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5年4月19日)关于台湾问题,首先给出两个观点。 其1,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已经是可以预测的。不会超过十年内就可以解决。 其2,解决台湾问题梧桐是最差的选项,大概率是采取类似北平模式解决——也就是以军事威慑为后盾的政治协商模式解决。 讲一讲第二个观点的逻辑。 1 梧桐的陷阱 台海问题本质还是中美的问题,美国是解决台湾问题最大的障碍。 站在美国的立场,当然是希望不顾一切也要阻碍中国的崛起。 但是,怎样才能阻挠中国的崛起呢? 中国以制造业立国,只要无法阻止我们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其实根本就无法阻挠我们的崛起。 但是要阻碍我们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是很难的。 原因无它,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以及产业升级是符合基本经济规律的。 从工业革命开始,全球工业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蒸汽机时代。 这个时代的工业化才开始起步,工业产品相对较为简单。 所以在这个阶段搞出齐全的工业产业链大致只需要百万级的产业工人就足够了。 所以英国成为这个阶段的制造业霸主。 第二个阶段是电气化时代。 这个时代工业化相对蒸汽机时代已经有较大的升级,产业分工变得更为复杂。 在这个阶段要搞出齐全完备的工业产业链需要的产业工人(包括对应的工程师)上升到千万级。 所以美国成为这个阶段的制造业霸主。 原因无它,不是欧洲国家不够努力,而是没有一个欧洲国家能够单独提供千万级的产业工人与工程师。 第三个阶段大致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 全球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分工更为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要搞出齐全完备的工业产业链需要的产业工人(包括对应的工程师)上升到以亿级为单位。 包括上亿的产业工人以及对应的至少几百万的产业工程师。 中国恰恰就是在这个阶段推动改革开放,并且迎来了制造业崛起的机遇。 按: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出现了三次大规模产业转移。 过去经济学家对于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是产业总是从劳动力成本高的地区转移到劳动力低的地区。 但是劳动力成本的高低本质还是劳动力数量供给决定的。 劳动力成本高归根结底还是劳动力数量供给不足。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的时候,中国工业产值全球占比仅仅只有6%。 到了2015年,中国工业产值全球占比已经达到25%。 到了2023年,中国工业产业全球占比突破了30%,达到了31%—— 差不多就是,全球工厂每生产3块钱商品就有1块钱是中国制造。 看看现在我们芯片、汽车、大飞机产业的状况,估计再过十年,中国工业产值全球占比会达到40%甚至是50%! 全球一半的工业产品都是中国生产,这真是一个骇人的数字。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从2001年开始,全球制造业就出现加速向中国集中的趋势? 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搞了齐全完整的工业产业链。 产业链齐全完备的优势产生的积聚效应,让中国商品的竞争力非常强大。 小到一个塑料一次性打火机—— 为什么我们可以以几毛钱的成本把这个打火机做出来,欧洲的同行至少要好几元人民币的成本? 背后的原因就是:: 一次性打火机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背后依托的是以炼钢为主的重工业+三酸一碱的化工业。 正是因为我们重工业与化工业的规模优势,才让我们能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做出一次性打火机。 大到一台拥有几万个零部件的汽车—— 我们以特斯拉为案例,特斯拉在中国、美国、德国都有工厂,但是同样的管理、工艺最后生产的特斯拉汽车成本在三个地方差距太大。 中国工厂比美国工厂成本要低65%,比欧洲工厂也要低50%以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 三个原因。 其1,供应链优势。 因为我们拥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齐全完备的工业产业链,所以特斯拉在中国生产所需要的零部件95%都可以在中国采购。 在美国、德国生产,大部分零部件却要在其他国家采购。 这就存在着关税成本、汇率风险与更高的运输成本。 其2,中国产业工人与工程师是全球素质最好,纪律性最强,效率最高,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 之前富士康就有一个案例。 凌晨12点接到一个临时紧急订单,需要动员超过3000个工人马上进入生产线工作。 在中国,从接到临时订单到3000个工人全部进入生产线工作所花费的时间是2小时。 同样的案例到了富士康东南亚工厂,所花费的时间是三天。 东南亚还算好的,如果是欧洲,这个时间周期可能需要几周(因为很多工人或者工程师下班后可能就去度假了)。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是全世界唯一能提供上亿产业工人以及几百万工程师的国家,而且我们产业工人与工程师素质也是全球第一。 其3是营商环境。 虽然我们自己对国内的营商环境可以挑出很多毛病,但那只是自己与自己比较。 如果放眼全世界,中国制造业的营商环境应该是最好的。 我们有效率最高的政府,同时没有什么环保组织、工会势力的干扰。 除此之外,我们制造业基础配套非常全面——稳定的能源供给,发达的物流网络等等。 以上就是特斯拉同样一台车,在中国生产与在美国、德国生产成本差距巨大的原因。 现在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一下。 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化水平也就越来越高。 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产业分工会越来越细越来越复杂。 产业分工越来越复杂意味着需要的产业工人与工程师数量呈几何式增长。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提供工业化完整产业链所需要的产业工人与工程师数量与质量都有保障的国家。 这从2018年开始,美国使出吃奶的力气,用尽手段来打压遏制我们。 包括贸易战、科技封锁、实体制裁、地缘政治制造混乱等等,结果呢? 依然没能改变全球制造业加速向中国汇聚的趋势! 中国制造业产值全球占比从二十几个百分点提高到三十几个百分点。 但是我们也不能高枕无忧。 假如出现一种极端的情况,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趋势也是可能会逆转的。 这个极端情况就是: 其1,因为特殊原因,我们外贸出口突然丢失50%以上市场。 其2,整个西方世界突然空前团结起来,愿意承受极大的代价,花费几年时间,整合出一套替代中国的完整的工业产业链。 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加拿大+澳洲人口也有10亿,也是能凑出上亿的产业工人与几百万的工程师的。 那么这种极端情况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呢? 只有一种情况,我们选择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也就是大家说的梧桐。 一旦选择梧桐,美西方有很大概率会如同俄乌冲突之后做出的选择一样,对我们实施全面的经济制裁。 让我们外贸出口全面丢掉欧美市场,从而给西方世界整个重建替代产业链制造了机会。 写到这里可能会有人抬杠,理由就是—— 俄乌冲突是俄罗斯率先入侵主权国家,台湾问题是我们的内政,两则性质都完全不一样。 凭什么西方会对我们实施全面经济制裁? 这里讲两点理由。 其1,西方列强从来都不是讲理的,如果讲理那一定是没有其他办法了。 台湾问题当然是我们的内政,但是如果我们选择使用军事手段直接梧桐,那么美西方一定会想方设法给我们扣上各种帽子—— 包括不限于破坏台海和平,专制侵犯民主,制造人道主义危机,屠杀平民等等莫须有的罪名—— 过去西方给我们抹黑甩锅的事情还干少了吗? 给我们制造莫须有罪名的目的就是在整个西方内部进行总动员,让民众承受与中国经济硬脱钩的代价。 看看最近的G7外长声明,不就是对我们的内政主权指手画脚各种指责关切吗? 同时居然公然声称,绝不允许大陆使用一切手段单方面改变台海地区现状。 这就是西方列强的真实嘴脸! 不是它们会不会的问题, 而是它们已经在做了! 其2,欧洲与日韩也有足够的动力配合美国对我们实施全面经济制裁。 为何? 因为我们产业升级已经触及到这些国家的核心利益。 大多数制造业强国本身是资源匮乏的。 一旦它们的支柱产业被我们打败甚至替代,这些国家立马就会从发达国家跌回到发展中国家阵营。 比如日本,其传统的白色家电、面板、半导体产业基本已经丢个干净。 如果最后的汽车产业再被干掉(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这种可能性很大),日本除了变成第二个泰国基本就没有任何出路。 所以,对于西方世界而言,一旦我们梧桐,就给与它们最好的口实。 通过它们掌握的媒体话语权对中方进行全面的抹黑污蔑,以大陆破坏台海和平制造人道主义危机,屠杀平民等等莫须有的罪名对西方民众进行洗脑。 让西方民众承担与中国经济与贸易硬脱钩的代价,从而打断中国产业升级的进程,重塑全球产业链。 以上就是动用军事手段梧桐台湾是最差选项的逻辑。 2 主权管辖 某种意义上梧桐其实是美国给我们设置的一个陷阱,我们不能傻乎乎就往下跳。 那么,不动用军事手段,能不能解决台湾问题呢? 能! 中国是玩谋略的祖宗,即便在看似复杂难解的局面,我们也能找到最精妙的策略。 本次环岛军演,大家的关注点都在军演什么科目,对未来台岛战事有什么意义。 但是我觉得军演其实不是重点,军演只是威慑,真正的杀手锏是这个—— 根据央媒报道,与本次军演同步进行的,还有多支海警舰艇编队在台岛周边海域组织执法巡查。 开展临检拿捕,拦截扣押等科目演练。 虽然海警环岛执法目前只是演练,那么问题来了—— 这个临检拿捕,拦截扣押等科目针对的具体对象是谁呢? 这是埋下伏笔的。 埋下什么伏笔? 埋下为未来实施主权管辖的伏笔。 去年4月,我在公众号发布了阐述了未来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策略。 现在来看,国家确实是一步步按照这个策略在推进。 现在我再简单阐述一下解决台湾问题的策略。 这个策略就是对台湾实施主权管辖。 这个主权管辖的依据首先是大义名分。 现在全世界99%的国家甚至包括美国,都承认三个基本原则: 其1,世界只有一个中国; 其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其3,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这个三原则组合起来就是一个意思,大陆对台湾具有无可争议的主权。 有了大义名分,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宣布对台湾实施主权管辖。 何为主权管辖? 主权管辖最为重要的就是对货物与人员的进出境管理。 人员出入境管辖我们先按下不表,假如我们海警未来拿到了环岛—— 也就是覆盖台湾所有港口的常态化执法权,那么就立刻可以将台湾货物进出口管起来。 首先我们可以宣布,台湾所有货物进出口必须到我们福州海关备案登记。 经过我们审核批准之后,才能出入境。 否则被我们海警执法查到没有到我们福州海关备案的就是走私。 人员要被刑拘,货物要被没收。 本次军演海警环岛执法演练,包括临检拿捕,拦截扣押等科目就是针对未来走私的船只。 也就是没有在福州海关登记备案的船只。 这就是主权管辖,既不动用武力,甚至也不会对台岛进行封锁。 通过这种间接控制的手段,以主权管辖的名义把台湾的货物进出口就管起来。 其中不管台毒势力怎么折腾上蹿下跳,我们海关的规定是针对企业的。 一般来说,没有企业愿意去对抗大陆这么强大的国家机器(港口外的海警船就摆在那里)。 货物真被海警没收了人被拘押了,还留下一个走私的案底,这个到哪里说理去? 所以第一步海关的备案审批是能够落地的。 这块一旦落地,威力太大了。 比如未来老美要给台湾卖军火想都不要想了。 原因无它,福州海关是不会审批同意的。 其次,台积电给谁加工芯片,给谁卖芯片也要我们福州海关点头了。 第二步,台湾货物进出口都实施备案审批了,下一步代收关税也就顺理成章。 对,台岛的物资进出口关税都由我们收。 这也是主权管辖的范畴。 当然出于大陆对台湾人民的善意,这个代收的关税可以考虑全额退还给台湾。 但是这个关税退还不是无条件的。 比如台湾当局如果拒不承认92共识,公开宣扬独立言论或者做独立事宜,这个关税退还可能就会暂时冻结了。 什么时候解冻? 等到换一个承认92共识的组织上台,我们再来谈谈退还关税的问题。 关税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主权,为了保持对外一致性,我们福州海关征收关税时当然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规定执行。 这也是大陆的善意。 过去台湾有些关税规定是不合理的,比如,对车辆进口关税征收过高,搞得台湾人民买车价格全世界最高,这个也需要大陆来拨乱反正。 通过对涉台进口税率的调整,大陆也可以帮助台湾优化产业结构,让台湾的产业更好的融入大陆经济圈。 当然,如果台湾方面误解大陆的善意,在货物进口之后台湾方面还要私自二次征收相关产品关税。 那么我们可能同样会冻结关税退还,一直到台湾方面改正错误为止。 管住进出口物资,加上代收关税,其实已经基本控制住了台岛的经济命脉。 别的不说,特殊情况下只要暂停台岛天然气进口,只需要2周,台岛就得跪。 如果这个还不够,主权管辖还可以衍生到对人员的进出境管制。 这个也很简单,在台岛对外主要的航线上设置航空设别区。 要求进出台岛的所有航班必须到我们这里报备,否则就会被战机驱离。 当然,这个报备要包括乘客名单。 当然这个手段比货物进出口管制更激烈。 时机不成熟是不能用的,等到进出口物资管住之后,这个时机就成熟了。 那么会不会有航班报一个假名单,然后混入一些敏感的政治人物? 这个有可能,但是出现这个情况是可以追溯到具体航班造假。 那么对应的航空公司一旦配合造假就要进入不可靠实体清单,这个麻烦就大了。 没有哪个航空公司敢这么干。 还是那句话,企业是无法与大国国家机器对抗的。 只要把物资进出口与人员出入境都管住,台岛那里估计立刻就有无数人哭着喊着要求回归。 这就是国家级的大智慧! 解决台湾问题一定要与台湾当局谈吗? 谈不拢就一定需要动武吗? 我们的思维为什么一定要陷入非此即彼的死胡同里? 不! 我只需要将名义主权落地转化为主权管辖就行了! 这个主权管辖也跳出了传统思维的圈圈(我们下意识就认为主权管辖只能在境内才能实施),实际上主权管辖完全可以在境外实施的。 只要我们海警在台湾各大港口外能掌握常态化的执法权,那么我就能将主权管辖落地。 对台湾进出口货物以海关的名义实施有效管理。 只要我们能管住台湾货物的进出口,代为征收台湾地区的关税,届时都不用对人口进出境实施管理,我估计大部分台毒分子都要连夜绣红旗了。 对于大陆的策略,台岛怎么办? 台岛有2个策略。 其1,是派出军舰打我们海警船。 这就是以卵击石,自己找死。 我们强大的海军完全可以借此机会将台湾方面的军舰一扫而空。 然后还是不攻台,恢复海警执法就够了。 其2,宣布独立,逼迫我们武力攻台。 但是我们是不会上当的。 只要公开宣布独立,我们海关直接宣布暂停台岛物资进口,暂停台岛人员进出就完了。 然后我们就可以吃着火锅泡着茶静静等待。 一个月之内,台岛自己都会生乱,然后自然有人将台毒分子抓起来交给我们。 当然,这种谋略属于温水煮青蛙的模式,这种模式是要花费一点水磨功夫的。 但是不管怎么样,花费几年时间,最多在十年之内我们就能看到台湾回归祖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