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好文共賞
與眾不同的首富
屈穎妍
港人講地
2024年3月5日

(原文發表於2024年3月1日)

對香港人來說,「娃哈哈」也許只是一個回內地時常碰見的飲品牌子,然而,對今天三、四十歲的內地人來說,「娃哈哈」卻是他們永不磨滅的童年故事,他們這輩人都是喝「娃哈哈」的營養奶、果奶、八寶粥長大的。

 

日前,「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三度被《福布斯》雜誌評為中國內地首富的宗慶後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9歲,當晚,很多市民都自發來到杭州清泰街「娃哈哈」集團門口獻花。

 

前天,「娃哈哈」集團為宗老闆舉行追思會,天忽然下起大雨,但許多市民仍冒雨前來追思,人龍把街道擠得水洩不通。

 

一個首富的離世,竟換來百姓自發式追悼、英雄式送別、還有網上鋪天蓋地的不捨留言,內裡原因,當然不只是因為一份集體回憶那麼簡單。

 

記者訪問送別者,有的曾是「娃哈哈」員工,有的曾受惠於宗老闆,更大部分只是普通市民。

 

宗老闆的女兒宗馥莉在追思會如此憶述:「父親說,我這個人沒什麼愛好,每天就是工作,根本沒機會出去花錢,因為我身後有兩萬多員工,有無數家庭,我要維護他們的利益。」

 

所以,宗老先生有個外號,叫「布鞋老總」,跑到哪裡都穿著那對價值30元的布鞋,但他卻捨得拿6億來給員工做年終獎金。

 

有位來送別的老伙計對記者說,原來他們這些老員工退休後仍每年收到宗老闆的新年禮物。

 

幾十年來,宗老闆待員工有四個準則:一,年年加工資;二,不會解僱45歲以上的人;三,全員持股,享受分紅;四,優厚的福利待遇,不強制員工996工作(即是早上9點做到晚上9點,六天工作)。

 

有次在一個企業分享會,宗老闆向與會的企業老闆講他這幾個對待員工的原則,台下鴉雀無聲,大家心想,世上哪會有人這樣做生意,但竟又讓他做成首富了。

 

宗老闆常公開說:「我是個普通人,從底層崛起的凡人。幸運是,我生於一個大時代,更幸運是,我獲得了一個機會,締造了一家公司,並且因之而成為『中國首富』,得到了價值的實現與認同。……以前我也是窮苦人,是黨和政府給了我勤勞致富的機會,我們要飲水思源,辦好企業、多交稅、多解決就業、多做慈善公益,賺的錢最終還是要回饋社會。」

 

很多商人把企業做起了做大了,就會搞上市,由做企業變成玩財技,宗老闆的「娃哈哈」在銀行明明有過百億存款,卻堅持不上市、不融資,他的原因,又是為小市民著想,他說:「不想股票跌,讓老百姓有損失。」

 

所以,「娃哈哈」的立業標準是,實業興邦,職業報國,踏踏實實地做生意。他說,企業家的背後是責任,不是一門心思搞財技。

 

品牌做響做大了,「娃哈哈」也沒賣給外資,宗老闆自己也沒跑到別國去做公民,而是一直留在這裡,老老實實做事,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助學助工助老助殘,並支援各類自然災害公共危機。

 

2008年汶川地震,宗老闆除了自掏腰包捐錢,也號召公司全體員工捐款,發工資那天所有人都去捐錢了,沒料到,幾天後,宗老闆來命令,只要捐過錢的員工都雙倍奉還。

 

宗慶後的「娃哈哈」王國,是由他騎著三輪車走街串巷,叫賣冰棒、文具開始的。如同所有白手興家的故事一樣,天道酬勤,宗老闆藉著改革開放之利,不單當上首富,更創立了中國自家品牌。

 

不同的是,這個首富對待財富的態度及對社會的擔當,有點與眾不同。他不將財富視為個人欲望的滿足工具,而是將其作為一種責任和使命,回饋社會,造福他人。

 

難怪他的離世,會引發市民洶湧的悼念,因為大家在首富身上看到的不是財富,而是良心。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