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好文共賞
數字能代表效果嗎?
屈穎妍
港人講地
2023年9月4日

(原文發表於2023年8月30日)

 

看到兩則新聞,很是感慨,先跟大家分享……

 

第一則新聞,是運輸署嚴打濫用乘車優惠行動終結。

 

話說早前有人提出坊間有濫用長者八達通搭2蚊車騙取優惠的問題,於是運輸署6月底開始聯同公共交通營辦商,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打擊行動。當時新聞風風火火報道,各交通工具閘口有職員嚴陣以待,如此高調抓鼠竊,大家都質疑「大龍鳳」的成效。

 

果然,一轉眼就兩個月,運輸署昨日宣布,截至上星期五(8月25日),兩個月聯合行動共捉到懷疑違規個案:一個。

 

當然運輸署的報告沒那麼直接,而是拋出一大堆數字:兩個月共查核全港逾500條專營巴士、小巴、居民巴士線及渡輪航線,查了3230個班次,當中發現1780名懷疑不合資格乘客,最後僅有一宗懷疑個案交由警方跟進。由此可見,絕大部分乘客都是守法守規的。

 

只講數字,不講成效,這是敗政的絕佳例子。

 

第二則新聞,是特首出席第二場地區諮詢時,一個中學生的妙問。

 

話說近日特首就即將出爐的施政報告,帶同官員落區諮詢,聽取市民意見。小組討論時,一名中學生提到她修讀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有內地考察安排,學校選擇了一日來回的廣州考察團,結果,「12個小時的考察,有7小時是在旅遊巴上度過」,女學生說完,在場的教育局長蔡若蓮立即「O嘴」。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是代替通識的新課程,此科有一項要求,就是學生在高中畢業前要至少到內地考察一次,一天考察都算一次。

 

由於教育局未有明確指引,有些學校為了匆匆完成任務,會選擇一天來回的深圳或廣州團。有些因傷因病因事缺席考察團的學生,有學校更以「自由行」方式取代,由家長帶學生到內地自由行,參觀一、兩個景點,然後回來寫幾百字感想,就當完成任務。

 

除了交差、交數、應酬、敷衍,我想不出有什麼形容詞可以描述此種考察行為。

 

學生必須回內地考察,是因為香港年輕人對國家認知貧乏,有些人甚至從未踏足內地,沒認識當然沒感覺,所以回內地看看其實是國民教育最基礎一步。

 

當日司長局長風風火火到高鐵站為學生考察團送行,搞了大半年,特首諮詢會這位學生的無忌童言卻說穿了一切:12小時考察,7小時在旅遊車上。

 

原來到頭來,大家還是看數字:出了幾多團?去了幾多天?有幾多學生參與?還有幾多學生未完成任務?……而不是看成效。

 

特首常說:以結果為目標,我們希望,這些結果,不只是一堆堆亮麗數字,而是做到事、做成事的真正效果。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