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好文共賞
林毅夫:如何理解中美“百年之未有大变局”
林毅夫
华山穹剑
2022年12月15日
 (原文發表於202212月06)
 

作者: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

一、如何理解“百年之未有大变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 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重大论断。为什么称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作为经济学家,我觉得最好的方式是从经济基础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角度来理解。

1900 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这八个国家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也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工业化国家。这八个国家包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和奥匈帝国。

2000 年,八国集团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和加拿大,跟原来八国联军的构成基本一样,只换了一个国家。众所周知,奥匈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崩溃解体,从此退出强国行列,其地位被加拿大取代。

从 1900年到2000年这 100年,上述八国的 GDP基本占世界 GDP的一半。

经济是基础,因此整个 20世纪,世界是和平还是战争状态,基本取决于这八国之间的关系。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跟奥匈帝国结成同盟国,其他六国结成协约国,这八国没能处理好关系,一战因此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结成轴心国,其他五国是同盟国,同样是因为这八国没能处理好彼此的关系,二战爆发。

不难看出,整个 20 世纪的走势主要由这八国主导。它们间的关系处理得好,世界就稳定;处理不好,世界就可能爆发战争。

二、为什么说现在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因为到 2018 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八国集团经济总量占比已降至 34.7%,也就是占世界 GDP 总量的 1/3 多一点儿。

过去,只要这八国处理好相互间的关系,世界上的麻烦事基本都能摆平。现在,这八国的经济地位下降,很多事再也无力主导,最明显的例子就是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

此前的经济危机,只要八国达成一致,全世界会跟随它们的政策步伐,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但面对 2008 年的经济危机,八国集团的力量不足,最终通过召开二十国集团会议来寻找对策。

因此自 2008年后,二十国集团就成了主导世界政治、经济以及关系人类福祉的重大事件的权威机构,这一情况是百年未有。

过去的世界由八个工业国家主导,现在的世界由这八个工业国家和其他几个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共同主导。

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以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这是百年未有的大变化,也是经济格局变化引发治理格局变化的外在体现。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所以发生,主要是因为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其中最重要的力量是中国。

因为如果按市场汇率计算,2000 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仅占世界经济总量的 3.6%,只有美国的 11.8%;

而中国现在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 17.4%,美国的 70.3%,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14 年中国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一国的国际影响力会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而不断扩大。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反映的是经济格局的变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在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中,最主要的是中国的崛起。

三、为何中国容易被西方误读?

对世界经济的“领头羊”来说,当发现第二大经济体在其身后不断快速追赶,与自己的差距不断缩小时,心里总会不舒服。

这好比两辆差不多大的卡车,跑在前面的卡车司机看着跑。在后面的卡车,它的体量跟自己的差不多,但速度却比自己的快,心里肯定会有点不舒服。

面对新兴大国崛起带来的挑战,守成大国会觉得自己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和号令世界的能力在下降,我想这种不舒服由此而来。

2000 年美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占比接近 28%,现在却被中国赶超(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我想美国的心里会有点不舒服。其实美国不只对中国这样,在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追赶美国时,也采取了很多限制日本发展的措施,如“广场协议”。

如果我们继续往前追溯,在过去 500年的时间里,新兴大国赶超守成大国并最终取得成功的案例曾上演 15次,其中有 11次引发了战争。

这就是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

此外,中国的崛起道路与西方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不尽相同,这一点也容易引起西方国家的不理解。

我们知道,西方对中国的赶超是从 18 世纪开始的,西方迅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工业革命?马克斯·韦伯认为,英国人从信仰罗马天主教转向信仰基督新教后,思想理念发生了改变,由此带来了资本主义和工业化。很明显,中国的发展道路与此不同,这也是引发不理解的部分原因。

但在我看来,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守成大国面对新兴大国的挑战,以及自身地位下滑引发的情绪性反应。

四、中国需要在国际舞台上做出什么样的转变?

从一个贫弱之国发展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需要相应地调整自身定位与对外政策。

过去中国国力相对较弱,当时我们的心态主要是学习借鉴,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把国内经济发展好,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期望。

结果,中国以奇迹般的速度实现了对西方国家的经济追赶。从购买力平价看,中国现在已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我们是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意味着对世界上 90% 的国家和地区来说,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都极其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发展和政策肯定会对世界产生很大影响,我们的认知也必须随着国家地位的提升而与时俱进。

对世界而言,中国现在是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自己走出了一条发展道路,正如联合国《发展权利宣言》中确认的那样,“发展权利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

中国的发展是中国人民的权利和追求,我们有必要让全世界了解这一点。此外,我们还必须让全世界理解一个问题,即中国的发展模式与西方的发展模式不同。

西方国家在借工业革命之东风发展壮大后,基本都走上了殖民化的道路,通过殖民其他国家和地区来掠夺资源。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完全通过市场交易来发展经济。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熟悉贸易理论的人都知道,贸易是双赢的,但总体而言小国得到的好处比大国得到的好处更多。中国现在的经济体量跟美国差不多,因此中美两国通过贸易得到的好处也基本相当。

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是日本,中国的经济规模约为日本的2.8 倍。虽然中日两国都能通过贸易得利,但日本得到的好处更多,其他经济规模比日本小的国家更是如此。

中国发展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也是联合国《发展权利宣言》中确认的一项基本人权。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做好了自己的事。

中国的发展不只惠及中国人民,更是为增加全世界人民的福祉做出了贡献。中国是通过 公平贸易而非走殖民主义道路来实现发展的。因此中国发展得越快、体量越大,对世界人民的福祉贡献也越大。

我认为非常有必要让全世界了解中国的发展方式,向全世界解释清楚中国的发展能为世界人民福祉做出贡献。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中国发展的逻辑和追求,让世界了解中国。与此同时,中国也要关心世界,承担大国的责任。

目前世界上仍有很多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需要得到外部的援助。一国如果没能解决好内部事务,可能带来各方面的不稳定。比如经济不稳定会导致难民问题,无论是经济难民还是政治难民,都可能给他国造成负担。

过去中国经济体量尚小、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人民生活相对贫困,做好自己的事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但现在中国已经发展起来,有能力给其他国家带来更多好处,我们也应该把这些事情讲好并做好。

四、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虽然我们可以以史为鉴,但历史不会总是重演。前面我们提到过,在过去 500 年的时间里,新兴大国赶超守成大国并最终取得成功的案例曾上演 15 次,其中有 11 次引发了战争。

乍一看战争发生的概率很高,但我认为过去的事情不见得会再次发生,如果仔细分析,今天的状况跟过去还是有所不同的:

第一,过去的新兴大国在超越守成大国时,两国的人均 GDP 水平差不多,产业结构也非常接近;

第二,过去新兴大国超越守成大国的那个时代还是殖民时代。一旦守成大国被新兴大国超越,就意味着前者必须将殖民地让渡给其他国家。因此这是一个零和博弈,弱国的利益会被强国的利益所取代。现在,我们已告别殖民时代,经济的发展方式也转变为全球贸易。

在产业结构方面,中美两国还有不小的差距。决定产业结构的是人均 GDP,中美两国的人均 GDP 差距很大。按照市场汇率计算,2019 年美国的人均 GDP 就已突破 6.5 万美元,而我国人均 GDP 现在才刚刚超过 1 万美元。

不难看出,我们还在追赶阶段,双方的产业结构基本互补。我国发展得越快,越需要美国产品,也可以给美国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生活必需品。

所以我国的发展对美国也有好处:一方面为美国商品创造了越来越大的市场,有利于促进美国的就业;另一方面也为美国提供了生活必需品,既有利于美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美国人民的生活,是互利双赢的。这和历史上的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产业关系有明显不同。

中美两国都是大国,倘若真的爆发冲突,都会遭受巨大损失,更不用说战争了。中美两国在经济上可以互利双赢,我想只要守住这个底线,中美两国就可以求同存异。中国要发展,这是中国的权利。

中国的人口将近是美国的 4 倍,只要中国的人均 GDP 达到美国 1/4 的水平,其经济规模就会变得跟美国 一样大,我认为这是一定的。

因此,在吸取历史经验的同时,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历史经验,还要结合当前的世界格局,分析中美两国关系的主流方向和基本盘。

在我看来,最主要的还是让两国人民生活得更好。中国要发展,中国人民才能生活得更好。中美关系处理好了,美国人民也能生活得更好。

我想这也是美国人民之所愿,更是中美两国合作交往最重要的基础。

图书资料

者:林毅夫等著,王贤青主编

出版时间:202211

内容简介:

l林毅夫、姚洋等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十余位专家学者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及迈克尔·斯宾塞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国内知名管理学者共同探讨变局之下的经济趋势与个人发展。

l13个议题回答全球政经趋势、企业增长与数字化升级、银发经济、中年职业发展等一系列从宏观到微观的现实议题的成因与现状,帮助企业与个人谋求发展做好决策。

l透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底层逻辑,把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坚韧定力,解读共同富裕与坚持开放的关键战略,探寻未来发展的风险、挑战与机遇。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