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好文共賞
一個太少?還是一個也不能少?
屈穎妍
2021年2月5日

高手總是在民間。

 

近日政府在全港多個區域突擊封區進行強制檢疫,成效人言人殊,有網民把專家意見、媒體反應及市民埋怨總結成六句精警,反映香港人的刁民特質:

「大範圍封區就擾民,小範圍封區就冇用。

確診人數多就太遲,確診人數少就多餘。

走漏消息就俾人走甩,保密消息就趕唔切走。」

 

早前油麻地封區48小時,檢測近萬人,結果發現13宗確診個案。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在電台節目中表示,圍封行動只發現13宗確診個案、涉及9個單位,形容行動的成本效益與普通強制檢測一樣,對防控疫情其實幫助不大。

 

我在想,如果大家吃粥的時候發現一隻曱甴腳,不多,一隻而已,這粥,還吃嗎?

 

我又想起,幾星期前在TVB《新聞掏寶》看到的一個90年代警隊反走私特遣隊的回顧報導。當時記者重點採訪了汽車走私罪行,跟隨特遣隊一齊出動,去跑到一晚有40隻「大飛」來回的走私熱門地,拍攝特遣隊的追捕故事。

 

部署了個多月,守候一晚,折騰一整夜,特遣隊終於截獲一輛價值三十多萬的全新左軚車,扣留了兩部「睇水」車,並在現場拘捕了9名走私犯。

 

對於守候的記者來說,能拍攝到一貨櫃的走私Benz才是預期的震撼畫面,潛伏一晚只捉到一輛走私車,記者明顯有憾,於是問當時帶隊的主管林桂彬警司:「你認為今次是捉到大魚還是魚毛?」

 

林警司答得精彩:「你好難講是大魚還是魚毛,他們卸下兩架車,第一架走了,我們捉到第二架,如果我唔拉,佢今晚可能走20架,所以你好難一句講大或細,你唔拉,佢哋就可以大量走私,你拉的話,即使只拉得一、兩架,但就阻止了好多車再走私出去。」

 

情況,雷同今日強檢。

 

如果新冠病毒是一傳十的話,找出一個個案,就阻止了十個個案傳出,十個個案一衍生,就是一百個個案。所以,一個個案的量看似很少,但阻截的卻是看不到的大爆發,那你能說,被揪出的這一個個案沒作用嗎?

 

媒體喜歡專家,市民相信專家,但專家何來?我們應該如何消化專家之言?大家有深究過嗎?

 

 

 

 

文章來源:港人講地2021-2-05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