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4年5月31日)近日在社交平台看到一則帖文,題為:「生意淡薄,提高警覺」,這8個字實在精警,警方不妨借用來作防騙宣傳。
因為今天的騙徒對象,已不再局限於跟老人家玩「猜猜我是誰」、「你有個郵包」、「我是入境處」、「我是中國公安」……也不再局限於跟單身女、寂寞男玩放長線釣大魚的網上情緣,而是在低迷市道下假扮客戶主動送生意,讓你防不勝防。
最近聽過最經典的一個個案,是騙徒連殯儀館都敢打主意。
這陣子,香港幾家大殯儀館的經紀都收過自稱大學校長室打來的電話,說校長急病去世,想約殯儀經紀談喪禮事宜。
約好日子,對方忽然會再致電說有事要改期,但又講開又講的告訴你,說他們大學正在搞捐床褥籌款,做善事的,你捐100張就會每張有100元回贈給你。
他們的目標,大概是看看會否遇上貪心的經紀,既想接到大生意,又為公司做善事積福,自己更有10000元落袋。
經紀當然沒上當,並廣傳同行,小心騙子。
另一個故事,是市場推廣公司收到學校來電,對方還似層層地傳來一張名片,寫著「麗澤中學訓導主任林韋明」,這自稱林主任的人說,學校想找他們落廣告,並約好面談日子。
約會日未到,林主任忽然來電說,因最近學校與供應商出現爭拗,想請他們公司代學校購買一些設備,並會給予對方可觀手續費作報酬。負責人即時起疑,致電麗澤中學查詢,學校表明並無此人,並指此種偽冒已非第一次。
細看,其實手法類同,都是漁翁撒網地找貪小便宜的人。
如果你以為自己不貪便宜不會中招,你就錯了,打開門做生意的人最想就是做宣傳,於是騙徒亦窺中這軟肋,扮記者來做採訪。
朋友有間舞蹈公司,近日常在網上賣廣告,忽然有日,收到一個自稱香港01編輯陳偉文來電,說正在計劃拍攝專題報道放在01電視上播出,故想來做採訪,並附上名片,奇怪是名片不是寫「香港01」,而是有個兩個TV大字標誌。
朋友醒目,向傳媒朋友查證,發現香港01並無此人,又是一個白撞騙子。
說起白撞,原來騙子有個常用手法,就是扮偶遇。
有朋友曾收到一個Whatsapp訊息,大意是說:黃先生,請你不要再在我門口丟垃圾……還傳上一袋垃圾放在門前的照片。
朋友本能回覆說:我不是黃先生,你搞錯了。
對方窮追不捨說,是物業管理處給她的電話,朋友叫她再查清楚,沒多久,她用普通話錄了段音說對不起,搞錯了,打擾你,萬分抱歉,然後開始跟朋友聊天,埋怨常亂丟垃圾的鄰居是個鹹濕大叔,經常帶不同女人回家,她自己又是個30歲未嫁女,來自新加坡,言談間不斷讚朋友心地好,又說自己沒朋友好悶,晚上又來訊息問朋友怎麼沒回音,是應酬喝醉了嗎?……
朋友深明「冇咁大隻蛤乸隨街跳,冇咁多艷遇隨處飛」的道理,趕忙把對方的手機號封鎖了,避過一段扮偶遇的網上情緣。
今天的騙徒已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根據警方統計數字,香港平均每13分鐘就有一宗騙案發生,每日損失超過2500萬元。現在還持械行刧的都是笨賊,食腦的都跑上網上做騙徒去,大家交朋結友做生意真的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