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好文共賞
在美国,高考与学历将成为过去式吗?
罗輯思維
2025年9月8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8月31日)
 

01

美国学生不上大学了?

美国大学生拒绝上大学的说法,不是太准确。因为不选大学而选职业学校,这并不是“潮流”,而是已经持续了15年之久的趋势。
美国高校本科学位就读人数是在2010年达到高峰1810万人,此后连跌了十几年,今天的数字是1530万人。当然,这个数字是包含了留学生的,毕竟美国大学的文凭在他们国家还是更有含金量的。
而如果只看美国本土学生的话,最近15年来,在18-22岁这个年龄段选择上大学的年轻人从41%下降到了39%,稳步下降,相对降幅是5%。
再看职业教育方面。本科以下证书项目的学习人数,2024年相比2020年增加了20%。面向就业的公立两年制学院学习人数,连续3年维持19%以上的增长。
更加精准为就业而设立的注册学徒制的人数,2024相比2023年更是增加了超过100%,可以说是不考大学的最火热的选择,之后我会详细介绍注册学徒制。

02

美国大学学费变贵了吗?

尽管今天很多媒体都分析,年轻人出现这样的趋势,AI的高速发展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实际上,早在AI蓬勃发展前十多年,这个趋势就已经开始展现了。“高考后,拿学历,再找工作”这条路在美国最近十几年已经越来越没有竞争力了。
德勤公司在2025年发布的《高等教育趋势报告》里,有一个反映民心所向的指标,就是对高等教育价值的信任度。2015年是57%,2024年是36%,也就是今天美国有2/3的人对高等教育不抱信心。
而在那些已经选择了读大学的年轻人中,只有56%的年轻人认为自己受到的高等教育物有所值。大约还有一半人觉得不值,不值在哪儿呢?
我打赌在你看过的绝大部分文章里,马上就会给你分析出原因:“因为美国的大学学费越来越贵,学生上学大都要贷款,毕业后很多年贷款还是还不清,于是才不值”。
实际上这个说法是错的,美国最近十二年来,哪怕不考虑通胀因素,只算公开标价的学费,公立学校的平均费用都是下降的。
今天四年制公立大学平均学费是11610美元,十二年前的2013年是12060美元,绝对数值上,现在都下降了4%。而四年制私立大学的平均学费,2024年是43350美元,2013年是41630美元,虽然涨了,但不多,只有4%,而这一阶段的通货膨胀大约是20%。
这还只是公开标价的绝对数值,实际学生负担了多少,才和学生觉得大学是否划算密切相关。
美国教育部还会核算出一个指标叫“净学费”,指的是标价的学费减去学生平均获得的各类奖学金,那才是学生需要负担的部分。奖学金在特朗普第二任期之前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了,平均有82%的新生可以拿到。
于是,公立大学2013年的净学费是4230美元,2024年是2480美元,减少了41%,是比较夸张的。私立大学2013年是18380美元,2024年是16510美元,减少了10%。
在申请贷款上学的学生里,毕业时平均贷款余额,从2013年的35200美元下降到2024年的29300美元,贷款负担也下降了17%。
唯一可以说增加了学生负担的就是生活成本,校外住宿和餐饮的平均花费,从2013年的12030美元增加到2024年的14640美元,但这部分并不是大学造成的,也不是大学生独有的,而是全社会的通货膨胀导致的。
所以,如果把通胀因素也考虑进来,大学的净学费十几年来涨20%才应该视为学费持平,而实际却下降了41%,所以,美国大学的负担在最近十几年根本不是一直在加重,反而是在狂跌的。
那“美国大学的学费一直涨,贷款毕业之后很久还是还不清”的说法,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其实这都是2000年到2013年这十几年来积累的问题,如果今天还拿这些事来讲,那只能说信息落后了十几年。

03

上大学为什么不值了?

但我们转过头来想,大学学费已经降得这么厉害了,怎么反而选择上大学的人倒是少了呢?还是因为不值。
今天美国大部分公立学校四年之后,学生也大都没法独当一面处理那些要求技能水平的工作,大都还需要再从初级职位零起步,一年左右才能上手,从工程师到公务员都是如此。大学四年学到的东西好像在工作中90%也没有用上,而一个高中毕业的年轻人从事类似的工作,也只需要培训1-2年时间,那何必耽误中间宝贵的4年时间呢?
这个问题之前还是有标准答案的,就是因为大学生本身占比少,知识细节和精英人群也大都集中在高校里。所以在这4年里,哪怕你没有学到知识技能性质很强的专业,比如说你学酒店管理专业,但你所在的圈子会让你获得大把的好机会,这4年你哪怕只把时间用来社交和娱乐,都能让自己和上层社会、知识、财富更近。
而自从互联网时代后,知识不再高度集中在高校里,在工程技术领域做得杰出的人才也大都不会选择回到高校,于是在高校外生长出了很多可能性,让大家看到不一定要走大学之路。
今天美国的招聘网站Indeed上,在全部职位描述里,有52%的职位没有提到学历要求,要求学士和以上级别的只占全部职位描述的17.8%,对学士学位要求最高的是工程类职位,但也只有65%。
虽然可能有人会说,那是因为特朗普在2020年签署的总统令里的要求,但实际上任何法规命令的颁布都是顺势而为的。所以这条总统令的颁布,其实恰恰映射着整个美国社会都不再像二战刚刚结束那样珍视高等教育文凭了。
取而代之的就是职位对应的能力评测,哪怕是IBM、谷歌、亚马逊、微软这些巨头,也更看重技能证书。
如果应聘程序员的话,一位是某公立大学计算机硕士毕业生,一位是从来没有上过大学,但是在GitHub上开源主仓有200颗星的话(即开发者在GitHub这个全球最大的代码托管平台,分享自己的编程项目后,获得了大量用户的认可),那谷歌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没有文凭的后者。如果你已经有了1000颗星,那已经是公司和投资人要价的筹码了。
知识和人才的外流是高校不再吸引人的一个被动原因,其实高校本身还有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在这里获得知识的效率低。
高校里的工作越来越倾向于空转和内耗,管理岗位的增加比教师岗位增加得更快,每个高校都增设了很多研究的合规审查、风险评估、教研管理等等行政办公室,此外还有很多辅导员、心理健康、职业中心、在线教学支持等等辅助岗位。
每个岗位都要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都要在下一财年预算里争夺一个席位,教师也不得不参加更多的委员会,填更多的评估表,为了学校在某个榜单上的排名,申请那些钱不多但权重很高的奖金。执着于科研的老师都对没有时间搞科研叫苦不迭,那就更别提对升职加薪奖励比较弱的教学环节了。
所以,今天的大学相对于二战刚刚结束那会儿的大学,对新生的改变从物质条件上说,是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但是从人(老师)这个方面得到的支持更少。
人们传统观念里,高强度、低噪音的学术学习气氛在大学已经没有了,真正的高效学习全靠个人的自驱力,而拥有排除噪音、自我驱动能力的人又是少之又少的。

04

除了大学,还有什么选择?

2023年以后,AI开始蓬勃发展,只要是可验证的知识,任何领域都可以从AI获取。于是,所有以“获取知识”为目的的活动,都一定程度上被AI满足了,从上大学到买书都是这样。
于是大学的光环逐渐褪去,很多务实的人在中学毕业后就开始目的明确地学习工作技能,IT、建筑、维修、制造、护理等等工作就是首选。他们在20岁之前就能拿到美国好几个州政府颁发的技能证书,今后和本科毕业的人收入是差不多的,但他们提前赚了3年的钱,又少花了几万块钱学费,外加少了几万块钱的贷款。通常来说,这样的技能培训学院收费大约只有大学的1/5-1/3。
此外还有一种更加划算的选择,只不过因为招生名额不多,所以非常抢手,那就是咱们刚刚提到的注册学徒制。
最初它只不过是一个公司招聘特定员工的委培模式。
比如说,我公司需要每年招100名电工,那么委托一个学校来帮我培养,从学生第一天上课起他就属于我们公司的员工,拿学徒的薪水,虽然比较低,但也比交学费划算得多。
两三年内看你这个学生能拿到什么级别的电工证书,拿到的等级越高,毕业的时候、正式录用的时候,起薪就越高。由于培训内容完全根据公司要求定制,所以不会有学了用不上的麻烦。
后来这种制度逐渐发展到跨公司、跨州。今天大都是某一个行业的行业协会组织,列出工作流程、技能要求、工资阶梯,由社区学院组织学习,拿到证书后直接推荐到相关领域的公司入职。由于颁发的技能证书是联邦认可的,所以今后要跳槽也是全国范围可选的。
美国劳工部2023年的统计是,完成学徒培训的人90%留在了当初签约的公司,6.4万人的平均起薪是7.9万美元,相比当年应届毕业生的6.4万美元要明显的高。如果算上学徒第一年50%的工资,第二年60%的工资,第三年80%的工资的话,注册学徒制比本科学历要划算得多。
虽然以上介绍的都是美国的情况,但你看完会发现,中国也存在高度类似的情况。
今天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家长讨论最多的就是选哪个小学、哪个中学,中考、高考平均分在区排名都是多少,一本率有多高等等数值。这些应试教育的套路是完全无法应对今后变化的,不出十五年它们都会过期。
个人的调整速度远比肉大身沉的高校变革来得快。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到知识,那么创造环境让他接触密集的知识;如果你希望孩子学会安身立命的技能,那么创造环境让他早点动手;如果你依然希望他进入大学,那么你需要从他几岁的时候,开始培养他的自驱力。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