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好文共賞
大国博弈背后,普通人成事的三张王牌
罗辑思维
2025年10月4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10月3日)
 
01

大国博弈的关键之一:前沿科技

我们要关注的第一个领域是,前沿科技。
马江博老师说,大国之间的科技博弈,主要是围绕两件事展开的,美国的芯片和中国的稀土。芯片是我们需要突破的技术,而稀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巩固的优势。
先看芯片。美国的传统手段,我们都知道,就是直接管制,禁止关键芯片出口到中国。注意,芯片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某些产业的“安全”。因此,对于这个可能面临“卡脖子”的关键领域,国家也投入了前所未有的资源。更进一步,这也会催生大量的人才需求。
截止到2024年底,中国芯片自给率只有40%,但国家目标是2030年达到70%。换句话说,未来6年,中国芯片产业规模要增长75%。你看,这是多么大的增量?
而且要知道,芯片不是个单一技术,它是一整套产业链。这就意味着,每个环节需要的人才不一样。即使你不直接从事尖端的芯片研究,这个产业链里或许也有适合你的位置。比如封装、测试、下游应用等等。
说完芯片,咱们再说稀土。这是中国手中的王牌,也是普通人容易忽视的机会。稀土被称为“高科技的基石”。说几个数字你感受一下,美国造一架F35战机要消耗约400公斤稀土,建一艘核潜艇要用约4吨稀土。电动车假如缺少稀土,电机效率会大幅下降。
在大国博弈背景下,稀土的含金量在持续上升。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40%,产量占全球70%。今年4月,商务部对7类稀土实施出口管制。
这个威力有多大?福特汽车芝加哥工厂,因为稀土短缺,直接停工一周。通用、丰田、大众都慌了,说关键零部件生产面临瘫痪。你看,这就是稀土的价值。
这张王牌下,普通人怎样找机会?
首先要明确,稀土开采是国家严格管控的,个人不能随意参与。但是别着急,稀土产业链很长,包括开采、冶炼、深加工等等。围绕其他几个环节,机会很多。
比如,稀土永磁材料。中国产量占全球90%,在新能源汽车、风电设备、机器人等领域需求旺盛。如果你有材料工程背景,可以重点关注。
再比如,稀土回收利用。任何产业成熟都伴随着“善后”环节。随着稀土应用普及,废旧稀土产品回收利用,很可能成为新兴市场。
还有稀土贸易服务。假如你不想直接搞生产,可以做贸易代理、技术咨询、检测认证等服务。

02

大国博弈的关键之二:能源

说完前沿科技,咱们来看第二个关键领域,能源。
新能源的趋势,咱们都不陌生。但今天我要说的,是一个很多人还没注意到的趋势。今年7月,国家宣布了一个超级工程,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
这个工程有多大?投资1.2万亿人民币,是全世界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单体工程。工程要利用雅鲁藏布江2000多米的天然落差,建设五座梯级电站。建成后,年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3个三峡的发电能力,能满足3亿人一年用电。
而这个超级工程背后的考量,依然是产业安全。
首先,要替代石油进口依赖。
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在70%左右,而进口石油的80%要走马六甲海峡。这条通道极容易受地缘政治威胁。
换句话说,中国必须向内找能源。雅江水电工程投用后,每年能替代1.5亿吨石油进口。水电与西北风光电基地联网后,中国还能构建“不依赖海运”的陆上能源大动脉。
其次,在清洁能源内部,水电能对不稳定的风光电形成补充。
那么,这个超级工程对个人有哪些机会?
一来,基建上下游领域直接受益。
包括钢铁煤炭、民爆炸药、土木建设等等。根据中信建投证券的预测,未来十年,雅江工程平均每年能为中国经济贡献超过2000亿增量,拉动上百万人就业。工程建成后,大量便宜的电力出现,也能降低整体制造业成本,利好很多相关行业。
二来,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雅江工程开工消息公布后,土建、民爆、钢煤、化工、盾构机等相关企业的股价,都一度迎来了大幅上涨。期货市场上,焦煤、焦炭、多晶硅等品种直接涨停。
三来,西部发展的历史机遇。
这个工程建成后,西藏将成为最大供电省份,带动整个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假如你有意到西部发展,现在可能是关键时机。

03

大国博弈的关键之三:海洋经济

说完了能源,接下来咱们看看第三个领域,被很多人忽视的海洋经济。
你可能会说,海洋经济离我太远了。但咱们得知道一个数字,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GDP首次突破10万亿,占国内GDP的7.8%,体量已经与房地产、汽车产业比肩。
首先,海洋领域同样与产业安全息息相关。马江博老师说,我们面临的现状是海洋霸权国家的围堵。具体来说,是美国在印度洋推进“印太战略”,与日本、菲律宾海上合作,与澳大利亚推进核潜艇协作等等。
马江博老师说,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必须同时发展新海权与新陆权,确保在任何地缘冲突中都有回旋余地。
换句话说,海洋经济不是单一产业,而是横跨传统与新兴领域的庞大体系。既有船舶制造、港口物流等成熟业态,又有深海能源、生物医药等前沿赛道,还能联动沿海地区的文旅、金融等服务业。
个人怎么在这个领域找机会?
一来,选行业。
假如你想直接入行,可以考虑海洋监测、海洋旅游、海洋养殖、港口物流等。假如你想跨界进入,有数据分析技能的人,可以转向海洋数据服务。有旅游经验的人,可以开发海洋旅游产品。有生物技术背景的人,可以从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二来,选地域。
中国已经形成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北部以山东半岛为核心,重点发展海洋科技。东部以上海为龙头,主攻高端航运和海工装备。南部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中心,重点发展海洋新能源和生物医药。
在海洋领域,还有个行业特别值得重视,造船业。这个与海洋经济关联度极高的行业,正在迎来新一轮超级周期。一方面,随着全球商船老化,出现了巨大的更新需求。另一方面,中国造船业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正是承接这个需求的主要玩家。
而且造船业的产业链很长,从钢材加工到精密仪器,从物流运输到金融服务,都有大量配套机会。假如你不想直接进入造船业,也可以为造船业提供配套服务。
前面说的,是大国博弈背景下,正在涌现新机会的三个领域,以芯片为代表的前沿科技、作为未来重心的海洋领域,以及持续快速增长的新能源领域。

04

三个线索,让你看到机会指针

最后,我们跳出具体的机会本身,说说观察机会的方法。
其实,今天提到的所有机会,都在这么三个线索里。掌握这些线索,我们或许就找到了机会的指针。
第一,这件事符不符合国家长期战略方向?换句话说,就是看政策风向。这要求我们持续关注政策,从中寻找信号。
第二,这件事是不是真正的技术进步,有没有持续创新的空间?说白了,就是看技术含量。这要求我们保持学习,及时更新前沿知识。
第三,这件事有没有真实市场需求,市场空间大不大?简单说,就是看市场前景。这要求我们具备扎实的信息网络,熟悉社会最末梢的变化。
马江博老师说,真正值得长期投入的机会,往往都满足这三个维度。比如AI,国家把AI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还在快速迭代,市场需求也在爆发式增长。
还有前面说的海洋经济、能源领域等等,也都满足这些条件。最后,也希望你能从中,找到适合你的新空间。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