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好文共賞
美俄中在伊以冲突危局中的博弈,中国破局之道!
华山穹剑
2025年6月21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6月19日)

最近,伊以冲突,把中东又一次推向了战争的深渊。在这场冲突背后,中美俄这三个大国的态度和行动,对局势走向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说,这三国在伊以战争中的博弈,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暗战”。
 
一、美国:搅局者的“阳谋”与“算计”
 
近日,特朗普声称批准美军打击伊朗计划,但暂不下达命令的表态,本质上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这位擅长推特治国的总统深谙"战争边缘政策"的精髓:通过制造战争假象施压对手,既满足国内鹰派胃口,又保留政策回旋余地。但这种危险的"胆小鬼游戏"在核时代无异于玩火自焚。
 
从军事部署上,三艘航母逼近中东,30架加油机就位,B - 2轰炸机随时待命,构成了完整的打击链条。这么大的阵仗,分明就是在为可能的军事行动做准备,如果局势对以美不利,美国就会直接卷入这场冲突,控制和震慑整个中东局势。
 
美国这么做,背后有着多重目的。
 
首先,维护以色列这个在中东的“铁杆盟友”,一直是美国中东政策的重要基石。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美国需要通过支持以色列,来巩固自己在中东的影响力。
 
其次,遏制伊朗的发展。伊朗的国土面积是以色列的80倍,人口是其8倍,占据一定的规模优势。如以色列不能一击制胜,则伊朗有能力将以色列“拖垮”。美国担心伊朗发动对以色列的全面进攻,会打破中东地区现有的军事平衡,威胁到以色列和美国在中东的利益。
 
最后,美国还想通过这场冲突,展示自己的军事实力和霸权地位,让其他国家不敢轻易挑战美国的权威。对此,美国接下来以何种程度介入,将成为这场战争的关键因素。
 
二、俄罗斯:地区平衡者的“权衡”与“行动” 
 
6月19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期间,普京表示以色列袭击伊朗核设施非常危险,冲突升级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伊核问题应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冲突双方应保障第三国公民安全。目前局势还在快速发展,俄方愿同中方保持密切沟通,共同为局势降温作出积极努力,维护地区和平稳定。19日俄外交部特别警告美不要对局势军事干预。
 
俄罗斯这么做,有着自己的考量。
 
一方面,俄罗斯希望维护中东地区的稳定,因为中东地区的稳定与俄罗斯的安全和利益息息相关。如果中东地区陷入长期战乱,可能会导致恐怖主义蔓延,对俄罗斯的南部边境安全构成威胁。
 
另一方面,俄罗斯也想借此机会,提升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在过去,美国在中东地区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俄罗斯的影响力相对有限。通过在伊以冲突中发挥调停作用,俄罗斯可以向中东国家展示自己的实力和诚意,赢得更多的支持和信任。
 
在军事上,虽然俄罗斯没有直接介入伊以冲突,但也在密切关注局势的发展。俄罗斯在叙利亚有着军事存在,俄罗斯可以通过在叙利亚的军事部署,对以色列和伊朗形成一定的威慑力,防止冲突进一步扩大。 
 
同时,俄罗斯也在利用外交手段,与各方进行沟通和协调。俄罗斯与伊朗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军事、能源等领域都有合作。在伊以冲突中,俄罗斯可以通过与伊朗的合作,向以色列施加压力,促使以色列回到谈判桌前。
 
俄罗斯也与以色列保持着一定的联系,通过外交渠道,向以色列传达俄罗斯的立场和关切,希望以色列能够保持克制,避免冲突升级。
 
三、中国:和平使者的“坚守”与“担当”
 
今天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重点就中东局势交换意见,阐述了中方的四点主张,每一点都切中要害,为解决冲突指明了方向。这绝非简单的外交辞令,而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方法论创新。
 
有关国际问题专家拆解这四点,认为可以看到清晰的战略层次:
 
1、停火止战——建立"危机防火墙"机制。中国提出的"立即停火"主张是破解"战争螺旋"的最优解。武力永远不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正确方式,只会让仇恨和矛盾越来越深。冲突当事方,尤其是以色列,应该尽快停火,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坚决防止战争外溢。只有停火,才能为和平谈判创造条件。
 
东大可牵头组建"中东安全对话平台",吸纳伊朗、沙特、以色列、土耳其等地区国家参与。借鉴东盟地区论坛(ARF)模式,设立常设秘书处和预警系统。关键是要建立"冲突降级区",如在霍尔木兹海峡设立联合护航编队,由中俄伊等国海军分段负责。
 
2、保障平民——推动"战争法现代化"进程。在战争中,最无辜的就是平民百姓,他们没有选择战争的权利,却要承受战争带来的苦难。中国强调保障平民安全,就是在维护人类的基本尊严和道德底线。
 
下一步中国推动的《海牙公约》升级谈判,必须将网络战、无人机袭击等新形态战争纳入法律约束框架。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中东冲突已造成超过2.3万平民死亡,其中60%死于"附带损伤"。
 
3、对话谈判——创新"复合型解决方案"。沟通对话才是实现持久和平的正确路径。要坚定政治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大方向不动摇,坚持通过对话谈判推动伊朗核问题重回政治解决轨道。
 
伊核问题需要"安全-经济-政治"三轨并进:安全上建立中东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经济上重启伊朗油气出口的人民币结算;政治上推动什叶派-逊尼派和解进程。参考伊朗与IAEA达成的临时技术协议模式,可设计"分阶段履约"框架。
 
4、大国协作——构建"全球南方"统一战线。中东不稳,天下难安。以伊冲突导致中东紧张局势骤然升级,也对全球安全造成严重冲击。联合国安理会应当为此发挥更大作用。中国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团结起来,共同为中东的和平贡献力量。
 
下一步中国可联合金砖国家、上合组织成员,在联合国安理会推动"否决权自律"机制。当大国在重大危机中行使否决权时,必须同时提出替代解决方案。数据显示,2015-2024年间安理会涉中东决议中,中俄共使用否决权17次,但配套建设性提案不足30%——这是需要补足的短板。 
 
四、中东危局下,中国的战略机遇与挑战。
 
中美俄在伊以战争中的博弈,让中东地区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美国的强硬态度和军事威胁,中国的和平主张和积极斡旋,俄罗斯的调停努力和战略考量,这三方的力量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决定着中东地区未来的走向。 
 
面对中东危局,中国将面临着战略机遇与挑战,危机往往孕育着转机。国际媒体认为,东大可以此为契机,推动在中东的以下战略布势。
 
1、能源安全的布局。可借机推动"波斯湾-南海能源走廊"建设,投资伊朗恰巴哈尔港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铁路连接。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经马六甲海峡运输的石油占进口总量70%,这条新通道可将运输距离缩短85%。
 
2、军事外交的突破。在阿联酋、沙特等国建立军事后勤基地,提供"反导系统+电子战"打包方案。参考中国在吉布提保障基地模式,但更注重民用功能,如联合医疗救援、海上搜救等。
 
3、数字丝绸之路的扩展。向中东国家输出北斗导航、量子通信技术,帮助其建立独立于美国的网络基础设施。目前伊朗90%的互联网服务器依赖欧美企业,这种"数字殖民"状态亟待改变。
 
总之,特朗普的战争游戏、普京的战略警示、习近平的四点主张,在这个6月的国际政治舞台上形成惊心动魄的博弈。在这个意义上,中东不仅是地缘政治的角力场,更是检验人类文明成色的试金石。
 
从危机应对到秩序重构,我们准备好了吗?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