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5年7月13日)
在新加坡和成都线下分享谈人生要搞清楚防御和进攻,一直想找个契机深入再聊一下。 昨天看了一个油管视频,某位大V采访了一个在英国留学的很漂亮的女生,她下海做onlyfans,结果她说粉丝只有80个,搞到现在还在亏钱。 那么是不是她一个人的问题呢?答案是否定的,onlyfans当前只有头部的500个赚到不错的令人滋润的收入,但入驻的有500万人。 仍然有源源不断的人挤进这个早已成为红海,拥挤不堪的赛道。 不仅是onlyfans,其实任何一个社交平台都这样,就如工厂对拼多多,网红对抖音,电商对淘宝。 灵哥一直在说社会是一个大型PUA,游戏规则本身就可能对参与者不利。但并不代表我们要拒绝游戏,拒绝和社会连接,更应该理解接纳任何事都有利有弊。决定是否参与并博弈超过平均的收益,一定是需要适合自己的策略打法。 在新加坡我分享说,防御就是孙子兵法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进攻就是势险节短。 就像上面的那个女孩采访中提到,现在onlyfans赚钱的往往是先在其他公域平台有粉丝有名气,然后才在onlyfans的订阅私域来进行变现。 如果是先为不可胜,这女孩完全可以在读书期间先搞几年的公域Up主,从英国的生活,到年轻漂亮女孩的烦恼,从美食美景滤镜,到留子集体生活的群像刻画。 先在全球各平台积累一些基础粉丝,这就是防御。真想转入进攻搞onlyfans,那就搞搞擦边直播,如果惹的国内平台顺势进行一次封杀,那势头不就来了。那时候再势险节短,突然宣布入驻onlyfans,想不赚钱都难。 所谓势险节短也是孙子兵法里的理念,势就是顺势而为,势能越大就越不可阻挡,这就是势险。节短的意思是战机稍纵即逝,要能抓住节奏。 比如电视剧亮剑里面李云龙和山崎大队那一战,他先要挖地道到最近的地方。然后全团手榴弹突然扔出去,扔完就冲锋。等日本人反应过来,已经开始拼刺刀了。 疫情口罩那一拨,突然巨大需求涌入,这时候想赚钱商业链条一定要足够短。做口罩机的就做口罩机,赚铲子钱,别又做口罩机又想卖口罩,既要又要还要。 有时候最好的进攻就是防御,《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也说:“革命和革命战争是进攻的,但也有防御和后退——这种说法才是完全正确的,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道而走弯路,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何况军事运动。” 灵哥两周前在西藏旅行,目前川藏铁路,公路都在推进中,听说最快2028年就能建好,2030年就能通车。 大家认为修建基础设施是防御还是进攻?看起来是防御对不对。但实际上一旦铁路建好,后续就可以和尼泊尔互联互通,那尼泊尔就变成陆地港,就变成中国印度之间的转口贸易商。 如果你远在新加坡,你会关心西藏基础设施的改善吗?你压根都不关心,相关新闻也不会有。即使告诉你,你也不会觉得和你的生活有一毛钱关系。 但过个若干年,货物无需在新加坡转口到孟买,而是去尼泊尔了,那可能才会理解,原来东大的防御就是进攻啊。 因为防御就是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胜势一旦积累到一个阈值,仗也不需要打了。 绝大多数人即使知道防御和进攻的重要性,知道人生节奏感的重要性,但也往往难以做到。知道和做到的差距是大多数人都难以解决的。 这就牵涉到业力和愿力,所谓业力,可以理解为别人的反馈决定你的反馈,或者过去形成的习惯的反馈模式决定了如何反馈。 活在业力中,就是活在别人或者过往积累的反馈系统中。 要尽可能减少或者摆脱业力牵引,增加愿力!什么是愿力?改变发心,愿意你好,我好,大家好。别人的反馈不是不重要,而是没有那么重要,你决定要如何对待更重要。 心变了,就不会那么着急了,才会更客观看待人生博弈的节奏问题。先防御再进攻,改变自己身处的小系统,获得增加的能量,然后不断的重复防御进攻这个过程来扩大系统。 如果机械的按照平台的规则,社会既定的规则去玩,大多数人一定是被挤压和痛苦的。因为一旦入了坑,比如教育进行寒窗苦读,那就是业力牵引,一定是期待通过教育能让自己赚大钱的,一旦期待落空就会很痛苦。 但其实当前很多人的困境,比起井冈山,比起长征时我党,是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教员的伟大成功,正是因为没有在正面去和国民党相抗衡,而是把敌军对我党的大围剿,转化为战术层面的分进合击。 以退为进,穿插迂回,没有空间就创造空间,战场的形势是可以被改变的。从企业角度,也就是要善于在红海之外找蓝海。 我在成都进行会员分享后,当地高端的陶瓷茶具品牌万仟堂曲总请我去店里学习参观。在高端消费下滑的情况下,他找三星堆联名,然后降低价格打年轻人的市场,卖的火爆。他告诉我说,再过一年,他的礼品市场也会做起来,两三年之后,新的增量就可以弥补掉高端的下滑。 那么回到终极的问题,作为一个个体,真正最重要的防御是什么,其实是内核,是人生形成的框架。 有了强大稳定的内核,即使做不到发大愿,也能克服一定程度上的业力,就能做到见路不走。 我们每个人都有业力,因为都是俗人,比的是谁的业力牵引少一些。我们每个人都有发愿的能力,这就是众生皆有佛性,比的是格局高度,超我和自我的较量,谁更能利他一些。 少点业力,多点愿力,防御和进攻策略交替,没有空间创造空间,人生还是可以活的很精彩很自洽很幸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