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好文共賞
做大事的三重境界,你在第几层?
罗辑思维
2025年8月11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8月1日)
 
01
什么叫极端决策?
 
我们可以把决策的难度分成三个层级,越往上,难度越高。
难度最低的层级是,简单而正确的决定。也就是,在众多选项中,你能马上选中那个执行难度低,而且明显正确的选项。
比如,你手里同时拿着几个公司的offer,明显有一个职位工资更高,而且工作更轻松。正常人肯定都会选择它。这就是所谓的,简单且正确的决定。
难度稍高一点的层级是,做难而正确的选择。
比如,要不要每天坚持阅读?要不要主动攻克高难度任务?你看,这些事情虽然很难,但明摆着是对的。你只要做了,就一定能获得好的回报。只是这些事很难也很累,因此不是人人都愿意干。
而难度最高的决策是,做“难且没有正确答案”的选择。也就是,你所处的局面充满不确定,不管做什么样的决定都可能会带来损失,任何行动都伴随着极高的风险。
比如,战场上局势胶着,你作为决策者,要不要派兵增援?不增援可能会输,而增援也未必会赢,而且万一连增援的部队都输了,只会损失更大。
再比如,电影里的和恐怖分子谈判,假如答应对方的条件,他可能会释放人质,也可能会撕票,这时应该怎么办?
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意识到自己正面对35岁职场危机,明知道耗下去会被淘汰,但出去闯又充满不确定。这时又该怎么办?
以上这些进退两难的处境都属于极端决策。没有两全其美,没有皆大欢喜,更没有条条大路通罗马。你的四周全都是雾气重重,雾气里还伴随着未知的危机。那么,在这个极端情况里,人应该如何行动呢?
这个问题没有十全十美的答案,但至少有些前人的经验可以参考。在这里给你介绍一个人,叫劳伦斯·艾莉森,他本身是利物浦大学心理学教授,同时还有个非常奇特的身份,叫,重大事件决策专家,专门研究高压环境下的决策制定。
包括,重大谋杀案、伦敦爆炸事件等等。总归,劳伦斯面对的极端决策,比一个普通人几辈子加起来都要多。
接下来,我们就讲讲劳伦斯关于极端决策方面的建议。
为了讲述方便,我们从一个故事说起。这也是劳伦斯讲课时经常用到的例子,国际警察局长协会、美军研究中心、日本国家警察研究中心,全都用这个故事做过训练。因此我建议你稍微认真看看。
02
 
无行动,不决策
 
假设在某个虚构中的城市,一个工作日的午后,马路上车来车往。突然在一条隧道里传出了一声巨响。紧接着滚滚浓烟从隧道里冒出来,还伴随着人们的惨叫呼救。没错,是隧道里发生了爆炸。隧道的四壁因为爆炸发生了坍塌,大量的人被困在了隧道里。
很快,城市派出警力、消防队、急救队,展开了救援工作。而你是这场救援的总指挥,现场由你全权负责。
正当你派出第一拨救援队伍进入隧道时,你的手机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用了变声器,他跟你说,隧道里的爆炸不是意外事故,而是他安装了炸弹。而且他不止安装了一枚炸弹,还有第二枚,将在15分钟之后爆炸。对方说完这几句之后就挂断了电话。你完全不知道这到底是恶作剧,还是真有第二枚炸弹。
那么请问,这时你应该怎么办?
注意,这时第一支救援队伍刚刚进入隧道,他们至少要几个小时才能把人全部救出来。但恐吓电话说第二枚炸弹15分钟之后就要爆炸。假如派救援队进入隧道,万一炸弹是真的呢?救援队也会死在隧道里。但假如炸弹是假的,你不派出救援队,就会延误救援时间,伤者可能会因为流血过多死在隧道里。
你现在可能感觉到非常纠结。你也可以稍后把你的想法写在评论区。而现在,先别着急,冷静一下,我们来看看劳伦斯的解法。
劳伦斯曾经参与过500多起类似的极端决策,根据他的经验,这类决策的复杂度很高,但总体来说,最重要的是这么三个原则。
第一,最差的决策也比不决策强。劳伦斯说,在这类极端决策中,成功的反面不是失败,而是拖延。你的决定可能利大于弊,也可能弊大于利。但假如一直拖延,一直耗着,就等于满盘皆输。
就拿前面的情况来说,派出救援队也好,不派出救援队也罢,你都必须先做出决策,才能产生下一步的行动。但假如不做决定,就会凭白错过最佳救援时间。
这就好比一个人站在冰面上,身后的冰层正在坍塌,前面的冰块也不知道结不结实。但至少可以确定,站在原地就是等死,起码得先往前迈出第一步再说。
这就像婚姻一样,据说最不开心的人既不是结婚的人,也不是不结婚的人,而是那些自己都不知道要不要结婚,然后一直拖着的人。
说白了,事情已经到这步了,不能逃避,你必须得做个主。多数人在大事上都随波逐流,只要你敢自己做主,就已经超过了大多数。
而且注意,关于决策,劳伦斯还有一个提醒,叫“无行动,不决策”,任何决策都必须指向行动。
比如,前面的隧道爆炸,在接到恐吓电话之后,你必须马上告诉所有人下一步的动作是什么。是前进100米待命?是呼叫排爆专家到场?或者是别的行动。但它必须得是个行动,绝对不能是告诉别人一番做人做事的道理,然后让团队成员自己琢磨去。说得难听一点,在真正的高难度场景里,“和稀泥”是绝对行不通的。
劳伦斯经常举一个例子,岸边一共有五只青蛙,其中四只决定跳到水里。那么请问岸边还剩几只青蛙?答案是,还是五只。因为四只青蛙只是决定跳到水里,它们还没跳。
劳伦斯说,一切决策都必须产生行动,无行动,不决策。
03
 
经验比智慧更可靠
 
这是第一步,必须做决策,决不能拖延。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决策?依据是什么呢?
根据劳伦斯的经验,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关键看你聪不聪明,比如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跟同事处好关系。而涉及重大利益的决策,主要看你够不够理智。
比如要如何做投资,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而这类极端决策,聪明和理智用处都不大,最靠得住的是,经验。
说白了,在高难度决策面前,你是否经历过类似的事,决定了你的决策质量。这就是劳伦斯的第二个决策原则,经验比智慧更可靠。
为什么多数人不擅长在大事上做决定?劳伦斯说,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不够理性,只是因为他们缺乏经验。试问老百姓一辈子能结几次婚?能创几次业?能面对几次改变人生的抉择?缺乏经验,自然就可能做错决定。
而回到前面的隧道爆炸,在接到恐吓电话之后,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去核实,根据历史经验,这类恐吓电话到底是“为真”的概率大?还是“为假”的概率大?
而根据劳伦斯提供的数据,在以往的类似情况中,这类恐吓电话更有可能是,真的。
04
 
高风险极端决策,保证“损失最小”
 
没错,最糟糕的情况出现了。隧道里更可能确实有炸弹。到这步,应该怎么办?
这就要说到,劳伦斯的第三个决策原则,叫,“最不坏决策”原则。也就是,在高风险的极端决策中,你的最高目标不是“收益最大”,而是“损失最小”。不要想什么“风浪越大鱼越贵”,万一风浪把船掀翻了,以后还有命捕鱼吗?
因此,对于前面的隧道爆炸,劳伦斯认为的合理决策应该是,先与被困在隧道内的人通话,尽可能弄清伤者情况,让救援队不要进入隧道,让他们先根据伤者情况做好有针对性地救援准备。
同时让排爆部队马上寻找炸弹,一旦排爆完成,就第一时间开展救援。并且让通信专家马上追踪恐吓电话的信号,寻找那个自称安装炸弹的人。
事情到这步,依然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案,依然伴随着代价,伴随着牺牲,伴随着后续的艰难行动。按照劳伦斯的观点,十全十美只是故事,而有选择,有牺牲,有无穷无尽的挑战,这才是现实。
但好消息是,不管你眼下的决定多么糟糕,它都是一次经验。而在高难度决策中,经验胜过智慧,这意味着你的下一次决定一定会更好。就像曼德拉说的,我从未失败,要么赢得胜利,要么学到经验。
今天讲的劳伦斯的观点,主要来自他的书《怎样决定大事》,这本书今年4月推出了中文版,咱们得到App就有电子书。今天只是讲了劳伦斯的部分观点,假如你想了解更多可以去看看这本书。同时,也欢迎你来留言区,分享你的思考。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