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好文共賞
“黑天鹅之父”塔勒布:认为灾难罕见,本身就是灾难
罗輯思維
2025年9月18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9月9日)
 
01

习惯用过去的经验解释未来,未必靠得住

塔勒布最显赫的战绩,全都出现在黑天鹅降临的时候,比如,1987年股灾、9·11事件和2008年金融危机。很多人都在赔钱,但他每一次都赚得盆满钵满。最近的一次是2020年,在全球市场暴跌期间,他担任顾问的对冲基金在3个月内的账面回报率超过4144%。
因此他说的话,或许值得我们仔细揣摩。
就在上个月,塔勒布在新加坡全球华人财富管理峰会上,做了一场分享。而且从这回的分享里,我们能读出一些和以往不太一样的洞察。
过去提起“黑天鹅”,我们都知道,它指的是那些完全超出预料,而且后果严重的意外状况。就好比一个人一辈子只见过白色的天鹅,他就觉得天鹅全是白色的。这时一旦看到一只黑色的,他肯定傻眼。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一点就透。但是,在理解黑天鹅这个设定时,很多人心里都有个习惯。觉得这类意外应该是罕见的,一场意外过去,一切就会慢慢变好。
但是,根据塔勒布的最新思考,认为黑天鹅很罕见,这个想法本身就很“黑天鹅”。没错,黑天鹅的发生频次,是没有上限的。
比如,今天有个新版的AI突然发布,毫无征兆地顶掉了一堆人的工作。那么剩下的人可能会想,下一次更强大的AI怎么也得过段时间再出现吧。但事实上,并不会。下一个更厉害的AI,可能会以更快的速度到来,开始是一年一个版本,后来一个月一个版本,最后可能是几天就更新个版本。
再比如,大地震刚过,人们觉得好歹能缓一阵,但事实上,下次地震和这次地震之间没什么关系。它有可能马上就来,之前一百年没遇到过,并不代表它的频次就是一百年一次。
再比如,赌桌上,很多人以为连输十把总该赢一把,但这么想会让你输到连裤子都不剩。因为实际上每一轮赌局都是独立随机的。
我们经常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按照塔勒布的观点,大难之后是什么,根本就不好说,可能是后福,也没准是一个大难接着另一个大难。
比如,1914年之前,欧洲人认为现代文明已经终结了战争,但是很快一战就爆发了。再比如,2007年,华尔街的精英们用数学模型证明了风险的可控性,但是下一年,金融危机吞噬大约18万亿美元。后来,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在美国国会解释说,这次危机从根本上说是难以预测的,因为之前从未发生过。
换句话说,我们总习惯用过去的经验解释未来,但这其实未必靠得住。

02

压力会让反脆弱系统变得更强大

因此,面对黑天鹅,在谈论方法之前,我们首先得,态度好。
首先要有个端正的姿态。什么叫不确定?就是方方面面都无法确定,从发生频次,到破坏力,再到发生的方式。说白了,你得发自内心地相信,这个世界有些东西就是完完全全出乎意料的。
基于这个态度,方法才能奏效。那么,塔勒布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著名的“反脆弱”理论
什么叫反脆弱?简单说,就是面对冲击,非但不受伤,反而变强大。
假如一个人从10米高的地方跳下去一次,可能会受重伤,甚至死亡。但如果他从1米高的地方跳10次,大概率什么事都没有,甚至还能锻炼身体。
这就是脆弱和反脆弱的区别。脆弱的系统,伤害是加速的,越运转越容易受伤。而反脆弱的系统恰恰相反,它能从小的冲击中获益。脆弱的东西讨厌波动,而反脆弱的东西喜欢波动。
反脆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人体。适当的运动会让肌肉更强壮,适当的细菌接触会让免疫系统更健全。压力不但不会摧毁它,反而会让它变得更强。
怎么衡量一个东西的反脆弱程度?有一个关键标准,叫“凸性”。凹凸的凸,而相应的,有凸性就有凹性。凸性是反脆弱的,凹性是脆弱的。
这些词乍一听可能有点绕,但实际上很好理解。
首先,所谓凸性,就是你收益的增长速度,比损失的增长速度更快。
你可以想象这么一个情况,假如市场下跌1%,那么你会亏100万。但假如市场上涨1%,那么你能赚150万。这就是凸性,上涨时的收益,比下跌时的损失更大。这么一来,即使市场一直在波动,一直不确定,但因为你每次在上涨时的收益,都大于下跌时的损失。因此长期看,你依然是稳赚的。
而反过来,假如上涨时的收益,比下跌时的损失小,这时我们就可以说,这个状态是凹性的。
说白了,你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凸性就是坚挺,风浪越大越坚挺。凹性就塌陷,风浪越大越完蛋。
而在这回的分享中,塔勒布很明确地说,他认为中国经济是典型的凸性。这体现在中国的科研投入、制造能力、外交策略等方方面面。
比如,疫情期间,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但中国的制造业反而获得了更多订单。再比如,地缘政治紧张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很多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经济的结构让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更容易化危为机。
还有美国的关税战,反而进一步激发了中国经济的反脆弱能力。比如,我们在半导体行业的研发投入大幅增长,更先进的芯片生产线也在加速落地。这就像塔勒布说的,压力不但不会摧毁反脆弱的系统,反而会让它变得更强。

03

怎么建立自己的“反脆弱”系统?

回到个人层面,我们应该怎么建立自己的“反脆弱”系统呢?
塔勒布认为,有三个关键方法。
第一个方法,叫做杠铃策略。
什么意思?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也不要平均分配,而是采用极端分化的配置方式。
比如,在投资上,很多人喜欢构建一个“中等风险”的投资组合。但这样做其实很危险,你既享受不到高收益,又承担着不小的风险。
塔勒布认为更好的做法是,把80%的资金放在极度安全的地方,比如国债、银行存款。剩下20%去承担高风险,比如投资成长股、创业项目。
在最坏的情况下,你只会损失20%的资金,不会伤筋动骨。但假如运气好,那20%的高风险投资可能给你带来巨大回报。
这就是个反脆弱的结构,下行风险有限,上行收益无限。
第二个方法,保持冗余。冗余在关键时刻能救命。
比如,在职场上,不要只依赖一种技能。你的主业可能是财务,但最好还要会一点数据分析、项目管理。这样即使行业发生变化,你也有其他选择。
再比如,在收入上,不要只依赖工资。最好还要有一些副业收入、投资收入。这样即使主业出问题,你也不会立刻陷入困境。
再比如,在人脉上,不要只在一个圈子里混。多认识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人,关键时刻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说白了,冗余就是给自己留后路。虽然平时看起来“浪费”,但能让你在“黑天鹅”事件来临时有更多的选择。
第三个方法,拥抱小的失败。
比如,在学习新技能时,不要害怕犯错。小的错误能帮你快速改进,避免将来犯大错。再比如,经常尝试新技术,而且可以有意识地去碰壁,这样你就知道新技术的能力边界在哪,就能更好地驾驭它。
换句话说,我们得做一个更“复杂”的人,而不是“单一”的人。新技术与传统优势,新朋友与多年至交,谨慎与适度冒险,这些东西也许都应该在成年人的身上并行不悖。
在这次新加坡的分享中,还有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观点。塔勒布说,美国现在充满了政策误区,包括关税政策、移民政策等,美国可能重演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但这回全球拒绝陪葬。
你看,这个判断很有意思,因为它暗示着,大变局也许不可避免,但它带来的影响是可以控制的。那些具备“反脆弱”能力的经济体和个人,也许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机会。
就像塔勒布说的,“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篝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迎接风的吹拂。”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