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好文共賞
平庸是一种地心引力
罗辑思维
2025年3月12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2月25日)

01

平庸不需要解释

说平庸是一种地心引力,是因为它是一个自然现象。人的自然状态就是站在地面,而不是飞在空中。你必须有极大的动能,超越第一宇宙速度,才可能长期飞在空中而不掉下来。飞在空中需要解释,站在地面不需要解释 —— 平庸不需要解释。
大部分人都觉得待在地面是可接受的。而如果你想做一个不平庸的人,你就必须认为现状是不可接受的。于是才会积极进取,甚至做些冒险的事情。
如果现状是可接受的,人们就倾向于维持现状 —— 行为经济学称之为「现状偏好(Status Quo Bias)」。比如你在这家公司待得挺舒服,哪怕听说别的地方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你也不愿意跳槽。
2023年,美国有一项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倾向调查 [1],发现这些00后之中,有高达85%,都把工作岗位的「稳定性」作为最重要的求职优先级。这可是有点意外,这还是美国人吗?你要知道他们的祖辈可是极为积极进取的,有机会赚钱必须赚钱,美国职场文化难道不是「贪婪是好事」吗?
00后追求稳定,可能就是因为现状已经不错。硅谷风投最喜欢的创业者都是不但必须聪明,而且最好穷:穷才有强烈的致富愿望。如果你不穷,你更可能安于现状。

02

不平庸的三个本质

2022年,贝恩咨询公司(Bain & Company)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 [2],分析了各国当今职场人现状。他们结合激励理论和心理学文献,先从十个维度考察员工的倾向性,包括:
- 你的身份认同和意义感有多少是来自工作?
- 你的收入水平对幸福感有多大影响?
- 你是活在当下,还是更倾向于投资美好未来?
- 你在意别人是否认为你成功吗?
- 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如何?
- 你更喜欢变化,还是可预测性?
- 你对工作有多大掌控感?
- 你是否重视团队合作?
- 你从自己的手艺中获得了多少满足感?
- 对社会做出积极改变对你来说有多重要?
根据这些问题的答案,研究者把职场人分成了六种类型:
1. 操作员(Operators)
操作员上班就只是「上个班儿」,并不追求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他们的重心在工作之外,更关注下班后的生活,比如陪伴家人、消费娱乐、业余爱好之类。他们对工作最大的要求是稳定,连升职加薪什么的都不怎么在意。
2. 给予者(Givers)
给予者认为工作是一种奉献。他们通常从事医生或者教师之类的职业,致力于帮助他人。他们很重视团队精神,会在工作中建立深厚的关系。但他们不太喜欢变革,对新事物缺乏兴趣。一位兢兢业业的中学老师会全力培养学生考大学,但对什么“AI技术进课堂”之类的新玩法并不在意。
3. 工匠(Artisans)
工匠对自己的技艺充满热情,很享受工作的乐趣。他们一般是技术人员,工程师之类。他们沉迷于技术本身,对自己到底给公司创造多大价值并不上心。他们可能在专业领域非常出色,但没有多大野心。
4. 探索者(Explorers)
探索者重视自由和体验,喜欢多样性和刺激。不过他们的认同感不是来自某一份工作,而是来自整个人生的探索。他们做一份工作时间长了,觉得无聊就会再去尝试另一份工作。他们对工作缺乏长期的冲劲,没有很强的职业归属感。
5. 奋斗者(Strivers)
奋斗者渴望成功,有强烈的进取心,并且愿意为了工作牺牲个人生活。中国有的公司会和员工签“奋斗者协议”,说如果你能放弃一部分生活全力投入工作,公司会给你高回报。奋斗者目标明确、竞争力极强,但可能会为了职场竞争而影响跟同事的关系。
6. 先锋者(Pioneers)
先锋者的目标是改变世界,他们是最具雄心壮志的职场人。相比于个人成就,他们更在意推动系统的变革。他们勇于打破现状,有极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对未来有个很大的愿景。先锋者是最不跟现状妥协的人,他们在工作中甚至可能显得很专横,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愿景比任何事都重要。
后文注释部分放了链接,你可以测试一下自己是哪种类型。
在我看来,这六种人之中,操作员是最平庸的类型;给予者、工匠和探索者也难有大成就;奋斗者很可能成绩突出,但格局有限;只有先锋者就爱玩大的,是最不平庸的存在。
就拿感动中国的女校长张桂梅这样的人来说,官媒把他们描绘成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给予者,其实他们敢想敢干不怕惹事怕没事,是标准的先锋者。
贝恩的报告列举了各国职场中六种人的比例 ——
图片
图中中国和美国的比例差不多:占比最高的是操作员,其次是奋斗者,最少的是先锋者。再看美国不同岗位的分类比例 ——

图片

每个岗位上都是操作员比例最高,其中行政岗上的操作员尤其多。所有工种之中,知识工作的先锋者比例最高。不过报告中说,美国高管群体中有25%是先锋者。这非常合理,企业的领导者往往是那些不甘平庸、敢于突破的人。
我理解奋斗者和先锋者的区别是奋斗者工作是为了自己,先锋者工作是为了事业;奋斗者把冒险视为必要的麻烦,先锋者却是喜欢冒险。
敢于突破、敢于冒险,敢于挑战现状,这正是不平庸的本质。

03

想象你是个先锋者

我们容易理解为什么很多人选择做操作员、给予者、探索者和工匠。人家是来享受人生的:他们对现状比较满意,甚至可以说乐在其中,他们不需要折腾。但这些人在之前的某个人生阶段,未必就不曾是个奋斗者或者先锋者。
地心引力的特点是:哪怕你曾经有过雄心壮志,你曾经跳得很高,它最终还是会把你拉回地面,让你归于平庸。
咱们想象你是个先锋者。你对现实很不满,你有一个很大的愿景,想要推动变革。为此你殚精竭虑,寻找一切的可能伸展手脚。那么在别人看来,你这就是没事儿找事儿。
家人期待你按时下班,赶紧回家抱孩子。亲友会告诉你普通人就应该过普通人的生活。微博上整个的氛围都是喜欢周五痛恨周一,所有人都代入牛马角色,认为上班就是个负担。他们其实有道理,家里的事情本来就已经够多了。
小孩要教育,老人要照顾,老婆得哄,房子还在装修,暖气刚刚坏了,你不好好解决家里的问题,在外面折腾啥?你岳母不说了吗?公司是公司的事,自己家才是大局!
绝大多数人上班只是为了现金流。正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统计表明 [3],年轻人往往有比较强的创业意愿,而人一旦步入中年、组建家庭,那个意愿就会大大降低。
事实上,中年人如果创业,往往成功率比年轻人高很多,因为他们经验更丰富,资源更多。但他们选择不创业。曾经的先锋者,到了中年也会逐渐变成操作员。
因为平庸的引力已经把他们钉死在了地面。

04

更大的引力拖拽,来自公司本身

作为先锋者,你力主变革,就势必要做一些不合常规、有点冒险的事情。对此你的操作员同事们会怎么说呢?
他们一定会告诉你:这不符合公司的规矩,你的行为很危险,你必须按流程办事!在他们眼中你是个麻烦制造者。
任何一个组织,只要规模足够大、存在时间足够长,就一定会形成某种“走流程”的文化。各种规章制度、这个那个手册,越来越完备。这些就是操作员安身立命的根本。
流程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免责。只要是按流程办事,就不论出了啥问题,责任都不在操作员,操作员就能继续过稳定的小日子。你说我这个事儿特殊能不能变通一下?他们会嘲笑你不懂规矩,甚至指责你给组织带来危险。
其实创新哪有不冒险的?操作员对创新没兴趣。虽然他们的饭碗是以前别人创新的结果,但他们自己并不需要创新。
这帮人连0.1%的危险都不愿意承担,因为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值得。不但不担责,而且还要对你追责!你就是飞将军李广,也得「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操作员,最擅长做刀笔吏。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早就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训练有素的无能(Trained Incapacity)」。当一个组织越来越大,科层结构越来越复杂,审批流程、操作手册、管理制度就会越来越繁琐,以至于最后没人知道组织真正的能力如何施展。
先锋者的手脚被束缚,创新和活力都被扼杀在流程之中,平庸的地心引力就这样把一切组织拽倒到地面。

05

人生得折腾才有意思

大部分人之所以平庸,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才能,也不是因为没有过雄心壮志,而是因为他们难以摆脱平庸的地心引力。孩子哭老婆闹,刀笔小吏在冷笑。你还坚持做不寻常的事情吗?
你会发现,阻力最小的做法、最舒服的选择,就是做一个平庸者。和你身边那些操作员一样,走流程,按部就班地过日子。庆祝岁月静好。
但我仍然强烈不推荐你去做一个平庸者 —— 尤其不要做操作员。因为你需要为老年生活做好准备。
操作员想的是平平淡淡地度过职场生涯,就可以拿一份退休金去最美不过夕阳红。然而现实没这么容易。平庸的生活暗暗累积危险。没有活力的公司会被别人的创新给颠覆掉 —— 哪怕公司还在,操作员没来得及把公司彻底搞砸,顺利领到了养老金,他们的老年生活仍然有一个巨大的隐患。
研究表明 [4],那些从三十多岁到六十多岁长期从事没有精神刺激的日常工作的人,七十岁以后患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会增加66%,痴呆的风险增加37%。相比之下,那些长期从事高认知工作、积极学习新事物、保持强烈目标感的人,随着年龄增长认知能力下降的速度就不会有那么明显的衰退。
还有研究显示 [5],长期从事低复杂度、重复性高的工作,整天机械化地走流程的人,大脑中对应认知功能的灰质体积会萎缩。
岁月静好并不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人生得折腾才有意思。引力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当一个少年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梦想绝不是留在地面。不要向平庸屈服。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