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先給大家看一段小學生的生活札記,這是一個台灣孩子在家庭聯絡簿上記錄的今日點滴,就由大家來一起找錯處,看哪句哪詞哪字出了問題?
「明天我打算去買鞋子,現在的鞋子已經破了些大洞,每次下雨,我的鞋子裡就像細菌的泳池,所以不換估計是不行的了。」
相信,大家都跟我一樣,反覆看了幾遍,頂多覺得那個「細菌的泳池」有點別扭,但小學生想像力豐富,有創意不是錯,那到底這段落出了什麼問題呢?
答案是,「估計」二字。
我又相信,你會跟我一樣反應:吓?「估計」有什麼錯?
原來,老師用紅筆點出「估計」二字的問題:「別用中國用語比較好」。以上,是台灣網絡流傳的一張小學生手冊照片,台灣已經畸形到連「估計」都說不得。
自從蔡英文上場後,台灣的「去中國化」愈來愈嚴重,繼竄改歷史,近年更有一個新名詞叫「支語警察」,就是四處出動在所有有文字的地方,如書本、文件、甚至招牌、說明書等等,找尋屬於中國用語(他們叫「支那用語」)的名詞,然後投訴、批鬥、警告、刪改。
因為近年內地劇集、內地綜藝節目很受台灣人歡迎,連帶一些內地用語也因此帶進台灣人生活之中,如高端、低檔、接地氣、套路、牛逼等等,一說,所謂的「支語警察」就會跳出來罵你「共匪」。
以為這些都是台灣激進本土派所為,沒想到,連小學教師都是「捉字警察」,他們甚至無限上綱到連「估計」這樣的用字都杯弓蛇影地視作內地用語。而最大問題,是這些老師每天都關起門教導孩子,沒人知道他們究竟何解讀這些不能用的中國用字?
其實,用字是一個時代的語言,反映不同時代的不同面貌,正如中國人都會用「料理」、「割引」、「玉子」……這些日文用字,都是源於日本文化的影響,你可以不喜歡,但也不至於舉報批鬥吧?
今日台灣的捉字警察,沒自信到一聽到「酸奶」就糾正為乳酪、「視頻」糾正為影片、「屏幕」糾正為螢幕、「硬盤」糾正為硬碟、「質量」糾正為品質、「師傅」糾正為司機、「本科生」糾正為大學生……他們抗拒內地用語的心態其實只得一個,就是害怕。
九十年代,香港粵語電影、電視劇及流行曲風靡全國,流行文化的影響,令今日內地一些語言也跟隨粵語改變,譬如計程車現在內地人都叫「的士」,結帳好多人都叫「埋單」。內地人從沒有害怕文字會被吞噬,他們反而樂於把生動的廣東話融進日常語言中。
台灣聲稱自由社會,但今天有網上警察捉「錯」字,明天隨時是莫須有的文字獄,大家說句話寫篇文都充滿忌諱,如果這都叫自由空氣,不如說這是自欺欺人更貼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