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迈赫尔通讯社及路透社20日消息,伊朗总统莱希及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在19日的直升机事故中罹难。
到目前为止,很多信息都不清楚,所以我们目前看到的各种分析基本是猜测。关于事故的原因,大概有三种解释:
一、莱希遇难有3种可能性,哪个是真相?
第一是天气因素。从救援视频里可以看到,事发地点气候非常不好,路很不好走,而且能见度特别差。
救援队搜救伊朗总统莱希画面。(图源:路透)
第二是机械原因。莱希乘坐的这架贝尔212直升机最初是1976年,由伊朗亲西方的巴列维政权通过商业途径购买的。由于伊朗后来的政权被美国制裁,所以伊朗方面很难再获得这种直升机的零件,导致无法替换老旧损坏的部分。
第三,也不排除美国和以色列的因素。以色列与伊朗长期敌对。伊朗多次指认以方暗杀伊方官员和科学家,并对伊朗实施破坏活动。这次是三架直升飞机从伊朗和阿塞拜疆边境那里往回飞,结果是最关键这一架直升机出事,那两架都没事。因此,也不排除有美国和以色列做了手脚。
当然三种可能性,哪个才是真相,只能等最后的调查结果。
二、莱希作为最高领袖的“潜在继任者”,对美国的态度?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易卜拉欣·莱希1960年出生在位于伊朗东北部的马什哈德。他曾担任伊朗国家监察组织主席、国家总检察长、司法总监等职。2021年6月19日,莱希当选伊朗总统,同年8月5日宣誓就职。
莱希与哈梅内伊保持着密切关系。 据称,他深受哈梅内伊信任,被认为“ 可以保护哈梅内伊作为伊朗最高领袖留下的政治遗产”。
《纽约时报》此前报道称,莱希在担任总统期间,监督执行了扩大伊朗地区影响力的战略,被外界广泛视作哈梅内伊的“潜在继任者”。
作为保守派,莱希对美国的强硬态度,也是他的标签之一
2021年6月21日,莱希在德黑兰举行当选伊朗总统后的首场新闻发布会,呼吁各方履行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框架下的承诺,要求美国“解除所有不公正的对伊制裁”。他强调,美国必须解除对伊朗的所有制裁,并由德黑兰核实。
同年9月,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发言时,莱希抨击美国随意退出伊朗核协议以及继续在新冠疫情期间对伊朗实施制裁的行径。他强调,这是美国霸权主义的体现,伊朗不再相信美国政府所做的任何承诺。在讲话中,莱希还抨击了美国对中东事务的干涉。
外媒分析认为,在莱希担任总统的几年内,伊朗与西方的关系不断恶化,同时,伊朗通过“向东看”战略与中俄关系更加密切。在中东地区局势持续动荡的背景下,伊朗正争夺该地区的主导地位。
《纽约时报》认为,莱希上任后承诺奉行“抵抗外交”,即蔑视西方列强,但对谈判持开放态度,特别是与美国谈判,以重返核协议并寻求取消制裁。
外媒分析认为,在莱希担任总统的几年内,伊朗与西方的关系不断恶化,同时,伊朗通过“向东看”战略与中俄关系更加密切。在中东地区局势持续动荡的背景下,伊朗正争夺该地区的主导地位。
三、曾访问中国,发出中伊加强合作的哪些信号?
中伊两国的外交关系被认为是伊朗外交政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2023年2月14日至16日,莱希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为了准时开始访华行程,莱希提前一晚就出发了。莱希启程当天,人民日报发表了他的署名文章。在文中,莱希写道:“伊朗和中国是患难与共的朋友,就像谚语所说的,‘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莱希总统有两点颇为令人关注。
一是推动中伊“25年战略合作协议”。莱希访华期间表示,伊方希望同中方加强各层级交往,落实好伊中全面合作计划,深化贸易、基础设施等领域务实合作,欢迎中国企业赴伊投资。
作为伊中全面合作计划的一部分,双方签署了20份合作文件,涉及救灾、旅游、通信和信息技术、环境、国际贸易、知识产权、农业、出口、医疗保健、媒体、体育和文化遗产等领域。
二是推动伊朗加入“上合组织”。莱希签署了伊朗加入上合组织的法案,这也表明,中俄伊“铁三角”即将成型,恐怕这也是美国非常不愿看到的情形,毕竟三国抱团后,要比逐个击破困难得多。
莱希虽然不幸离世,但中伊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太可能受到太大的影响。因为这种合作关系不仅符合双方的利益,而且也是长期以来建立起来的稳固合作基础。即使发生领导人变更,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不会轻易受到干扰。
此外,莱希在担任总统期间最重要的外交政策成就之一,是在中国斡旋下,恢复与沙特的关系。半个世纪以来,伊朗与沙特阿拉伯的关系受地缘政治、经济社会、宗教传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曾走到剑拔弩张的状态。沙特与伊朗两国于2023年4月在北京宣布恢复外交关系。
四、50天内选举,谁将接任伊朗总统?
根据伊朗宪法规定,在总统丧失履职能力的情况下,第一副总统将自动接任,并在之后进行选举确认。这一制度设计确保了政权的平稳过渡,也为伊朗政治的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伊朗,第一副总统并非通过选举产生,而是由现任总统直接任命。这一职位不仅具有实质性的权力,还在某种程度上承继了昔日总理的部分职责。因此,第一副总统在伊朗政治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前被莱希任命的第一副总统穆罕默德·穆赫贝尔,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进了公众的视野。穆赫贝尔的任命,与其深厚的政治背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密不可分。他在伊朗塞塔德公司担任了十多年的负责人,该公司作为哈梅内伊掌控下的重要经济集团,其影响力和实力不容小觑。
哈梅内伊对穆赫贝尔的器重,从他在塞塔德公司的任职便可窥见一二。这家公司被视为哈梅内伊的“钱袋子”,掌控着庞大的经济资源。穆赫贝尔能够执掌这一要职,不仅体现了他的能力,更彰显了他在伊朗政坛的地位和影响力。
然而,即便穆赫贝尔有望自动接任总统职位,他也只是临时的接班人。能否在随后的选举中“转正”,仍然是一个未知数。伊朗的选举过程复杂且充满变数,政教合一的国体使得选举结果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展望未来,如果伊朗启动更换总统的程序,新的总统人选很可能会继续延续强硬派的路线。自莱希当选以来,强硬派在伊朗议会中的席位逐渐增加,这也反映了当前伊朗政治的总体趋势和需求。
总的来说,虽然莱希的“硬着陆”事件给伊朗政坛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但伊朗的政治体制和法律框架为政权过渡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穆赫贝尔作为潜在的接班人,其深厚的政治背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使他成为了有力的竞争者。然而,他能否在选举中脱颖而出,还需时间的验证。在此过程中,伊朗的政治走向和未来发展仍将是国际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