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5年8月12日)
文化金融发展与角色演变
图片
1
文化金融的背景与发展
十几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迅猛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持续攀升。这一显著变化得益于金融的大力支持,文化金融内涵不断丰富,政策、体系、产品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文化金融,这一独特概念将文化与金融紧密相连,形成了某种特殊的关系。它并非简单的“文化+金融”的叠加,而是涉及政策、体系、产品等多个层面的复杂机制。在文化产业的融合趋势下,我们更应明确文化金融的边界和内涵。文化金融专注于文化产业的金融问题,旨在通过金融手段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文化对金融行业的影响也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不是文化金融研究的重点。
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日益融合的背景下,我们应保持对文化产业宽窄适度的视野。我国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多个领域的深度融合,以提升文化在相关产业中的核心地位。然而,文化金融作为基于文化特性的金融形态,其研究对象仍以内容生产为主的文化产业。
通常所说的“文化事业”建设也离不开金融手段的助力。有学者提出,文化金融涵盖了文化资源开发、生产、利用、保护及经营等环节中的各类金融活动,它不仅关联着文化产业,还扩展至文化事业。因此,从狭义上讲,文化金融主要聚焦于文化产业的金融问题;而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它还囊括了文化事业建设中的金融问题,例如PPP(公私合作)模式在公共文化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本文将采用狭义的文化金融定义。
此外,我们所探讨的金融范畴,并非仅限于以银行和货币为核心的信贷融资市场,它还包括信贷、保险、证券、信托、租赁、担保等金融机构共同构成的复杂体系。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和企业资本运营市场等与资本紧密相关的元素,都构成了我们所说的文化金融的内涵。因此,在文化领域——涵盖文化产业和部分文化事业——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多个层面,文化金融形成了一个多元资本市场的综合体。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文化金融从“支持”到“合作”的演变过程。文化产业自诞生以来,便与金融紧密相连,无论是政策推动还是利益驱动,两者都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在2003年至2008年期间,文化产业与金融的关系尚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实质性进展。然而,2008年成为我国文化金融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为了应对国际金融风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国家相继出台多个政策文件,对文化金融政策进行实质性完善。这些政策文件包括《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导意见》以及《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它们为文化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随着中央财政支持力度的逐年增强,文化产业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金融工具的创新和使用越来越多,产业资本也开始逐步渗透到文化金融领域。文化金融在文化产业保险、信托、债市、企业上市以及要素交易市场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文化金融已成为推动产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了它那最富有诗意的装扮,冬天的脚步悄然而至,打底被一层薄霜覆盖,夜晚围坐在暖炉旁,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总能让人心生向往。
2
文化金融的角色转变
总体来看,我国文化金融的演进路径大致经历了从“支持”到“合作”的推进过程。在2014年之前,文化金融主要处于“支持”阶段;而2014年之后,则进入了“合作”阶段。这种演进与国家推出的文化金融政策密切相关,特别是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以及2014年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等标志性文件,为文化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
在2014年之前,文化金融的主要议题集中在如何解决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贾旭东(2010)指出,从文化产业的视角来看,金融支持不足意味着该行业获得的资金量不够;而从国家金融配置的角度分析,这反映出国家金融政策在“包容性”方面的不足,即金融(贷款)在各行业间的分配不均,导致文化产业实际上被边缘化,成为资金流动回避和忽视的对象。为了应对这一问题,2010年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这是首部专门针对文化金融的支持性文件,不仅是对过去几年文化金融政策的汇总与提升,也为未来数年的文化金融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导。此后,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积极响应,推出了众多创新方案,在文化金融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各类社会资本也纷纷投身于文化产业之中,进一步推动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的构建;此外,上市文化企业的数量大幅增加,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也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是贯彻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推动文化金融创新的关键文件。该文件鼓励文化企业深度参与金融业,同时吸引民间资本投身于文化金融领域,以促进文化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转化,从而体现了文化金融合作的双向性。尽管文件中未直接定义“文化金融合作”的内涵,但将“加快推进文化企业直接融资”等作为核心内容,突显了企业在文化金融中的主体地位。此后,北京、上海等地也相继发布了类似政策文件,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实施计划,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文化金融的繁荣发展。
文化金融促进创新
图片
1
文化产业创新的驱动力
发展文化金融的根本目的是推动文化产业创新。我国文化产业历经政策驱动和资源驱动阶段后,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效率低下和创新能力不足。根据《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4)》的揭示,我国文化产业在文化再生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核心的文化内容生产盈利水平和效率均较低,亟需向创新驱动转型,实现提质增效的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最具创新活力的产业领域,文化金融的核心作用在于通过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来促进其创新活动。
文化产业创新与资本之间存在着长期且紧密的因果关系。发展文化金融能够破解文化产业的融资难题,激活资本力量,为文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推动其持续发展。
2
制度创新与资本利用
金融政策通过诱发性的创新活动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金融政策不仅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放大货币乘数效应等方式,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这种诱发性创新活动不仅激发了文化产业的活力,也为文化产品的供给和文化生产的良性循环提供了有力支撑。
制度创新和资本利用方式的创新提升了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创新资本方式对于资本的节约和效率提升至关重要。尽管资本本身并不具备创新的要素性,但其产生和利用方式却充满了创新的潜力。通过创新的资本方式,我们能够有效地节约资本使用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同时也能提升企业的资本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这种资本的创新利用,不仅有助于解决外部约束问题,更能激发产业的内生动力,从而推动文化产业的整体进步。
综上所述,产业资本的金融创新活动无疑将成为带动整个文化产业新变局的关键因素。
|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