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5年6月28日)输第四场球后,丨州已经变成了空格州,然后第五场对阵的是南京队。 积分榜目前的倒数第一打正数第一,空格州队输定了,也没人觉得空格州能赢。 空格州踢南京这战毫无悬念的输了,五连败,不仅输了还输了个0:4,已经净输11球,踢了五场连进一球都做不到。 但输给南京0:4之后,空格州队的的笔画反而奇迹般的恢复了,常州队声望暴涨,网友队常州队的评价从调侃变成了赞扬。 论战绩,常州队比国足还要差得多,但已经没人把常州队和国足进行类比了。 因为常州队打南京这次展示出的精神,已经碾压了国足。 常州战南京当日,暴雨倾盆,环境恶劣,常州队员在水平明显在自己之上的南京队面前并没有因为觉得自己输定了而放弃拼命。 不是放弃比赛,是不放弃拼命,到最后一秒都没放弃。 从头拼命到尾,全场舍命逼抢进攻,常州队用尽一切努力去尝试把球踢进南京队的球门。 赛程到了第89分钟,常州队头球破门,但因越位被判无效。 此时距离比赛结束只剩下1分钟了,比分已经是0:4落后,毫无任何胜利的可能性,好不容易进的头球也被判无效。 但常州队一点都没有气馁,继续组织进攻,而且是疯狂进攻。 在停补时阶段,常州队球员在体力透支下完成一次关键射门,球击中门柱弹回,被南京门将抱住,这是全场最接近破门的瞬间之一,距离进球仅毫厘之差。 停补时阶很短,又拼出来了一次射门这很难了,结果差一点点又失败了,这下彻底没戏了吧,还不回家洗洗睡? 但常州球员依然在疯狂进攻,终场哨响前仍狂奔40米逼抢南京后卫,在比赛结束的最后1秒仍然不放弃射门努力。 在比赛的第72分钟,常州队推射空门被南京后卫门线解围,教练在大雨磅礴下抱头跪地,雨水混合泪水的一幕,令全场观众动容。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 整场比赛常州队都严重落后,但常州队的战意反而越输越强,全场观众对常州队助威呐喊的声音反而越高。 到了后期双方体力都接近耗尽的阶段,看到常州队依然在顽强的突进,只要常州队把球带过了半场,全场都会沸腾,听得人鸡皮疙瘩都出来了。 拼完命之后,常州队还是输了,而且是一球没进的输,连进对手一球的愿望都无法达成。 而在之前的比赛中,其实常州队也是场场拼命,比如对阵无锡队时,门将陈良膝盖撞柱流血仍拒绝下场,老队长抽筋后爬行2米用头顶球解围等等,类似场景不胜枚举。只是这次打南京队时大雨磅礴,环境最恶劣,实力差距也达到了最大,更把不屈的精气神给凸显出来了而已。 常州队越拼命,越显得自己实力差,确实是实力差南京队太多了。 但这大雨磅礴的一战打完,实力垫底的常州队风评骤然逆转。 不是因为人们认可了常州队的实力,而是因为认可的常州队的精神。 在精神层面,他们合格了,无人可以指责的那种合格。 中国文化评价一件事,并不完全是以成败论英雄,对过程和气节也非常看重。 论治国实力之差,崇祯和赵构是差不多的,甚至更差,但崇祯主动殉国之后,历史风评和赵构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还有诸葛亮,北伐七次,七战七败,因为蜀国实力明显不如魏国,诸葛亮再怎么努力也没办法,但输家诸葛亮的历史风评就显著高于赢家司马懿。 常州确实输了球,但没有输人,球员是不是在努力踢球,不是以结果论的,球迷是看得出来的。 对足球来说,荣誉比输赢更重要。 为什么国足被那么多人骂,不是因为国足的战绩比常州队还差,不是因为国足的水平实力还不如常州队,而是因为国足的球员没有荣誉感,甚至对赢球没有欲望。 比如说国足踢印尼,0-1落后,到86分钟换人的时候,剩下的4分钟就彻底丧失了战意,球员直接在场上散步,没有任何去争取奇迹的想法,和这次常州队拼命到最后一秒形成了鲜明对比。 还有更过分的,国足名场面,对手都带球冲到自家球门了,就因为慢了一步就直接放弃了,不追了。 注意看,红衣服的是防守方,球门是红衣服那一方的。 就这样的比赛,有啥好看的? 你实力不济输了,球迷没意见的,嘟囔两句也就过去了。就算给了不成果,但凡能给球迷一个态度,谁会喊rnm退钱啊?! 常州队员输球后眼睛里的无奈和对压力,尽显他们对荣誉的渴望,对自己家乡的那份责任感,你能感受到他们的真诚,你知道他们是真想赢的,可以确认他们已经尽全力了。 而现在的国足球员,拿着天价高薪,输了就输了,居然连个态度都懒得给球迷了,这就太离谱了。 我们可以允许国足失败,但不能容忍国足没有斗志。 都是输,常州队输的还更惨一点,但好评一片,和国足完全相反。 因为常州是站着输的,骨头是硬的,国足是跪着输的,骨头是软的。 90年代的国足不是这样的,那时候的水平和成绩虽然也不是世界一流,但比现在强多了。 但水平和成绩不是重点,而是90年代的国足是存在国足精神的,是不被球迷骂的,每次国足出战都是万众欢呼。 90年代的国足由各省体工队组成,球风以高强度身体对抗和硬朗拼抢著称。 1992年亚洲杯对阵韩国时,国足球员多次飞身封堵射门,甚至出现头部碰撞流血后简单包扎继续比赛的场景。 1997年大连金州体育场,对国足拼抢受伤的球员,球迷高唱“血染的风采”进行致敬。 那时候的国足,风评比现在好多了,就算输球也就是如今常州队的待遇,一半调侃一半致敬,但断无痛骂和反感。 但你看看如今的国足踢的都是啥玩意,技战法高低不好说,但战果那可是输个没完没了,排名连跌20年,一年比一年差,而且毫无精气神,毫无荣誉感,人们甚至震惊的发现,在一个球员身上居然找不到对赢球的渴望。 你骂国足球员,他们还挺委屈。 要是过度拼抢受伤了怎么办?要是受了伤,职业生涯锐减,收入锐减,谁给补偿? 踢球赢了最好,但最重要的永远是自己可以持续保持上场踢球的能力,这样自己才能有工资可以持续拿。 所以点到即止,绝不拼命。 如果不站在道德高地,仅从个人利益的角度,那国足球员的这种做法甚至无可指责,就算是你是上,一开始愿意拼命,如果身边的同事为了赢球过度拼抢而伤了腿,最后黯然退役,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一年的薪水再也没了,你的想法和做法也会变的。 可以理解每个球员的个体利益和想法,但如果每个球员都这么想这么做,那这不是活脱脱的国民党军队么? 每支军队都只想着保全实力,打仗赢了最好,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部队绝对不能受到重大损失,否则哪怕战争赢了,自己的高官厚禄也没了,还不如光速撤退把仗打输了呢。 一旦碰到精诚团结,敢打敢战敢牺牲的对手,只要对面稍微有点机枪和大炮,这样的军队就算你给配齐了全套美械装备也会输的一败涂地。 技战术高没有用,人人惜身,谁都不愿拼命,那就没法打仗。 国足改制学习的是欧洲制度,但欧洲用那一套是因为苗子多,竞争激烈啊。 大罗梅西C罗也知道受伤会大大影响收入,但他们不愿意拼命那自然会有人愿意拼命,自己的位置就保不住了,权衡利弊后的利益最大化选择就是拼命,赢球第一。 到中国之后这个制度就变质了,青训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竞争化,采用半计划经济体制,导致选拔不上来人才,苗子太少,竞争不激烈。 就算球员个个惜身,就算被人骂的狗血喷头,你也没有选择,必须用他,因为没有竞争。 当年的国民党军队也是一样,缺乏竞争没有选择,就算知道手底下的那几个人贪生怕死不中用,你也没得选,只能用他们。 学欧洲的制度只学了一半,引入了金钱激励但没有引入激烈的市场竞争,那自然就本土异化了,成了腐朽的军阀部队,每支部队的第一诉求就是保全自己的荣华富贵,能不能打赢战争那都是其次。 但常州队这次明知必输还要反复拼命,让中国球迷看到了久违的足球精神。 明知必输,甚至会死,也要冲锋,这样的精神在常州队身上复现了。 一支军队只要具备这样的精神,那就是早晚会胜利的,即便一时输了也只会赢得尊敬,甚至是对手的尊敬,绝不会有人嘲笑。 只要足球精神在中国复活了,那中国足球的未来就是有希望的,而不像现在是看不到任何未来的永恒黑暗沉沦。 青训可以慢慢搞,技战术可以慢慢提升,只要足球精神在那这些都是可以慢慢提升的,而且会得到球迷的精神支援和物质支援,从而迅速成长。 屡败屡战和屡战屡败,含义是截然不同的。 一支军队只要具备荣誉感,那无论被打散多少次都还可以重建,补充兵员后又是一支强军。 只要失去了荣誉感,那这支军队就永恒而彻底的全军覆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