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5年3月3日)春天总会想起李煜的词。
开宝九年正月,李煜被俘送至京师,直至七夕死去。他在京城度过的那个春天可谓满目凄清: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煜可能是中国古代,最悲情的一个皇帝了。
所以每次读李煜,都有一种深深的感觉:人生而有命,无论你怎么挣扎,都逃脱不了定数。
原本,南唐偏安一隅,没招谁也没惹谁,仅仅因为赵匡胤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就发兵给南唐灭了。
所以你看,真理总是掌握在强者手中,无处说理: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相见欢》
写下这首词的时候,李煜已经沦为阶下囚,他在给旧宫之人的信中写:此中日夕,眼泪洗面。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974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李煜思念之深,常常痛哭。
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古人有雁足传书的故事。“雁来音讯无凭”是说雁来了,信没来;雁归了,而人未归。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门帘窗帘,不管是什么帘,总之是词人在房间内,听着外面潺潺不断的雨声。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春意阑珊”,春意已残,那春天已经过去了,下起这潺潺不断的雨的时候,已经是暮春时节了。
而对此时此刻的李煜来讲,恐怕无论是春天还是夏天,只要天气阴郁、下上一点雨,都会让他感觉到无比的寒冷,所以他说“春意阑珊”。这本来的意思是说春天慢慢就要过去了,但在这首词中是说美好的春天就要过去了,温暖不在了,(就如同故国不再了)。“罗衾不酎五更寒”,身上穿的衣服、身上盖的锦被受不住这深更半夜时候的寒冷。怎么办呢?就只有是做着梦,在梦里头在那一瞬间,好像还是暖的。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李煜《渔父》
又是描写春天的一首诗。
江上千里浪花翻滚如雪,岸上一排排的桃花虽无言,却竞相怒放,春意浓浓。身边一壶美酒,手中一支钓竿,世上这样自由快乐的人有几个?
没有人不羡慕渔父的生活,张志和如此,苏轼如此,李煜也是如此。在李煜看到,渔父摆脱世俗的羁绊,避开名利的枷锁,自在逍遥,令人羡慕不已。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李煜《虞美人》
公元976年正月,南唐亡国,李煜当了宋王朝的俘虏。两年之间,李煜与旧臣、后妃难得相见,行动言论没有自由,笙歌筵宴都歇,有时贫苦难言。这首词就是在此背景下写成的。也有人称其为是后主绝命词第二首。
这首词,结合被俘后的生活来反映故国之思,写春天的到来,东风的解冻,对生机盎然、勃勃向上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对往昔的依恋怀念中也蕴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
|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