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好文共賞
香帅:“万元美金”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变化
香帅
罗辑思维
2023年6月6日
 (原文發表於2023年5月26)
 
 
今天与你分享《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中的一节课程。课程主理人、著名金融学者香帅说,看懂金融的底层逻辑,做好家庭财富规划、个人投资理财,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真正理解这个时代的发展逻辑。

那么,当前中国的发展究竟有哪些关键变化?香帅认为,有三点值得你重视:

 

1.中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金,意味着中国进入“熟经济”时期,未来发展会更注重“稳定”和“规范”,“野蛮生长”可能不会再是一个“普遍现象”。
2.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了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这意味着,“安全”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底牌,所有政策走向都会围绕着这个核心来。

3.2023年之后,在经济层面的政策,可以期待三个特征:市场导向;对地方有一定放权;少教条主义,更接地气。

 

以下,香帅将为你做更详细的讲解。

 

 

 

01

万元美金的“熟经济”

2019年,中国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们的人均GDP达到了1万美金。在全球的发展历史上,不论是哪个国家,万元美金社会都是生产消费和增长逻辑的一个重要拐点。
一方面,这证明整个社会已经开始进入成熟期,全社会有了规模不小的存量财富;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个经济体“高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全球数据告诉我们,跨过万元美金这个门槛后,能保持5%以上增速的国家寥寥可数。
2021年,中国还发生了一件事。中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比达18.9%,中国社会正在快速少子化和老龄化。
这两个现实叠加,就是我之前做过的一个判断,中国进入“熟经济”时期,政策基调、舆论导向和治理环境都会朝着这个“成熟期”进化,将会更注重“稳定”和“规范”。
在高增长的时期,因为有增长,一白遮百丑,稍微混乱点、无序点,社会都能容忍。但当中国经济不再“年少”,也不再“赤足”的时候,“平稳过渡”就会变成更要紧的诉求。
如果我们顺着“稳定”这个思路去推演,就会对很多大问题的方向更有体感。比如房产税会有怎样的力度,平台经济会有怎样的未来,金融监管会朝哪个方向走等等,这些都需要服从“稳定”这个大逻辑。
但稳定的前提是规范。如果稍微回溯一下前十年的政策,就会发现,从2013年大力反腐开始,顶层设计越来越重视秩序和规范,从军队、公检法、公务员体系,然后到企业行为的规范,比如劳动关系、环保安全、工商税务……都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路径。
在这些逻辑底下,再回看2017年的金融去杠杆,整顿互联网金融市场,到2021年的税收整顿,平台整顿,为数字平台的行为列出负面清单、为数据开放划清法律底线,以及财务造假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等等,这些都是“规范”这个逻辑下的结果。
任何事情其实都有两面性。一方面,行业和企业的经营会面对一个更有秩序的市场环境是好事。但另一方面,行业和企业的创新可能也需要带着“镣铐”起舞。

所以万元美金的熟经济社会,这是未来中国企业和家庭在财富创造中都必须面对的一个大背景。而这意味着,我们这几代人都比较熟悉的“野蛮生长”可能不再会是一个“普遍现象”,这是我们需要深度理解的。

02

安全发展的底层逻辑

万元美金的熟经济,这是中国内在增长动力变化的结果。外在环境变化也使得我们的发展路径和政策开始出现变化。
2022年底中共二十大召开后,我们定下了一个未来十年的主题句,这也是二十大报告中的主题句:“我国发展进入了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
邓小平时代讲的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到江泽民、胡锦涛时代的判断是“21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几个时期很明显,“发展就是硬道理”,当时国际环境也比较温和友好,所以中国闷头搞发展。
2012年,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到“要准备进行许多有新时代特征的伟大斗争”。事后看,这个伟大斗争主要是指从严治党,包括系列反腐、反黑。五六年后,这个任务基本完成。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进入“高质量发展”,但2018年美国发起中美贸易战,接着是2020年的疫情。这个时期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出现了一个接一个的“风险”。
2020年秋天,我们的判断是“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所以结论是“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意味着发展仍然是首位的。
但2020-2022年这三年间情况发生了很多变化:
第一是拜登上台,中美关系发生质变。从特朗普时期的经济竞争关系,上升到了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成为制度型对手,尤其2022年8月佩洛西访台让这种“制度型对手”的局面彻底显性化。
第二是俄乌战争爆发,欧美同盟重新回到蜜月期。我们之前联欧制美的战略部署受到一定的冲击。
上面这两件事,改变了我们对外部环境的判断,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都大大增加。2022年的二十大,我们的判断变成了“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
“并存”这两个字非常要紧,它意味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目标,以及经济增速,都会随之调整。
2020年4月,我们说双循环,尤其要畅通国内经济循环,是基于实际情况来制定的。因为中国外贸依存度已经没有那么高,开始逐渐转向国内循环为主,但国内循环还不是大循环,它是一堆小循环、碎循环,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制度性交易成本比较高。
到了二十大,畅通循环被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经济循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韧性”。这意味着,在外部环境的“风险挑战”之下,我们最大的目标是经济循环不能有短板。要知道,经济不安全是最大的国家不安全。
什么是经济不安全呢?
从外部看,主要是三条:粮食不安全、能源资源不安全和重要产业供应链不安全。
参考德国李斯特“封闭市场经济”的理论:一个即使离开外循环也能自给自足、有序转动的经济体系,即使效率稍微低一点,也没有关系。
换句话说,“安全”是我们这个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底牌,所有政策走向都会围绕着这个核心来。凡是卡脖子的地方,都可能是机会。所以,产业链独立和科技自主,这很可能是未来十年发展中的最大亮点。
但是,这里要强调一下,说安全发展并不排斥改革开放。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对比二十大和十九大报告,就会发现,二十大明显对“改革开放”更加强调和突出,语气也要强烈得多。比如说,要“坚持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搞市场经济,尤其强调从舆论上反击计划经济言论,保护民营经济。这是继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之后,最高层释放的对民营企业和市场经济的强烈正面信号。
有人认为“文件报告”里都是虚词,但很多真正的内行人士告诉我,实际上党的重大会议文件从来是“不著一字空”,遣词用句都是无数次推敲之后定下来的。用语的力度,用词的准度都是政策风向标。
所以,一个合理预判是,2023年后的新班子,在经济上施政的方针政策会更加市场化和开放。民营经济和外资可能会迎来一个相对宽松的时期。
而且,我们还需要注意到,本届最高层新团队的履历有两个显著特征:
1.都是在浙江、上海、福建等南方地区长期工作的干部;
2.都是从地方基层干上来的,担任过地方主政一把手。
这两个特征非常要紧。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出来的干部,从20多岁当公务员开始就是搞市场经济,底层价值观就是市场派的。
另外,当过地方主政官员也很重要。因为长期工作在第一线,他们理解政策执行中会有变形和走形,也懂纸面文件和落地政策之间的弹性空间,也更容易站在地方角度思考问题。
所以,接下来的政策,起码在经济层面,大体上我觉得可以期待三个特征:第一个是市场导向;第二个,对地方有一定放权;第三是少教条主义,更接地气。
这是我看到的未来发展的一个亮点,强市场导向。所以,我跟民营企业家聊天也总是说,2023年二季度后,日子应该有较大起色,而且会迎来一个较长的宽松期,是一个可以干事儿的时期。
但你还是要记住,这个强市场导向仍然要服从于“安全发展”的前提,所以一旦“市场”对安全提出挑战,那么市场就需要做调整甚至让步,所以政策上可能会像在高峰时间开车,刹车和加油交替进行,所以调整好预期也是非常重要的新课题。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