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3年8月29日)
李锐:根据美国白宫会后发布的所谓“事实文件”,美日韩三国领导人通过此次会晤就“加强三边磋商机制、强化安全协作、深化地区合作、加深经济技术合作”等四方面达成共识。 围绕强化安全协作,三方计划定期举行年度、多领域的三边演习,并且开通热线,以备在发生危机时进行磋商,以加强三方的协调能力与合作。 到2023年底,美日韩计划实现实时共享导弹预警数据,目前正在采取初步措施,测试实时共享导弹预警数据的技术能力。 一南教授,美日韩三国达成的共识中有哪些内容值得重点关注,从中我们能够看出美国主导三方会谈背后的谋算吗? 金一南:这次戴维营会晤形成的“四项共识”充斥着政治对抗的色彩。
特别值得人们关注的是第一项和第二项,也就是加强三边磋商机制和强化安全协作。我们从中不难看出,美日韩正试图创建三边“准军事同盟”机制。我们知道,美国此前与日韩两国分别签订了双边的军事协定。
美日之间有《美日安保条约》,美韩之间有《美韩共同防御条约》,但是在美日韩三方之间,没有签署过相关军事协定。
而这次戴维营会晤达成的成果共识,标志着三方在已有的美日、美韩双边军事协定基础上,就防务安全、军事合作等内容达成了共识,这一点值得高度关注。
李锐:舆论普遍认为,如果定期磋商成为现实,美日韩三国很可能成为事实上的“准同盟国”,美国也将借此加快打造东亚“小北约”。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拼凑各种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团,将阵营对抗和军事集团带入亚太的企图不得人心,势必招致地区国家的警惕和反对。 金一南:建立一个“亚太版北约”,美国已经梦想了几十年,但是一直没有成功。前期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印度不太热心。在美国筹划的“亚太版北约”中,只有日本和印度这两个国家都同意参加,“亚太版北约”才有可能具有一定规模。但是印度最初对建立“亚太版北约”很犹豫,不愿意被绑上美国的战车,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都没能成功地组建起“亚太版北约”。
随着俄乌冲突爆发,美国主导的北约“满血复活”,妄图借俄乌冲突将势力范围扩张至亚太地区,但推进的过程并不顺利。因为建立北约这样的组织,要有北约的标准。首先,乌克兰的反攻并不顺利,北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将深陷俄乌冲突不能自拔,迫使北约要放缓东扩的步伐。 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北约在接纳成员国加入的时候,要求这个国家不能存在领土争端,而这个标准放到亚太地区,将会面临很大的问题。比如,朝鲜半岛正处于分裂状态,如果韩国加入北约,很可能导致北约直接与朝鲜对抗,这是北约不愿意看到的。 更为复杂的是,日韩之间也有领土纠纷,北约在日韩之间应持何种立场,是支持日本?还是支持韩国?将难以抉择。鉴于以上几点,北约在近段时间内不会以建立“亚太版北约”的名义来蹚东北亚的“地缘政治浑水”。
李锐:自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为推行“印太战略”一直致力于改善韩日关系,因此在会晤前已将这场会晤置于“历史性”的高度。有分析认为美国将会议地点设在了具有重要外交意义的戴维营,就是为了体现“美国对三边关系的重视”。 金一南:我认为,在这个“三方机制”里最不稳定的因素是韩国。美国之所以能在此时成功将韩国拉上自己的战车,是因为尹锡悦政府是一个极右翼、极亲美的政权。但是尹锡悦的所作所为直接违背了韩国的利益。韩国本身的利益在朝鲜半岛,本应寻求与朝鲜进行合作,极力避免半岛发生战争,但是尹锡悦政府却选择了一条与自身利益相悖的道路。
当然,尹锡悦的任期有限,也不排除他在执政期间会发现一些问题,并做出适当调整。正因为知道韩国是最不稳定的因素,所以美日极力要拉住韩国,甚至连蒙带骗也要把韩国牢牢地绑在美国的战车上,只有这样才能达成美国所期望的“三边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