明,美联储不降息,美债就是大雷。所以特朗普只能选择暂时妥协,用时间换空间,等美联储利率下调之后再做图谋。
当然,另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和痛点,是特朗普没想到中国这么“刚”,除了不妥协加关税之外,包括中国的稀土出口禁令在内的反制措施,确实对美国的军工和电子产业短期有较大影响,加大了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压力。显然这次中国面对特朗普,比8年前更有能力、也更有经验跟他“缠斗”了,真的是“缠斗”。
特朗普原本的想法大概率是先拿捏其他国家,然后让他们一起围堵中国,没想到中国带头硬刚之后,其他国家也纷纷观望。逼得特朗普干脆调整策略,先啃中国这块硬骨头,然后再去收拾其他国家。
如果未来几个月,特朗普把其他国家收拾了,反过来再跟中国翻脸不迟,反正只是90天暂缓期。这本质上,还是特朗普“没规则”的优势,他不在乎翻天覆地。
总之,因为这些痛点,美国要先选择妥协来管理疼痛,在增加了自己的疼痛忍耐力后,再继续。
而中国这一边,虽然我们在这种关税霸凌面前必须硬刚,但是也要承认,如果中美经贸真的脱钩,我们的代价也非常大,外贸、内需、就业等方面的冲击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解决,会给经济发展造成更大的不确定性。
所以,通过第一轮硬刚,双方回到正常可谈的范围之后,达成一个“休战”协议,对我们当然是好的。

03

五个客观的清醒认知

尽管中美已经达成了阶段性的关税协议,但远没到乐观的地步,而要保持更加清醒客观的认知,我这里谈五个要点。
第一,尽管双方取消了91%的“报复性关税”,但美国对我们现存的关税仍然很高。原本就有的20%左右关税,加上今年以来的20%的芬太尼关税和4月2日的10%的关税,现在美国对华关税仍然高达50%以上。
这对很多行业,比如纺织、家具、家电等来说,仍然是一笔非常大的支出,而且还有一个24%的悬而未决的90天博弈关税。目前来看,对深圳这种外贸商品有高附加值的城市,有能力把关税转嫁给美国消费者,但对广州、佛山这种外贸附加值低的城市,这个影响还是很高,未来很多城市在外贸上会进一步分化。
第二,根据最新消息,美国的小额包裹关税政策仍然保留,只是从120%降低到54%,其中200美元/件的从量税取消,这个从量税就是货物按照数量收的附加费,但100美元/件的从量税还是保留了下来。
而在今年之前,小额包裹是0税率的,也没有从量税,这对很多跨境电商和B2C商家来说,负担大幅增加了。
第三,美国的各项贸易限制仍没有取消。
比如301关税、201关税、各类调查附加的关税,针对船舶、海事、钢铝、汽车等特定产品的关税,以及针对芯片和技术转让的限制等等,全部都还保留着,这些都是特朗普随时用来谈判和敲打的筹码。本质上,美国是进三步退一步半。
第四,当前的经贸协议只是阶段性的,是暂时休战,中美之间的本质分歧,彼此心知肚明,很难解决。只不过现在向极限方向打了下,闹着要脱钩的美国发现,当下损失有点大,不如先休战把各自的瓶瓶罐罐处理好,再继续打。
第五,特朗普是个典型的短期主义者,很难和他达成真正的长期协议,他的行为都是从当下的现实需求出发,而且毫无心理负担。我们可能要随时面临他的翻脸。
之前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内,2018年5月的时候中美就达成了第一轮贸易战的联合声明,但仅仅两个月后,特朗普就单方面升级了贸易战,这次难保不会故技重施。
所以你会看到,我们一直反复强调,要做好自己的事,要做强内循环,就是这个外界因素实在不可控,我们都不把它作为变量考虑了,中美博弈,必然是一个残酷的、长期化的过程。
总之,对这次休战,要有一个清晰客观的认知视角。

04

下一阶段的博弈重点

接下来说说这暂缓的90天里,中美之间未来博弈的可能重点。
在这个阶段里,美国进口商肯定会拼命地囤积货物库存,包括新增加的关税他们也会有很大的意愿去主动承担,因为他们不知道90天之后,会不会有新变数。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外贸形势会随之好转,经济压力也会减少很多,外贸企业和城市很容易出现“被动抢出口”的现象。比如以往的圣诞采购季,美国企业会在7、8月下单采购,今年的形势下,时间上可能会进一步提前。
这对中国来说,二季度经济数据大概率会更好看,经济韧性会增强。对应地,中国内部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会继续边走边看,还是我之前反复说的,牌不会一次性打完,这也是我们未来要持续追踪的。
事实上,这90天窗口也暗藏玄机,比如覆盖了中国6-8月的圣诞订单生产季,双方都在测试对方的经济韧性。因此,对于中美两国来说,未来的90天是一个积攒筹码的过程。
对于美国来说,首先,特朗普相当于是给了一个时间窗口,让美国企业去疯狂补货,这样未来他再掀起关税战的时候,内部压力会相对更小。
其次,是腾挪出了90天的时间,美联储会有更大概率选择降息,让货币政策来托底美股美债,同时这个时间也覆盖了美债的到期高峰,避免让美债成为自己的软肋。
最后,特朗普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谈妥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比如特朗普现在就把火力对准了欧盟。
对于中国来说,也有几个博弈重点:
第一,之前加的20%的芬太尼关税的去留问题。
目前一方观点认为,这不是纯粹的经贸问题,后续有可能达成一致,去掉这部分关税;另一方观点则认为,这部分关税不好去掉。我的观点是,芬太尼只是特朗普的敲打工具,最终要看他是不是满意了,放弃不放弃,都是商人政治家的利益选择而已。
第二,暂时搁置的24%的关税的去留问题。
这就比较难谈了,要看这90天里双方筹码的积累程度,和各自内部问题的解决程度,谁的内部市场越好,外部环境越好,就会越强势。
第三,是一个大家比较意外的增值税问题。
因为美国是没有增值税的,美国企业出口到中国要缴纳增值税,但中国出口到美国不用,这在特朗普看来是“不公平”的,可能会进一步要求中国取消。
第四,未来90天,美国还可能会狮子大开口,比如继续施压人民币汇率问题,比如要求中国增加商品采购、增加买入美国国债等,这些都最终都取决于彼此的经济韧性。
但无论如何,第一轮关税战,我们硬刚成功了。
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做了一次内部动员和极限应对,增加了自己的韧性;而且进一步跟美国在经贸上平起平坐,成功给全世界打了样,今后在欧洲、日韩尤其东盟方面,相信我们会有更大的影响力。
换句话说,美国想再拉拢别国围堵我们,肯定更难了。多年后我们会意识到,这是中国崛起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正开始具有更大的全球性主导力。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