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4年10月1日)今天,全国人民沉浸在国庆的欢乐气氛中,中午我们夫妇去影院观看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我又走进了七十年前的那场抗美援朝战争。
铁原狙击战,称之为志愿军的存亡之战,一点不为过。如果铁原失守,志愿军的补给线将被切断,而且主力部队将面临背腹受敌的危险,有可以被打回鸭绿江边。铁原一战只能胜,不能败。
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的故事将焦点锁定在抗美援朝战争最为激烈与关键的第三次战役至第五次战役期间,尤其将铁原阻击战为核心事件,通过宏大的战争场面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现志愿军战士们在极端艰难条件下坚守阵地、以寡敌众的英勇壮举。
1951年5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兵团主力开始向北转移和休整,铁原作为彼时南北朝鲜之间的交通枢纽,是志愿军转移物资、遏制对手进攻的战略要地,为阻止“联合国军”反扑,63军临危受命驻守铁原。
美军当然也看出了铁原的重要性,战斗一打响,美军就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高水平。
想象一下,63军2.5万人要对抗“联合国军”5万人,而且我们的军队还缺少重武器。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这场战斗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63军189师的战士们,他们分散成数百个作战单位,像钉子一样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构筑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志愿军以血肉之躯抵挡住敌军步坦炮协同的数次冲锋,激战12昼夜,最终彻底粉碎了敌人企图摧毁志愿军后方基地、消灭志愿军主力的阴谋,为稳定朝鲜战场局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个看过《志愿军存亡之战》的观众,都会忍不住落泪。这部电影,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我们看到了志愿军们为了和平而做出的巨大牺牲。
电影中,当李晓唱出那首“张老三,我问你”,志愿军们喊着家乡的名字冲锋,我旁边的观众都哭了。我也强忍着泪水。
当片中的战损记录员杨三弟,用满本的名字,记录下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我身后的大哥开始猛烈地抽噎,我还强忍着。
可当影片最后,教导员李想最后说出那一句“报告军长,我们回不来了,你们继续前进”时,我还是没忍住瞬间泪崩,周围也隐隐传来啜泣声,那一刻我想所有观影者有着同样的难过心情。因为李想曾经说过:“等到打胜仗回国,我们一家三口,好好在一起。”这个在现在看来很简单的心愿,最终还是不能实现了。
李想作为全连最后一位活着的指战员,在战场上竖起那面破洞的红旗。他那朵珍而重之的笔记本里的小白花,最终化作了战场上的一个瓢虫,此时我忽然感觉心被什么扎了一下,一直强忍的眼泪,决堤一样,哗啦啦流了下来。
观影过程中,还有几个场景令我尤为动容。一是志愿军战士们在武器弹药严重不足且严重落后于联合国军的情况下坚守阵地,用血肉之躯与敌肉搏,这种超越生死的忠诚令人肃然起敬;二是战场上那一幕幕父子之间、兄妹之间、战友之间的情谊,无论是生死相托的信任,还是牺牲前的告别,都让人感受到人性中最温暖、最光辉的一面;三是影片结尾,63军军长的背影定格在屏幕上,那是对和平的渴望,对未来的期盼,也是对牺牲战友无限的思念。
当看到李默尹一家在朝鲜战场团聚时,我的眼眶再次湿润了,是什么力量让他们争先恐后、不惧生死的来到朝鲜战场呢?
因为信仰,因为爱这个民族,爱这个国家,爱这个国家的人民,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亲人,我可以战死沙场,我可以流尽最后一点热血,但是中国人的血性,英魂,永远不灭!
中国人能在刚建国,百废待兴之时,在军事,经济全面落后的条件下,用小米加步枪在朝鲜半岛单挑联合国,靠的就是信仰和民族大义。
让敌人崩溃的不是先进的武器,而是志愿军战士铁一般不畏死的坚强意志。明知不可而为之,明知必死而赴之。
“你我生在这个时代,牺牲是我们一定要付出的代价,你不付,儿子付,孙子付。我们这一辈人,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付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无数的前辈舍命换来今天祖国的和平、强大和繁荣昌盛。
先辈把生命交给了祖国!我辈必将与共和国生死与共!
今天十一,国之大庆。电影《志愿军生存之战》让我感受到了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为了新中国赴汤蹈火的必胜信念! 请珍惜,今天的共和国!请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
那么,我们如何继承英烈的遗志,续写英雄的荣光呢?我想起了201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军委政治工作部话剧团等创作演出的反映红军长征牺牲五万红军的湘江战役的著名话剧《从湘江到遵义》的尾声中,牺牲的红军烈士返回人间,对他们换来的人间大声发问:
我们当年的那些梦想实现了吗?
人民当家作主了吗?
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了吗?
还有贪官污吏吗?
还有人骑在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吗?
我们还在受外国人的欺辱吗?
中国人真正的站起来了吗?
我们的党还记得对人民的承诺吗?
需要有人站出来的时候,还有人站出来吗?
还有人像我们一样,愿意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死吗?
《从湘江到遵义》只是一部话剧,但话剧结尾用牺牲的红军烈士提出的《红军十问》实质是代表无数在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战争中流血牺牲的无数革命先烈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喆问。
这一个个提问,像呐喊,像嘱托,像命令,像期待,让人听后无比震撼。
每一问都叩击心扉,每一问都震撼人心!
我们党百年的历史,是党带领中国人民英勇奋战的历史。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加入少先队时,老师对我们说过,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是烈士用鲜血染红的。我们也曾在队旗下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踏着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红军的故事,刘胡兰的故事,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的故事,每次听了我们都扬起头,默默擦去眼中的泪。江姐那喜极而泣的绣红旗,“平日刀丛不眨眼,今日里心跳分外急”,《英雄儿女》里王芳那“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荡气回肠的歌曲,声声拨动我们的心弦。
如今的中国硝烟早已散去,大地上到处开遍了鲜花。但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还记得那些为今天幸福生活而牺牲了的先烈们吗?还记得在红旗下举手宣誓的入党誓词吗?还记得我们为之奋斗的党的崇高使命吗?
那些远去的苍然岁月,不是要多么缅怀留念,而是更期待着荣光的传承。如今我们党已走过100多年光辉历程,党内反腐败斗争也是我们党的生存之战。我们每一位党员都该把“红军之问”的十个问题,作为党员的“必答题”,时时叩击着我们的灵魂,真正做到不忘初心、警钟长鸣。
长征并没有结束,我们这个民族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前面还会有一道道封锁线,还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还会有娄山关、腊子口,还会有雪山,草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长跑,在新的长征路上,仍然需要千万共产党员带领人民群众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红军之问》常在耳,历史使命牢记心,我们就能不断前进。
|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