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4年4月13日)還有幾個月就要實施垃圾徵費,坊間爭議也愈來愈烈。
絕大部分市民認為新政策擾民,未解通減廢道理,卻已增加了無數膠袋及市民經濟負擔。勉強推行,只會令民怨四起,影響政府管治威信及主力謀發展的大方向。
然而,前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日前卻現身提出與民意相反的意見,他表示,政府推動垃圾徵費,是配合國家「綠水青山」的政策,今次如果錯失良機,如何對得住年輕人?如何配合國家可持續發展政策?
前局長第一句就把「阿爺」擺上枱,第二句就把反對政策的市民道德綁架,拒絕一個垃圾袋就是對不起後世年輕人,這帽子也扣得太過分了吧?
「阿爺」好忙,香港的垃圾事,自己處理好了,何必事事把「阿爺」拖落水?
垃圾徵費是100%的本地民生事,也是一個政府的長遠環保政策,今日的爭拗,是整個社會的配套未準備好,環保不是丟垃圾那一刻的行為,不是簡單一句「污者自付」就能解決堆填區滿瀉問題。
減廢要是從源頭開始,大家少製造無謂垃圾,如減少過度包裝,如做好回收行業,如投資推動研發環保產品等等。只有政府完善了源頭減廢和垃圾分類的政策,大家購買垃圾袋時才會心服口服。否則,社會的環保政策只是懲罰最後丟垃圾的市民,就像玩音樂椅遊戲,大家把波推來推去,最後推到市民手上,音樂一停,哦,垃圾在你手,罰你,這樣並不公道。
舉個例,中秋節的月餅包裝愈來愈誇張,盒中有盒再盒中有盒再盒中有盒,一盒A3 size的月餅,拆開來隨時只得4個象棋大一點的迷你月餅,這種包裝風氣,是否應先扭轉?
環保教育,也不應只是講來講去「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課堂上講了幾十年環保,但這一代孩子會穿二手衣、玩二手玩具、看二手書嗎?
別輕言「對不起年輕人」這種話,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問題和局限,以黃錦星前局長的說法:「不搞垃圾徵費就是對不起下一代」,那麼,所有事物的電子化豈非對不起追不上科技發展的上一代?黑暴時打爛香港的年輕人是否又對得住辛苦建設的前幾代?
不要把施政問題綁架成道德問題,當了十年環境局長的人尤其不應該在這時候說風涼話。如果眾高官前十年有好好把環保政策做好,把環保教育搞好,把回收工業發展好,今天的垃圾徵費就不會阻力重重。
香港的垃圾佔了三分一是廚餘,即是說,解決廚餘問題已可解決三分一垃圾問題。但過去十年環境局為廚餘問題做過什麼?除了有隻「大嘥鬼」,在部分屋苑引入廚餘機,還有什麼?
現在全香港只有114個屋邨有廚餘機,使用率非常一般。前局長主理的十年,本來完全夠時間研發出多種家用小巧無臭廚餘機,推到每個家庭,然後成為像電飯煲一樣普及而必須的家庭電器。然而這些年,我們只是見到官員偶然在大型廚餘機前丟垃圾做騷,僅此而已。
沒錯,環保是公民責任,是所有地球人的責任,但大前提是,政府先要鋪墊一個行得通的社會條件去跟市民一起搞環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