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5年4月11日)01 关税战可能的三个阶段 现在看来,特朗普的关税战,可能会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我们之前看到的宣布向全球无差别加征关税,除了真要收钱,更是为了进行“服从性测试”。 因为他不满意之前美国的传统盟友体系,要亲自搭建一个新的“服从圈子”,而最重要的前提,不是共同利益协作,而是听话程度。 比如,白宫表示,因为加拿大和墨西哥不屈服,所以这两个国家不享受“90天的关税暂缓期”。从公告来看,这些暂停加关税的国家,只能算是第一轮勉强过关,还要看后续的表现,这符合一个喜欢交易的商人政治家的拿捏。 在这一点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的总结很到位,他说特朗普进行的是“一场霸权表演”,目的就是震慑别人,让其他人俯首称臣。 所以第一阶段,是美国针对全世界的压力测试,从目前的结果来看,特朗普不能说是失败的,因为更多国家至少是口头上表态要顺从了,而目前以中国为代表的态度强硬的几方,其实也在预料之中。 所以第一阶段的服从性测试,是从初期看似面向全世界的乱战,走向了意图明显的定向战争,而且本来定向到中国等国家就是主场,其他更多国家只是用来渲染紧张和顺便敲竹杠的陪衬。 第二个阶段,就是特朗普说的未来90天。 可能会发生什么呢? 首先就是继续向中国加征关税,这是为了营造对抗氛围,配合推动金融战或者更综合的对中国的“超限战”,包括科技战等等。而且无论接下来有什么眼花缭乱的动作,就是奔着中国来的,同时通过“胡萝卜加大棒”的组合,完成对国际贸易秩序的洗牌。 在这个过程中,你能看出特朗普交易型外交的逻辑,特点就是进退虚实,见风使舵,用他自我包装的话说就是“政策的灵活性”,而且对来回横跳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 有的同学不要嘲笑鄙夷这一点啊,这是他的政治优势,甚至是大杀器,我后面会讲到。 而在这未来的90天中,如果中美之间硬碰硬之后,能找到彼此认可的新边界,达成一致,那现在这些为了营造围堵中国的态势而暂时放过的国家,可能也就没用了。 特朗普90天后可以继续不放过,找借口加关税,反正最大的挑战者我都达成一致了,你们还有什么可抗衡的,翻脸不要太容易。 但如果中美在这90天内没谈拢,美国肯定会向中国继续施压,而面对开头说的暂停加关税的这些国家,要不就是对方彻底服到让特朗普心满意足,甚至当美国的工具,用来围堵中国;要不就继续吊着,可以找借口再延长90天,用来做中美关税战的加压陪衬。 在这个阶段,威逼利诱肯定也少不了。之前美国财长贝森特就提到,美国的关税政策,就是为了对付中国,并且公开威胁西班牙等国家,不要和中国走得太近,不然可能招来美国的报复。 说到这,有同学可能会问,为什么是90天,不是60天、或者30天?我的看法是,因为要谈的事情重要且复杂。 如果只是谈关税,其实不太难,有些国家直接就喊出了零关税;如果只是谈贸易逆差,也不算太复杂,说白了,美国直接开条件就行,无外乎就是你们要买我多少东西,中美之间也都谈过。而现在的这90天,我的判断是,美国之后还可能要求很多国家站队,比如进行“出口地审查”,不给中国转口贸易的机会。 这两天很多人提到,美国暂时“放过”其他国家,中国又能通过转口贸易恢复出口了。我的看法是,这个想法有点简单,过去拜登政府也大搞友岸制造,结果搞了半天,打开包装一看,还是中国制造。所以,特朗普这次只要想堵住漏洞,是能堵住的。 注意我的措辞,只要他想,当然他也可以为了不增加这90天内美国的物价压力,而装作看不见。 除此之外,可能也是因为跟中国谈需要更久时间,一两个月肯定谈不拢,那先限定90天再说。 另外,我再补充一句,就是让大家站队跟他一起对付中国想的确实很好,但特朗普会面临一个困境,就是你连过去美国的铁杆盟友都说翻脸就翻脸,大家怎么可能相信你作为大哥的保证呢?这个事情,我们先观察。 好,如果在第二阶段,中美双方没有达成一致,这场关税战就会进入到更持久的第三阶段,并且大概率会泛化到更多领域。 比如从目前来看,美国也同时在科技领域下手,包括禁止中国访问美国的科学数据库等。而中国的反制措施,除了关税反制以外,还对美国的电影、服务贸易等进行反制等,我们的文旅部、教育部也连发预警,提示中国游客和留学人员做好去美国的风险评估。 另外,很有意味的是,我们在这两天召开了首次“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意思是中国要更加团结周边的小伙伴了。 其实说到最后,双方比的都是耐力和实力,现在先玩勇敢者游戏,看谁先忍不住。还是我之前说的,互为对手的大国之间,对于关键问题,不先打到极限,是不太容易坐下来谈的,这就是对手的宿命,尤其面对特朗普这样的总统。 而且,我们过去那么多年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了,就是“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我认为现在不是中国非要“斗争”,而是不得已的选择。 02 重新认识特朗普 很多人会嘲笑特朗普,把他当作“疯子”、“精神病”。 我不赞同。要知道,特朗普是美国总统,权势不用说,并且他背后还有一个庞大的团队,不可能蠢。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他要达到的目的和传统的国际共识不一样,所以大家不能理解。其实我越来越觉得,他不是疯,而是凶狠和狡诈。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原来美国是世界警察,虽然想弄别人,但是看起来还是要靠规则、找漏洞,再抓人。现在特朗普主导的美国,正在变成世界黑帮,可以上来拿大砍刀吓唬人,甚至为了比狠,砍自己也无所谓,更可以转脸就称兄道弟,但只凶狠是小黑帮的做派,大黑帮肯定是又凶狠、又狡诈。 而这一切背后,都和他的政治身份有关。我们一定要记得,他的政治底色是“白宫的外来人”,是一个政治的“门外汉”。这里面有两层内涵值得分析: 第一层内涵,特朗普可以摆脱所有国际规则的束缚,可以不管所有的国际惯例,抛弃所有传统意义上的政治面子。 很多人不喜欢特朗普,是因为他的行为、形象,不符合政治审美,甚至是一种政治审丑,常常让美国丢脸、让其他国家看笑话。但特朗普就是不断用行为告诉其他人、其他国家,我只要实现我的目的,哪怕朝令夕改,也可以美其名曰“政策的灵活性”。而且我也不服从国际规则、国际惯例,你们也不要想用过去那一套束缚我、制约我。 结果是,特朗普可以随意修改规则,甚至可以借此“大杀四方”,再通过谈判技巧和表演技巧,实现自己的目的。更早之前,连软银集团的CEO孙正义都说,特朗普是个谈判专家。其实,这一轮关税战,也完全是他个人表演的复刻和升级。 而这带来的后果,是导致全世界跟特朗普处在一场非对称战争中。全世界都还在美国一手创设的秩序里,讲合作、讲规则,转头一看,美国自己先不认那一套了,而且毫不在乎,你骂他他也不在乎,更何况很多人还不敢骂。 并且在这个高度不确定的混乱规则下,谁也不知道未来要走向哪里,这就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挑战。 不仅如此,更关键的是,特朗普所理解的大国博弈,和传统逻辑完全不一样。这就要涉及到,特朗普作为政治“门外汉”的第二层内涵,特朗普有限的政治想象力,来源于过去的娱乐界和商界经历,并内化成了选秀逻辑和交易逻辑。 在这场关税战中,特朗普也发文称,他喜欢交易,特别是“大交易”。而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交易,就是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所以,关税战就是让特朗普特别兴奋的一件事。 作为政治的“门外汉”,特朗普最大的筹码就是选民及其背后所代表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所以,特朗普只能把“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社会不公”的叙事贯彻到底。 其实,特朗普的选秀逻辑和交易逻辑,不难理解,你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完全没有政治背景、政治筹码、也没有大佬支持的候选人,你要怎样才能坐上总统的位置? 那就是表现得更极端、更激进,才可能引人注目,才有机会坐上那个位置。所以,特朗普不仅不蠢,反而特别会钻“制度的空子”,只不过他的逻辑过于剑走偏锋,行为实在无法恭维。 03 特朗普政府与拜登政府 最后,我简单比较分析一下这一届的特朗普政府与美国建制派的代表拜登政府,对中美博弈的观念差异。 拜登更多把中美博弈,看做是长期搏斗的八角笼。他更关心长期、但更潜移默化的科技战。为了取得最终胜利,中美可以合作、可以竞争,也可以对抗。 而特朗普把中美博弈,看作是展示他个人影响力的大舞台。所以,他更关心短期、但极具戏剧冲突的大规模关税战和贸易战。 他的政治逻辑,就变成了用“交易型外交”,来解决美国的“内政问题”。什么是交易型外交?就是强调利益交换和短期成果的外交策略。可以理解为,政治的商业化、外交的买卖化。 比如,在说服民众的时候,特朗普表示,多征收关税,是为了满足美国国内减税的需要。 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特别期待中国打电话的原因,因为作为一个商人+网红的结合体,特朗普对自己的谈判技巧,就这么迷之自信。 是的,我们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美国总统,而旧世界秩序的崩塌,就是从他开始。 最后,欢迎你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你的亲人和朋友,或者分享到你的朋友圈,一起找到时代的确定性。 关于关税战,中国更多的应对和影响,马江博老师会在得到App的课程《政经参考》中持续更新,这门课会帮你实时追踪政经热点,带你把握其中的机会,推荐你现在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