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5年6月20日)截至6月20日,伊以冲突已经持续七天!以军连续空袭伊朗核设施,伊朗也不甘示弱,用导弹和无人机直击海法、特拉维夫和以色列军工基地,双方均有上千人伤亡。 在这关键时刻,美军是否会直接下场,已引发全球的高度关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表态更是耐人寻味,一边暗示近期要和伊朗谈判,另一边又透露“未来两周内”决定是否加入以色列对伊朗的袭击,这着实让人捉摸不透。 一、美国直接下场可能性分析 从美国近期的种种表现来看,其态度和政策立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冲突初期,美国政府还信誓旦旦地主张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那时候还想着通过和平的方式化解矛盾。 可谁能想到,接下来特朗普不断向伊朗发出越来越严厉的威慑性信息,态度极其强硬,要求伊朗接受美国和以色列的全部条件,否则就“一无所有”,没有一点谈判的诚意? 《华尔街日报》引述消息人士称,特朗普已经同意了对伊朗的打击计划,但目前尚未批准。从美军频繁朝中东调动军事力量,以及对以色列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来看,美国确实有越来越坚定支持以色列打击伊朗的趋势,甚至不排除亲自下场的可能性。 但问题来了,美国到底会以何种方式参与冲突?是大规模军事打击,还是有限度的军事介入? 第一种选项,可能美国会延续目前的情况,也就是仍然是以色列独自对伊朗发动攻击。 第二个选项是美国对伊朗进行有限打击,主要针对伊朗的福尔多核设施。特朗普说还没最终批准空袭伊朗核设施的计划,这说明美国还在评估其中的利弊得失。 毕竟,美国国内建制派反对美国介入冲突的声音一直就没停过。这些反对者心里清楚,一旦美国直接下场,那可就是一脚踩进了中东这个大泥潭,很可能陷入长期的战争泥淖,到时候美国国内民众能答应吗?国际社会的压力又该如何应对?这些都是美国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所以,虽然美国已经明确表示要以某种方式参与冲突,但介入的形式依旧扑朔迷离,本周末或许会成为关键的决策节点,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二、美国与以色列目标的异同 美国和以色列在对待伊朗的问题上,目标和利益既有交集,也存在明显的分歧。在“清零”伊朗核能力这一点上,双方的共同利益和诉求非常大。 从这次冲突的演变过程就能看出来,美国和以色列在伊核问题上,都希望伊朗彻底放弃核计划,消除核威胁。毕竟,伊朗一旦拥有核武器,对以色列和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将是巨大的挑战。 其实,在美伊谈判过程中,是以色列不断向美国施压,比如美国在谈判中突然要求伊朗放弃铀浓缩能力,这背后大概率是以色列在捣鬼。 本来6月16日是美国和伊朗在阿曼谈判的关键节点,结果以色列13号突然发动袭击,把美伊谈判给搅黄了。之后特朗普就开始反复无常,既然谈判没效果,以色列又动手了,那他就顺水推舟,和以色列站在了同一战线,共同打击伊朗核设施。 但在是否推翻伊朗政权这个问题上,美国和以色列的想法就不一样了。 以色列心里清楚得很,伊朗可不是好惹的,国土面积大、人口多,战略纵深广,就凭以色列那点家底,想靠外科手术式的空中打击就把伊朗政权给推翻,简直是白日做梦。以色列更希望通过这次行动,给伊朗现政权来个致命一击,让它陷入严重危机,自己好从中渔利。 而美国呢,它心里也明白推翻伊朗政权有多难,而且一旦美国卷入,很可能陷入另一场中东长期战争,这可不是美国想看到的。所以,美国和以色列在打击伊朗核设施上目标一致,但在是否推翻伊朗政权、美军介入程度上,分歧可不小。 三、伊朗政权稳定性分析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当地时间18日发表全国声明,坚定表示伊朗军队已做好保卫德黑兰的准备,并且得到了官员和全体人民的支持。 20日伊朗外交部长表示,鉴于以色列的持续侵略,伊朗不准备与任何一方进行任何谈判,伊朗没有请求与任何人谈判。他还说,伊朗不会与美国进行任何对话,因为美国是共谋者。 冲突爆发之初,以色列通过情报渗透和“定点清除”,对伊朗的军政领导层和核科学家造成了严重打击,那时候伊朗确实遭受了重大损失。 可再看看现在,伊朗对以色列的反击有条不紊,而且十分有效,这就说明伊朗的政权和军事指挥体系依然在正常运转,政权尚未岌岌可危。伊朗老百姓虽然也对民生问题有诸多不满,比如之前国内出现的大规模断电,但他们不会因为这些民生问题,就去配合美国和以色列搞颠覆国家的活动。 毕竟,伊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凝聚力,从古代波斯帝国的辉煌,到近代历经的种种磨难,再到如今面对外部压力,伊朗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国家主权的捍卫意识都非常强烈。 而且,伊朗国内根本不存在一支能够挑战现政权的反对派力量。伊朗就像一艘坚固的大船,虽然会遇到风浪,但不会轻易翻船。以色列和伊朗现在就像在玩一场“胆小鬼游戏”,双方都在赌对方先退缩,所以都在不断释放绝不妥协、战斗到底的信号。 不过,双方心里也都清楚,这场冲突不可能一直打下去,都在考虑如何收场。 四、冲突长期化可能性及走向 有阿拉伯国家的外交官透露,伊朗似乎在赌以色列经不起长期消耗战。目前来看,这场冲突确实有长期化的趋势,它已经不像以往以伊之间那种“即打即停”的模式了。以色列已经宣布将国内紧急状态延长到6月底,这就表明冲突短期内不会结束。 从双方的实际情况分析,以色列虽然目前在军事打击上占据一定优势,人员损失也相对较少,但以色列毕竟是个小国,国土面积狭小,周边安全环境复杂脆弱,抗打击能力有限。就算美国在背后支持,它也很难承受长期消耗战的消耗。 而伊朗虽然前期遭受了损失,但国内政权运转正常,民众的民族凝聚力也在不断增强,导弹库存还能维持一段时间,后续对以色列的打击力度恐怕还会加大。 如果伊朗核能力遭到致命打击,肯定会做出更激烈的回应,比如打击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或者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如果伊朗选择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那无疑会让伊核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棘手。 美国的态度和行动,将是决定这场冲突走向的关键因素。如果美国选择大规模军事介入,那冲突肯定会进一步升级,甚至可能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中东战争,这将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造成巨大冲击。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当前不仅在俄乌战场牵扯力量,而且在印太地区的岛链战略范围投入很多兵力,如果再美军介入对伊朗军事打击,无论是乌克兰,或是西太平洋方向,乃至于台海方面,将使美军无暇他顾、分身乏术,这也是美国难言之隐所在。 总之,未来美国会做出怎样的决策、以何种形式对伊朗动武……都会对这次冲突走向产生和国际战略博弈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以伊冲突正处于关键且非常危急的十字路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