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好文共賞
中美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告别公知时代之一)
飞走了的neverland
2024年10月29日

(原文發表於2024年10月12日)

(我是70后,少年时期肯定信仰社会主义,中年时期很有公知范儿,如今步入中老年时代了,公知时代也已经结束。我准备开一个系列文章说说我现在的认知水平。因此设定了这么一个总标题。

 

我之前说过关于公知和粉红的评价,认为他们是一对镜像,因此我对公知和粉红都有一定程度的批评。但我并不因此自诩为理中客。因为作为凡人一个,我完全作不到理中客。只是觉得应该尽力从历史的眼光表达一下我自己的意见,不喜毋喷,取关即可。)

 

首先我觉得,中美不是敌人。(顶多算是个互为假想敌。)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就算美日之间几乎好到穿一条裤子,但是其中依然有矛盾。另一面,即便两个阵营的国家也能暂时取得一致,比如苏德在二战前期的关系。

 

中美关系也经历了几个阶段,四十年代前期肯定好,比如延安方面和美军观察团,比如驼峰航线和飞虎队。但是没过十年,就打起来了。1979之后,中美,中日都有长达十年的蜜月期,但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后来就逐渐淡化了,一直走到今天。

 

即使在今天,中美的经济往来依然很密切。

 

因此,中美关系是有竞争,但是合作大于冲突。

 

下面我说说我的理解。

 

美帝把中国定位为未来十年的战略竞争者,中国并没有这么说。

 

一方面,作为策略,竞争是合作之中的竞争,而不是彼此隔绝,互不往来的竞争。合作是大局,竞争是大局中的潜流一股。中美合作则双赢,敌对则两伤,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作直接而激烈的对抗。这就是所谓管控分歧的艺术。

 

一方面,我们还是秉承传说中邓伯那几句话。大意是:韬光养晦,决不当头,冷静观察,有所作为。

 

这几句话的分量极重。并不是粉红们以为的,这二十多年大发展了,GDP世界老二了,就可以马上取代美帝的位置,成为全世界领导者。如果大发展二百年之后,才有可能较量一下。

 

美国和中国,都是非常具有所谓“鲁棒性”的国家。“鲁棒性”(robustness)属于控制论术语,借用过来的大概意思是抗得起折腾,容错率强,不管外部或内部有什么干扰,都能照样运行,保持系统不崩溃的一种特性。

 

国与国的竞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决胜负,也不能争一城一地之得失。这种竞争,不如说是一种比赛,比的是哪种体制和生活方式更吸引人。必须说,中美两种生活方式和游戏规则都各有可取之处,不能说哪一个绝对比另一个好。这个认识,不仅仅是我花了半辈子得到的,也可以说是相当多数人的共识。把自己说得风光无限,把别人说得一团漆黑或者马上就完(或者相反),这种二极管式的说法只有意淫的价值,和吸毒一样,剂量得越来越大,然后屁点好处没有。

 

每种体制都是年深日久形成的,都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根据和文化基础。

 

中美的比赛,核心是人才和教育的比赛,创新能力的比赛,经济方面的争斗,占据重要位置。其他的政治军事问题都是从属于这个核心问题。

 

因此有人说中美必有一战。在我看来,这一战早已开始,就是在和平大局下,在合作前提下的教育战,经济战,文化战,这都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本来我也觉得美国教育天下第一,现在觉得好像没有我想像的那么好。尤其是充满了政治正确的左翼教育氛围,现在已经渐有极左的味道。这一点我就觉得不对。当然,国内教育的现状也有相当大的问题。

 

教育竞争和人才竞争之后,就是文化竞争和生存方式竞争。现代化的物质层面,中国已经追感得差不多了,精神文化层面,中国人对西方式的文化也是有弃有取,弃什么,取什么,基本也是不言自明。

 

在文化自信这方面,我相信大多数普通人是有文化自信的,反而是二极管没有。言辞越是激烈就越没有文化自信。

 

所谓文化自信,是在对中西方各种生活道路进行充分比较和充分实践基础上,发自内心的对自己文化生活的自信,喜欢过这样的文化生活。比如说,中国人社交的方式和西方人不同,习惯中国社交方式的人,不一定喜欢西方的社交方式。就拿我自己来说,在美国生活就找不到和自己一起深夜吃喝玩乐的狐朋狗友。如果我在美国长期居住,至少头几年会相当孤寂,如果没有别的精神动力,一般而言是呆不下去的。

 

长期竞争的基础是和平。中国的和平来之不易。回看之前的二百年,从1840开始,几乎十几年就有一场大的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朝鲜战争,中印战争,中越战争。这还不算上各场内战。中国人终于可以不参与大的战争的时间到今天为止也就只有三十多年。和平来之不易,当然应该倍加珍惜。

 

据我所知,“和平与发展作为世界大局”的战略观点也是国家领导人在1980年代作出的,那个时候世界也不是很太平,两伊战争,英阿马岛战争这样的“小范围”战争依然存在。领导人作出这样的战略判断,那也需要顶住一些压力,需要“力排众议”的。

 

那一届领导人亲身经历过战争,也指挥过战争,知道战争意味着什么。正是由于他们的判断和坚持,中国的和平崛起之路才能坚持下去。

 

越是大国,越不轻易言战。美帝之前到处挑起战争,近年来也逐渐减少了亲自下场,更多地是挑动别人去打仗。在川普看来,“世界警察”他都不怎么想当。

 

如果有人觉得中国应该取代美国当世界老大,世界警察,取得一言九鼎的“话事权”,这不符合邓伯当年的战略,也不符合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几百年后中国若是解决了自己的内部问题,真正变成强国了,作个地区性的“文化共主”,给全世界提供一个“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就可以了。

 

换言之,只要中国保持追求和平,内部和谐稳定,保持对外开放,给普通人以追求美好生活的空间,按照中国人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性格,中国的文化和国力,没有不复兴的道理。

 

最后引用百度百科:中美关系是建设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2011年中美联合声明)。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