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4年9月29日)8月26日,对于IBM中国区的研发机构众多员工来说,不亚于遭遇了一场晴天霹雳。 正工作呢,突然发现系统权限没了,然后就被叫到会议室开会,会议只有三分钟,内容只有一个: IBM决定将中国系统实验室的开发任务转移至海外基地,退出在中国所有开发任务,所有不愿意去印度的工作人员将被裁员。 本来吧,这就是个正常的商业行为,虽然关闭了研发部门,可是销售和服务部门还在啊! 这次只裁了1000人,IBM中国员工总数,有15000人呢,裁员的只占一小部分。 但是,这一消息被一些人嘴里说出来,就变成了“IBM撤离中国!”“外资跑路!” 其实,类似的炒作不是第一次了。 近些年,惠普、微软、甲骨文、美光、高通、思杰、戴尔等外资企业关闭一些中国业务的时候,也总会有这样的炒作。 其实,夸大炒作这些新闻的目的,无非就是暗搓搓影射我们营商环境不好,对外开放政策不到位,导致外资撤离中国,增加失业率等等。 但是事实的真相是什么呢? 一、外资结构化撤离 首先,我们要承认,从投资规模来看,最近两年中国利用外资的数额的确在减少,也的确有一些外资公司关闭在华工厂或者在华研发机构,这也是事实。 但是,如果我们把过去一些所谓“外资撤离”的案例简单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撤走的大多是产业资本。 那些奢侈品啊、日常消费品啊、酒店服务业啊,外资活得好好的,一点都没有要走的意思。 产业资本撤离的情况,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关厂。 比如,2019年年初,三星手机在中国国内的深圳、天津工厂,然后到了10月份,惠州工厂也关闭了。 这意味着,在华成立近27年、厂区面积达12万平方米、年出口额数百亿的超级大厂成为历史。 三星彻底退出在中国的手机制造业。 为什么关闭? 显然,这和国产手机的崛起有很大关系。 在大概10年前,三星与苹果手机一直雄霸国内手机市场。 但随着华为、小米等国产品牌的崛起,三星的市场份额从15%逐渐下滑到不到1%。 更雪上加霜的是,2016年,三星Galaxy Note 7出现连续发生电池爆炸事件,民航局直接将三星Galaxy Note7禁止运输和携带。 一时间,在用户的心里,三星手机成了炸弹的代名词。 三星的全球处理方案,更是引燃了国人的怒火。 三星宣布召回Galaxy Note 7,但不包括中国市场,这一双标行为引发了中国用户的抵制。 虽然一个月后,三星向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备案召回计划,但已经晚了,三星手机在中国的名声已经臭了。 本来,在中国建设工厂,是为了贴近市场,生产出来直接就能卖,但手机卖不动了,工厂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关厂就成了不得已的选择了。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比如,2021年9月,东芝解散30年的大连工厂,本来是生产电机和广播发射器的,但因为市场的萎缩,产品没人买了,不得不关厂。 再比如韩国现代,2017年现代重庆工厂落成时,现代在中国共有五座工厂,整车产能高达165万辆/年。 可到了2021年,现代的年销量已经仅剩36万辆。 因为大量产能被闲置,现代在2021年把北京1号工厂卖给了理想汽车,然后在今年,计划再卖两座工厂,剩下的两个中还要关闭一个,只保留一座工厂。 第二是停止在华技术服务。 曾几何时,中国不仅依赖外国科技产品,更依赖外国的技术服务。 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开始搞信息化建设的时候,连自己的交换机都不能生产,又谈何数据库和服务器呢? 所以那个时候,无论是银行还是铁路,无论是能源还是航空,采用的都是国外的硬件、数据库和软件。 上点岁数的读者可能有印象,在早期,飞机票是打不出汉字的,就是因为国外的软件不兼容汉字。 这样一来,中国就形成了“IOE依赖”。 IOE是IBM、Oracle、EMC的简称,三者均为海外IT巨头。 其中IBM代表硬件以及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Oracle代表数据库,EMC代表数据存储。 但问题在于,依赖国外的科技服务,安全吗? “棱镜”事件泄密人斯诺登披露,自2009 年以来,美国国家安全局一直在侵入中国内陆和中国香港的电脑系统。 你继续用IOE,相当于请了人装修之后,把钥匙也留给装修的人了。 人家想啥时候进来,就啥时候进来,想搞什么破坏,就搞什么破坏。 于是,差不多十年前,中国开始了“去IOE化”。 具体表现措施就是,用自研数据库替代Oracle,用国产厂商华为、浪潮替代IBM,用国内服务器和云计算中心,来替代EMC。 经过十年努力,中国的核心要害部门,已经基本实现了信息数据、操作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国产化。 举个例子,今年7月19日,全球的电脑突然就蓝屏了,不仅无法进行任何操作,而且以往的重启大法也不起作用了! 结果,美国三大航空公司,都发现没法出票了!航班不得不停飞,导致大量旅客滞留机场。 比如,英国的医院电脑普遍死机了,医生根本无法查看病人的病历和检查结果! 甚至各地的餐厅点餐系统无法使用,POS机无法联网刷卡。 还有丹麦整个国家的火警报警器掉线,西日本铁路部分系统瘫痪,伦敦证券交易所部分服务暂停...... 事情的起因,也非常乌龙,是微软的一个安全服务商CrowdStrike,从微软拿到了一个错误终端配置,编写了错误的升级程序。 结果windows一自动更新,全球的企业版windows都瘫痪了。 相反,这起事故中,中国却基本没受影响。 除了个别外资酒店之外,其他的涉及国计民生的金融、交通、能源等等的系统,都运行的好好的。 这就是“去IOE”化的效果。 但是,“去IOE”,也意味着这些外国技术服务商在中国的钱不好赚了。 所以我们陆续看到,2019年,Oracle解雇了900多名研发人员,宣布计划彻底关闭其中国研发中心。 2023年9月,高通解散上海研发部门,2024年7月,微软宣布关闭全中国所有的线下门店,紧接着8月份,IBM关闭了中国研发中心。 第三类是供应链转移。 这一类的表现虽然同样是关厂,但和第一类有所不同。 第一类的关厂,单纯是竞争不过中国产品了,第三类呢? 纯粹是觉得中国工厂生产成本变高了,或者在中国生产会被美国加关税,想换个生产成本更低的地方而已。 比如2023年8月,苹果将部分iPhone 15订单交由印度制造。 2024年1月,惠普注销了上海分公司,计划将商用笔记本电脑产业链搬到泰国和墨西哥。 2024年4月,日本松下从广州开始撤走压缩机生产基地。LG电子也被传将撤走电子及电子部品,转移至越南。 咱们都知道,工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人力成本是很大一部分支出。 本来,这些外资在中国设厂时,就是看中了中国低廉的劳动成本。 但是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后,劳动成本同样大大增加了。 举个例子,十年前,三四千的工资,虽然不算高,但在省会城市也算可以了。 但现在呢? 三四千的工资,招农民工都招不来了。 这样一来,对于核算成本比较严格的外资企业来说,雇一个中国工人的成本,足够雇三四个越南工人了。 这种供应链转移也不奇怪,属于外资降本增效的手段,非常正常。 所以,外资离开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是因为国产替代的崛起,导致外资市场被国产产品不断蚕食,让它们在中国投资从盈利变成亏损。 所以不得不黯然撤离中国,在这个意义上外资撤离不但不是坏事,而是好事,这意味着国产的崛起。 第二就是外资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像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一样,向人力成本低的地方流动。 所以,外资的离开,完全就是逐利行为,和什么“营商环境”没啥关系。 而且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外资企业关闭工厂、关闭研发机构、搞供应链转移,并不意味着他们要退出中国市场。 相反,他们撤走的是赔钱的产业,赚钱的产业,外资还在不断加码投资呢! 比如三星,三星关闭了中国的手机工厂不假,但是闪存工厂,三星却一直在加码投资。 此前三星在西安高新区已投资约280亿美元实施一期项目、二期项目,让西安高新区的芯片产能已占到全球产能的15%。 现在,三星又在西安投资建设了三星M-Fab项目,总投资30亿美元,2025年底竣工投产。 届时,世界上三分之一的闪存芯片,都将在西安生产。 东芝(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宫崎洋一说过这样一段话: “因为我们关闭了东芝大连的一个工厂,有些社交媒体就说东芝要撤出中国,这完全是无稽之谈。” “其实我们在大连还有其他的投资,比如:跟中国合资的一家生产铁路机车牵引设备的工厂。双方仍在继续加深合作。” “中国是东芝集团在海外最大的市场,对我们极为重要。” 二、外资撤离,意在沛公 现在看明白了吧? 所谓“外资撤离”,其实是个伪命题。 炒作这个话题的,其实都是居心叵测之徒。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外资撤离”,也是一些敌对中国的国家,希望看到的事情。 为啥? 一方面,可以打击中国的经济。 在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的数十年里,外资如雨后春笋般涌入。 客观上讲,外资和中国实现了双赢,外资吃到了中国市场增长的红利,同时外资也给中国缴纳了税收,提供了就业机会。 那么反之,外资的撤离,也会带来税收和就业机会的减少。 根据某地方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外资撤离直接导致该地区GDP下降0.5个百分点,数万名员工面临失业的风险。 这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数字,尤其是在当前失业率高、找工作难的情况下。 一旦发生群体性失业,就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 第二,外资特别是产业资本离开中国,回到欧美国家,有利于其“再工业化”。 经过这几年的世界变局,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也都看明白了,中国之所以面对西方国家打压而屹立不倒,主要是中国有着强大的制造业,这是立国之本。 所以,谁掌握工业,谁就能在未来的博弈中笑到最后。 于是,西方国家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再工业化计划,想让制造业回流。 但问题来了,当年制造业为啥从西方国家外逃?不就是西方国家不再适合搞制造业了吗? 比如,西方的高福利社会,有谁还愿意进工厂?就算进了,人力成本会有多高? 比如,制造业必然是有污染的,现在环保在西方是政治正确,环保人士天天来闹事,怎么生产?(参见特斯拉德国工厂遇到的幺蛾子) 比如,制造业依赖供应链,但西方国家供应链已经不完整了,这必然带来成本的提升。 所以,与老美搞小院高墙封闭保守相比,中国改革开放力度是越来越大,对西方国家的“再工业化”是不用担心的,因为他们搞不成。 但是,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西方国家为了打压中国,搞不成也要强搞,会不择手段与中国争夺优质产业资本。 从这些年欧洲和美国的一些做法来看,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威逼+利诱”了。 比如,9月13日,美国政府决定大幅度上调中国产品的进口关税,其中包括将电动汽车关税提高100%,以“加强对美国国内战略产业的保护”。 其实说实话,很多人都对这个政策莫名其妙,为啥? 因为中国汽车本来就不对美国出口啊!你在美国市场上,啥时候见过中国品牌的汽车销售? 既然中国汽车根本就进不了美国市场,美国为啥要对中国汽车加征关税呢?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吗? 并不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别忘了,在中国,还有一个特斯拉呢。 特斯拉是美国企业,但是工厂又在中国,那么,特斯拉中国工厂生产的特斯拉汽车,进入美国,按照新规定,也要交100%的关税。 这合理么?并不合理。 同样的model Y,美国产的卖4万美元,中国产的就要卖8万美元? 显然,这就堵死了特斯拉扩大美国市场的路。 特斯拉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乖乖把工厂迁回美国。 所以,美国对华加征电动车关税,不仅仅是针对比亚迪的墨西哥“曲线登陆美国”企图,也是在威逼特斯拉配合其产业链回流战略。 那“利诱”呢? 这就不能不提拜登的得意之作—芯片法案了。 根据拜登签署的《芯片和科学法案》。该法案授权提供高达2800亿美元的资金,其中520亿是政府补贴。 当然,补贴不是谁都能拿的,有一堆限制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必须在美国设厂,而且要给美国公开按晶圆尺寸分类的产能、利用率、预期良率、生产第一年的售价、每年的产量等数据。 第二个条件是要求拿美国补贴的企业,10年内在中国大陆的扩产要受限。 成熟工艺扩产不能超过10%,先进工艺扩产不能超过5%,且不能与中国大陆的企业或机构进行联合研究和技术许可。 第三个条件是,获得超过1.5亿美元补贴以上的公司,如果如果公司的收入超过预期(约定的一个门槛),超额利润的一部分将被要求共享,最高为75%。 也就是说,拿了美国的芯片补贴,就要在美国设厂,自己的商业机密全部要对美国透明,给美国人提供就业机会,多赚的钱最高要分75%给美国,而且自己在中国大陆的扩产就要停止。 虽然三星和台积电一个劲地嚷嚷着条件太苛刻无法接受,但在补贴的引诱下,最终也都是从了。 所以,美国用关税壁垒+产业投资补贴这种不讲武德、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手段,就是为了不予余力吸产业资本回流回流。 那欧盟呢?现在同样如此。 7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自7月5日起正式对进口自中国的纯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其实吧,这个关税很没道理。 因为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占有率并不高,仅仅只有8%,远远比不上特斯拉。 如果说担心对欧洲的车企造成冲击的话,你为啥不针对特斯拉,非要针对中国电动车? 说白了,限制中国电动车不是目的,真正目的是逼迫欧洲产业资本回流。 为啥? 因为欧洲市场相对保守,日韩汽车那么猛,最后在欧洲表现也一般,欧洲人还是喜欢欧洲的传统品牌汽车。 但是呢? 欧洲又没有电动车生产基础,想跟上电动车潮流,光靠自己是不行的。 所以,大众、宝马、雷诺为代表的欧洲车企,纷纷中国设置生产线,生产出来车,再卖回欧洲。 当然,这个价格是要按欧洲的价格来卖了。 成本降低了+价格提高了,赚的更多了,完美。 但是呢?这个bug被人发现了。 今年就有个笑话,前不久,一个德国汽车经销商格雷戈里·布鲁德尼发现大众在德国上市了一款ID6车型,定价6万欧元,最终售价超过8万欧元。 他卖一辆ID6,可以赚2万欧元。 但是他发现,一模一样的ID6,在中国竟然只要2万欧多点! 就这价还因为中国厂商的内卷导致销量奇差。 如果把中国的ID6运到德国,哪怕算上关税和运费,卖7万一辆,一辆也能赚三四万啊! 说干就干,他跑到中国,买了22辆上汽大众生产的ID6运到欧洲,准备大赚一笔。 可没等他往外卖,就被大众报警给查封了。 这就是现在欧洲汽车市场的bug,价格倒挂导致一旦这些汽车返销欧洲,那除了几个在中国设厂的巨头,其他车企都要死掉。 所以,欧洲决定给中国汽车加关税,而且加的非常有意思,是按公司加的。 上汽集团加征税率为37.6%,吉利为19.9%,比亚迪为17.4%。 为啥在中国市场上最没存在感的上汽集团关税最高? 就是因为它跟大众是合资啊!ID6就是它产的。 这样一来,就意味着,大众未来返销欧洲的电动车可能面临高额关税,非常不划算了。 要想规避关税,就要老老实实把工厂留在欧洲,说白了也是逼迫产业链回流而已。 那么,面对欧洲的动作,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咱们必须承认,在现有国际贸易体系下,中国还不算强势。 所以欧美搞的“威逼”和“利诱”,中国不能玩,如果玩了只会把外资逼走。 中国只能进一步扩大开放,用更加开放的态度,更优惠的政策,来吸引外资到来。 如果我们翻翻今年的新闻,就会发现,从中央到地方,中国都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政策。 比如2024年3月19日,中国出台《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的通知。 从扩大市场准入、加大政策力度、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畅通创新要素流动、完善国内规制五个方面,来吸引外资。 2024年7月4日,国家出台《政府采购领域“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内外资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竞争完善法律保障。 2024年7月18日,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其中再次强调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 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 简单来说,就是过去外资不准进入的领域,现在可以进入了。 过去外资不能绝对控股的要求,也取消了。 过去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等领域一些对外资的限制性措施,也减少了。 总之,中国的目的,就是力争用各种手段将欧洲各种优质产业资本留下来,为中国经济发展服务。 三、确保我们国家安全 本来吧,面对欧美用贸易壁垒强行拉动制造业回流,中国是没有特别好的手段的。 但是吧,老天送给了中国一个绝佳机会。 9月17日下午,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以及黎巴嫩东南部和东北部多地发生BP机爆炸事件。 已造成12人死亡,约4000人受伤,其中约200人伤情危重。 然后以色列也很光棍,以色列的电视台干脆利索地承认了这是摩萨德做的。 正当所有人都震惊于摩萨德的无底线和创意的时候,没想到爆炸还有第二波! 9月18日,黎巴嫩又爆炸了!这次炸的是对讲机、收音机、汽车收音机、摩托车、指纹锁以及门铃! 当然,最多的还是对讲机。 经过确认的对讲机型号为日本艾可慕(ICOM)公司的IC-V82对讲机,因为对讲机更大,装的炸药更多,所以爆炸已经造成了20人死亡,450人受伤。 说实话,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猫哥下意识看了看自己的手机,直到看到华为的logo的时候,才松了口气。 那么,BP机是怎么变成炸弹的? 一开始,纽约时报的说法是,真主党找台湾订购了一批BP机,但是“这些传呼机在运抵黎巴嫩之前已被改装。” “每部传呼机的电池旁都被植入了少量的炸药,重量约有一到两盎司,还植入了一个遥控装置可以远程触发引爆炸药”。 然后在一个以色列认为合适的时间,遥控引爆了这些BP机。 听起来,好像是摩萨德拦截了这批货,然后在里面塞了炸药后又给了真主党。 但是只要稍微懂点电子产品制造的都知道,这不现实。 BP机本身就很小,内部空间非常有限,可塞炸药的地方很小。而且这个型号的BP 机是超声波焊接的外壳,无法无损拆卸。 那么,想在运输过程中,神不知鬼不觉地拆卸几千台机器,装入炸药,烧录软件,然后再毫无痕迹地组装上,这个工作量太大了,根本不可能。 所以,所谓“这些传呼机在运抵黎巴嫩之前已被改装”就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在生产的时候,就被植入了炸药。 那性质就严重了。 不管这批BP机是不是台湾企业造的(目前台湾企业在喊冤,但很难说其是无辜的),都开了一个很坏的头。 因为它混淆了“武器”和“民用品”的概念,把所有民用品的安全信赖给炸没了,对全球产业链也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我们想一下,过去的国际贸易基础是什么?是信任。 也就是说,哪怕你我关系敌对,我也默认你提供的商品是无害的,是不需要检查的。 就算海关检查,也是检查一下和报关信息一样不一样,有没有偷税漏税,而不会拆开看看有没有爆炸物,这就是信任。 你看苏联当年和美国那么敌对,也没去化验进口的可口可乐有没有毒嘛! 但是现在呢?信任被炸没了。 从潘多拉的魔盒打开开始,这起事件的余波,会彻底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和想法。 为啥?因为可以做手脚的东西太多了! 大到飞机、火车、汽车,小到电脑、手机、耳机,从粮食到机械,从原材料到成品,一切产品都有可能被做手脚! 这已经不是过去想的信息安全泄露的问题,这可能是现实的物理攻击了! 没有人想在打电话的时候,莫名其妙被手机炸死。 说实话,这东西不能细想的,如果细想的话,这日子就没法过了,国际贸易也没法做了。 我们不禁想到了“白衣渡江”的故事。 三国时期,孙权与刘备结盟,共同对抗北方的曹魏。 当然,虽然是盟友,但该有的防备还是有的,双方都会对于江面上的船只进行检查。 后来发现这种检查耽误了货物流通,于是双方就商定,商船上的人要穿上白衣,以显示商船身份,就可以免检了。 但是东吴吕蒙看关羽北伐,荆州空虚,就撕毁协议前去偷袭。 在渡江时,吕蒙让手下士兵打扮成白衣(商人)模样,并借着蜀军毫无防备之际,最终潜入城中并成功夺取荆州。 自从“白衣渡江”事件发生之后,吕蒙被人们骂了上千年,东吴更是被迫背上“江东鼠辈”的骂名。 最为重要的是,后世的平民想要证明自己是平民,需要付出远超想象的代价。 同样,BP机、对讲机爆炸事件之后,商品要想证明自己是无害的,同样需要付出远超想象的代价。 这次斯诺登的发言很精辟: “以色列刚刚采取的行动,无论以何种方式,都是鲁莽的。他们炸死了无数正在开车(汽车失控)、购物(你的孩子在婴儿车里,排在他后面排队结账)的人,这与恐怖主义毫无二致。 想象一下:如果iphone手机离开工厂时里面装有炸药,媒体会更快地意识到今天开创的可怕先例,没有什么可以为这种行为辩解。 这是一种犯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因此而失去了安全。” 在公众对电子产品形成普遍的安全焦虑的时候,欧美还怎么重塑产业链?怎么搞制造业回流?谁还会相信欧美制造的电子产品是无害的? 这显然是个巨大的负面形象包袱。 要知道,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美国,很多人骂美国的时候,会觉得,美国不敢把我怎么样。 但是,一旦电子产品成为武器,你在用手机骂美国的时候,会不会担心,自己的关键字被检索到然后被美国搞个“定点清除”? 这一点并不难,只需要向某一个序列号的设备发送爆炸指令就行了。 哪怕亲美国的人,也会在担心,美国在炸反美人士的时候,会不会误伤到我? 而且,就算你逃过了手机爆炸,你能逃过汽车爆炸吗?你能逃过平板爆炸吗?你能逃过电脑爆炸吗? 那以后谁还敢买美国的产品? 就算欧美的制造业回去了,当他们向全世界推销的时候,别人想到BP机事件,会不会心怀疑虑,转而选择华为的产品? 说起来,西方国家在地缘政治冲突所使用的各种手段,对中国产业升级还真是神助攻。 先是和中国打贸易战,导致中国商品出口受阻的时候,西方国家点燃了俄乌战争,西方国家一下子把俄罗斯这么个大市场让给了中国。 后来对俄罗斯步步紧逼,逼得俄罗斯也向中国开放了中亚国家的市场,这就是近2亿人口的大市场。 然后呢? 现在这个BP机爆炸案,一下子把中东地区4.7亿人口的电子产品市场,统统让给了中国。 过去老美一直搞产业链转移,理由就是所谓的供应链安全,事实证明,把产业链放在欧美地区,才是真正的供应链不安全! 毕竟可以做手脚的环节太多了,而且欧美人的道德水平,也让人非常怀疑。 安全因素现在反而成为产业链留在中国的理由。 目前华强北已经有厂子紧急接到单子了,开始没日没夜地生产客户“信赖”的产品了。 对于这种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中国必须接住,而且要接好。 更关键的是,中国不仅要卖“安全产品”,更要卖“安全标准”。 比如中国趁机搞一个“商品无害标准”,就像3C认证一样,所有商品中国要进行检查,检查通过后打上一个标,算是认证过了。 然后拉动金砖国家、一带一路国家都加入这个安全标准,重新建立起这种无害信任,实现一个覆盖世界岛的新的“安全贸易体系”。 至于不想被中国检查的西方商品嘛,那就自求多福吧!全世界的消费者,会用脚投票的。 四、确保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 其实吧,我们也不必为所谓的“外资撤离论”而忧心忡忡。 资本就像是水,哪里有利去哪里,进进出出,非常正常。 外资来了就欢呼雀跃,外资走了就如丧考妣,这不是一个自信的大国国民,应该有的表现。 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外企之所以来投资,本质都是为了赚钱,早些年中国科技不发达,劳动力低廉对他们来说极其具有吸引力。 如今民族企业崛起,中国商品越来越被世界所喜爱喜爱,可以说外资企业的撤离部分原因在于他们难以与本土企业竞争,不撤离难道等着收尸吗? 相反,中国目前已经告别资本短缺的时代,现在的中国反而是资本过剩,需要对外输出资本输出产能了。 比如东南亚,越南、印尼等国就像我国九十年代,需求和就业欣欣向荣,生产成本低、环保监管松,中国资本完全可以走出去。 将劳动密集型、生产能耗高、产品附加值低的产业迁移到低成本国家,保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还可以规避美国的关税。 当一些低水平外资撤离的同时,中国也在以更大力度更优质的外资进入,实现腾笼换鸟。 比如,中国放开了一系列金融准入。 那么外资金融机构在银行、证券、基金等领域利用其全球经验和差异化特色业务,满足本地和全球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比如,中国放开了外资独资医院的限制。 外资医院的到来,可以发挥其资本、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以及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的优势,给中国医疗市场带来耳目一新的变化。 最起码,使用靶向药物不用那么难了。 再比如,7月份,国务院同意在沈阳市、南京市、杭州市、武汉市、广州市、成都市等6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暂时调整实施《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旅行社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等等。 简单来说,外资进入中国服务业的障碍,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外资在出版、医疗、文化旅游、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投资,将迎来进一步增长。 为什么现在中国关于开放的提法,现在变成了“高水平”对外开放? 这就是“高水平”对外开放。 显然,中国永远不会再走闭关锁国的老路,而是会坚持双循环的战略。 一方面加大吸引外资,对内不断深化改革形成统一大市场,提振内需。 一方面通过基建和外贸,培育一带一路的需求市场,转移富余产能。 在旧体系上建设新体系很难,但一旦成功,便是质的飞跃。 所以,担心的不应该是我们失去外资,而应该是外资担心,会不会错过新的巨大“中国机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