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好文共賞
信息不平等,才是最大的阶层陷阱
罗辑思维
2025年8月1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7月24日)
 
01

施普伦三角的内涵与应用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要先介绍一个工具——施普伦三角形(Spreng's triangle),它由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能源研究领域的教授丹尼尔·施普伦(Daniel Spreng)提出。
相比施普伦的学术成就,他画的那个三角形更有名。施普伦三角形揭示了能量、信息和时间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我把示意图片放在了文稿中,你可以点开看一下。借助这个工具,可以把我开头提到的两个道理讲得很清楚。不仅如此,它还可以进一步用来回答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很多穷人获得不了准确的信息。
我们先来讲讲施普伦三角形的内涵。在示意图片中,能量、信息和时间这三个变量,分别在三角形相应的顶点位置,它们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
在三角形当中,每一个点到三条边的距离,就是能量、信息和时间三个变量的取值。
比如靠近“时间”顶点的某个点,时间变量的取值就比较大,信息和能量两个变量的取值就比较小。反过来,如果一个点靠近时间=0的那条边,时间变量的取值就比较小,另外两个变量的取值就要大一些。
当其中某一个变量的数值达到最大,另外两个变量的数值则为零。比如在图片的右下角,能量达到最大,时间和信息为零。在某条边的位置,这条边所对应顶点的变量为零。比如在底边,所对应的信息变量为零。
现在,我们把这个三角形工具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每一个人做一件事需要有物质条件,我们就用“能量”来表示所有的物质条件,还需要有“信息”,并且要付出时间和精力。
因此,这三个条件,正好对应三角形当中的某个点。这里我把精力也算成了三角形中“时间”变量的一部分,并且这里说的“时间”是有效时间,不是磨洋工的时间。
学过几何学的朋友知道,等边三角形中的任何一个点,到三条边的距离之和相等。也就是说,如果某个点在信息这个变量上的取值大一些,另外两个变量的取值就会比较小。对于其他变量来说,也是一个道理。那么,我们可以把它简单地写成一个公式:时间+信息+能量 = 常数。
我们做事的时候,如果物质条件准备得好,同时信息灵或者知识储备多,自然花的时间就少。相反,如果物质条件差,知识储备又少,又没有多少信息,花的时间就要多很多。当然,这些都是就那些做成的事情而言的。很多事情,三者都不到位,没做成,我们也就不讨论了。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又不具备很好的物质条件,还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同时还没花什么时间和精力,居然把事情做成了?那是不用想了。看过我们课程的同学,应该知道那些相互矛盾的事情不会同时发生。
有钱人做事,常常是用能量和信息换时间,让前两个变量尽可能大,时间变量尽可能小,这样做事就做得快。
比如为什么会出现风险投资这个行业呢?就是让一些创始人能够有比较好的物质条件,在能量这个维度的值大一点,省得总用时间来换能量。再比如为什么我们讲创业要有核心技术呢?就是为了在信息这个维度取值大一点。

02

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

因此,在做事情的时候,通常有这么两种思维模式可供选择: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
富人思维是集中资源,或者保证资源投入,通过投入成本获得最可靠的信息,然后节省时间。比如你创业已经有了一些关键技术,还缺一两项技术,你花钱买来,就是增加“信息”这个变量的取值,降低“时间”变量值。这是富人思维。
穷人思维是舍不得花钱,也不重视取得高质量、准确的信息,然后用时间来填补。比如同样是创业时缺一两项技术的问题,他会去买竞争对手的一两个产品,通过逆向工程,关起门来研发摸索。这种做法,不论做什么事情,成功率就大打折扣了。
当然,大部分人不需要去创业,做的大部分事情,能量是相对固定的,真正的差别在于时间和信息。穷人思维是宁可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一件事,反复试错,也不愿意去购买信息服务,他们会觉得,把钱用来获取非实物的信息不划算。更何况很多人觉得,今天网上的信息很多,自己可以过滤。
于是,要么从不准确的信息源获得不准确的信息,要么只拿了一点信息就以为掌握了全部。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它是最宝贵的资源。你花点本钱,找人咨询,或者购买一点人家调研的结果,这样自己长时间的努力坚持更容易成功。
今天,世界上的信息很多,但是杂乱无章,特别是那些陌生领域的信息,你既不知道该如何过滤,也没有精力和工具去整理。比如中国各大学、各专业报考的情况,将来学生就业的情况,各行业的收入情况,这些都有公开信息。但是你想把它们收集全可不容易,除非你是内行人,不然可能都不知道该怎么过滤。
我举一个美国的情况,我女儿们上的中学,每年进入斯坦福的学生比例很高,在全美范围内几乎是数一数二的,进入其他名校的人数也不少,但是和进斯坦福的数量没法比。你作为一个外面的旁观者,会得出什么结论呢,是不是会认为斯坦福特别喜欢那所学校的毕业生?
真实的情况是,那所学校很多学生的家长是斯坦福的校友,甚至是大金主,还有不少是斯坦福的教授。
因此,那所学校公布的所有其他大学的录取情况都有参考价值,唯独斯坦福的没有。这就是要过滤掉的噪音。
国内有的大学,有些专业也是如此。你不是某个专业的人,不了解内情,就不知道该怎么过滤。你可能会看到某个名校,某个专业,招收的几名学生好像分数和条件都一般,你以为它容易进,但你不知道背后的原因,可能会输得很惨。
今天,很多人质疑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的价值,觉得互联网查询信息如此方便,为什么不自己去搜索一下呢?关键是,你就算是能搜到信息,会处理么?
今天有人讲,“高价值信息从不流向穷人”。这话不完全对,因为信息是流动的;更准确的表述是,获得高价值信息的成本不低,你要么花钱买,要么自己花时间精力去处理。
当一个人采用穷人思维时,他的做法使得他无法获得高价值的信息。这是很多穷人获得不了准确信息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天,很多人在人生的重要决策上,用的是免费得来的、片面甚至错误的信息。而且很多人越是做重大决定的时候,使用的信息越是低质免费的。
虽然很多人口口声声说,要获得高价值的信息,但是在行动上,却是想尽一切办法回避高价值信息。当然,我这里说的信息,也包括信息服务,包括今天的付费知识。

03

人是被信息塑造的

我们都知道,信息的主要作用是消除不确定性,并且因此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很多人却不懂得,你得到的信息不同,消除的不确定性也不同。换句话说,你在某种程度上,是被所接受的信息塑造的。
你消除掉真正该消除的不确定性,就活成了明白人;相反,用了一大堆没用的信息,什么不确定性都没有消除掉,还自以为办到了,自然就活得糊里糊涂了。
今天有人讲,高价值信息是精神食粮,能够培育出高品质的思维;低价值信息,则犹如精神垃圾,不断毒害我们的思维,诱导大脑做出大量肤浅、片面的错误思考。这话有点残酷,但却很有道理,因为我们所接触的信息,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更关键的是,这种影响是悄无声息的,我们可能被带偏了,还不自知。
诺贝尔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讲,考察一个人的判断力,主要考察他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有无数的可怜人,长期活在单一的信息里,而且是一些完全被扭曲、颠倒的信息之中,这是导致有些人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阿马蒂亚·森的这个判断,道出了信息茧房形成的原因。
如果一个人长期接触高价值信息,自然能够引发他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反之,一个人一旦被垃圾信息包围,那么他的大脑就会喜欢浅层思考,并且逐渐沉迷于短暂的快乐。
人们在买房子的时候,会很在意周围邻居的情况;在给孩子选学校的时候,会在意班上同学的情况,就是因为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体验;在什么样的学校和同学环境中,孩子大概率就会被影响成为什么样的人。
但是,却很少有人在意自己的信息环境。今天虽然互联网很大,但很多人身处的信息网络,却是混乱不堪的,里面不仅夹杂着大量的噪音,而且还有很多垃圾。如果一个人又没有多少精力或者能力去过滤信息,从中得到高价值信息,只会让自己比过去更加分心,而不会从互联网上得到任何帮助。
最后,我不得不说出一个现实,虽然信息可以免费流通,但是高价值信息永远是稀缺的,从不流向具有穷人思维的人。你以后做事的时候,想着施普伦画的那个三角形,就会少走弯路了。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