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好文共賞
怎樣應對高難度任務的挑戰?
鹿宇明
2021年5月28日

最近,得到高研院第8期正在進行畢業設計。2854名同學經過三個月線上加線下的學習,這個月就要畢業了。 

所以,未來十幾天,我們有一個特別的安排,就是請高研院教研長鹿宇明老師,帶你認識一批得到高研院第8期的同學。向你彙報過去三個月,我們從他們身上得到的啟發。同時,也向大家發出邀請,歡迎你加入得到高研院第9期,成為這個實幹家俱樂部的一員。

今天,帶你認識的是深圳校區的同學。看他們是怎樣突破約束、挑戰不可能的?

你好,我是鹿宇明。 

我們得到高研院已經有了8期同學,分佈在全國10個校區,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西安、成都、鄭州、杭州、昆明。 

最近還有很多朋友問我,得到高研院是什麼?跟過去的得到大學有什麼關係? 

實際上,得到高研院就是得到大學,這是我們從第8期開始,做的一次正式更名。 

“得到高研院”的出發點和願景,就是創辦一個終身學習者的俱樂部。在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學習,可能不是對某一個學科的鑽研,而是向著真實的挑戰出發,去學習各行各業的實幹家,他們是怎麼解決問題的。 

我們就是要找到這些實幹家,把他們聚集到一起,在3個月裡,同學之間一起探索、相互啟發,去解決一個個真實的挑戰。我們相信,每個人不僅可以在這裡收穫知識,也可以成為知識的貢獻者和創造者,在知識的世界裡,我們不僅可以被照亮,也可以照亮別人。 

那麼這群實幹家們,究竟為我們貢獻了怎樣的知識產品呢?今天,我請深圳校區的同學打個頭陣。 

為什麼從深圳講起呢?因為深圳就是一座實幹家的城市。 

我從咱們深圳的同學那裡學到一句話,叫“來了就是深圳人”。他們告訴我,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你敢闖敢拼、腳踏實地,這座城市就會在最大程度上接納你、包容你、給你支持。深圳能從過去一個小小的漁村,發展成今天的國際化超一線城市,靠的就是兩個字,實幹。 

所以深圳同學給我的啟發就是一句話:怎麼用實幹的方式,突破固有思維,挑戰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第一位我要介紹的同學,叫楊曉光,他是一家軟體公司的事業部負責人。 

他們公司,會承接來自政府和一些大公司的資訊化需求。2020年疫情期間,他在大年初三的晚上接到了一個緊急電話,市領導要求他的團隊,馬上開發出一款防疫微信小程式。 

為什麼這麼急?因為他所在的城市有大量制造型的企業要在春節後復工,要確保返工人員的安全,這款小程式就必須在大年初五0點上線。大年初三接到任務,初五就要交活兒,太緊急了。 

當時,團隊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在各自家裡過年,突然接到任務,怎麼把大家召集起來就是一大問題,像這樣的任務,平時要經歷需求調研,需求分析,工作量評估,佈置工作計畫等等一系列前序動作,加上開發、測試、部署和上線,前前後後起碼要兩周時間。 

而他接到電話的時候,距離任務的死線,只剩下不到36個小時。但是面對這個超高難度的任務,他不僅完成了,還提前完成了。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楊曉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只錨定一個任務重點。他提出了一個任務底線,叫“完成大於完美”。 

一開始佈置任務時,市里的領導提了一大堆訴求,既要統計返程人員的資訊,又要分析他們有沒有健康風險,還要搜集他們的健康資料,等等等等。領導考慮得細緻當然沒錯,但要求太多,基本不可能完成,即使完成了,技術上的風險也很高。 

楊曉光第一時間,冒著丟掉生意的風險,去找主要領導談了一次話,明確告訴對方,“要做成這件事,只能有一個核心目標,哪件事最重要,我們就做哪件。”他分析,要想防控風險,最重要的就是讓系統能夠立刻識別出,面前的這個人,是不是有風險。至於搜集資料等等,如果需要,之後可以找技術人員手工匯出,但此時此刻,系統只做這一件。 

領導被他說服了,大家明確了共識,下一步就是召集人手。可當時家家戶戶都在過年,在群裡發任務,肯定沒人理。時間緊迫,他也來不及一個個打電話。怎麼辦? 

他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辦法,發紅包。兩個大紅包丟到群裡,氣氛馬上起來了,誰在看群一目了然。他順勢把這個艱巨的任務在群裡一說,所有線上搶紅包的人,馬上進行緊急會議。 

會議組織起來了,但所有人一致認為,這麼短時間,根本不可能完成任務,更麻煩的是,這一討論,一個多小時馬上過去了,他總共也就只有30多個小時。這個時候,他當機立斷,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立刻開始計時,半小時內所有人想辦法,任何發言必須控制在3分鐘。每個人列出必須要幹的事,必須解決的風險,綜合下來,就是你的任務。 

第二件事,他把任務做了新的分解。所有任務,都按照收益和風險來評估: 

如果一件事,做了收益很高,不做風險很高,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的任務,就是優先順序最高的任務。 

這樣一來,判斷的基準變得非常簡單,一個基礎的開發人員也能獨自做決策,大大降低了時間成本。 

第三件事,他實行了嚴格的效率管控。任何問題卡住15分鐘,必須上報;超過半小時的任務上報技術總監,超過1小時上報他本人。有一個專門的時間管理員,會做倒計時提醒,提前完成任務的人馬上救援任務做得慢的人,所有人共同進退。 

在這樣的節奏之下,沒有人浪費一分鐘的時間,每個人都全力以赴,最終提前一個多小時,完成了任務。 

當時聽完楊曉光的故事,我所有的感受就是四個字,驚心動魄。在生死時速面前,他果斷地抓大放小,既立了絕對標準,又賦予了每個員工解決難題的權力,他的解決方案既有巧思,也有決斷,最後打了一場漂亮的殲滅戰。如果你也面對一個十萬火急的任務,或者你們公司有集體打大仗的時刻,他的方式,我想會對你有啟發。 

第二位要介紹的同學,叫張懿為,她是一家跨國公司的全球工程製造總監。 

她面對的難題,是管理他們公司在德國的區域經理。你可能會想,搞定一個公司的中層領導,能有多難呀?最不濟也能找大領導幫忙協調嘛。 

但在他們公司,行不通。這個經理是出了名的傲慢,首先學歷很牛,是個博士畢業的材料學專家,對自己的專業能力非常自信;其次業績很牛,他帶領的德國團隊,製造出來的產品品質領先全球;最後脾氣更牛,牛到根本不買所有人的賬,他的部門會議,從不對外開放,甚至還以不說英語為由,拒絕美國總部的大老闆參加,全公司都拿他沒轍。 

但張懿為不費一兵一卒,不僅成為了對方信任的工作夥伴,還在這個經理的幫助下,一舉搞定了整個歐洲市場。連她的大老闆都忍不住問她,你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其實一開始的溝通,她也並不順利。當時她把約見地點定了對方的地盤——德國,希望能展現誠意。結果第一次見面就被放了鴿子,第二天她收到郵件,這位經理居然直接休假了。 

一般人如果被這樣對待,肯定就被氣得直接回國了,但她沒有。她馬上做了一件事,就是跟對方手下的幾十個工程師一對一約見,瞭解他們每個人的工作情況。雖然沒見到本人,但也摸清了對方的底細。 

接著,她一回國就立即安排了跟經理的視訊會議,撥通後的第一句話,她是這麼說的:“上次被你放了鴿子,這次你可千萬別掛我電話。雖然我是主管,可你那麼厲害,給我留條活路吧。”你看,本來就是她占理,加上這麼一示弱,一下讓對方放下了防備。經理聽完哈哈大笑,連忙解釋原因。這一解釋,後面的破冰就水到渠成了。第一次談話,她就成功讓對方建立起了對她的好感。 

光有好感還不夠,接下來,她以開發全球戰略計畫的名義,把各國的區域經理們叫到了一起。以前都是總部派任務,各區管各區,現在,所有人坐到一起爭取項目,競爭的壓力一下就不一樣了。果然,會一開完,這位經理馬上有了危機感,開始邀請她參加本地會議,希望為自己的團隊爭取利益。這一輪,靠著合理運用手裡的資源,她讓自己成了對方需要的人。 

在之後的每次項目會上,由於之前做了足夠多的訪談,這位德國區經理都驚訝她怎麼會清楚這麼多細節。而對方也終於告訴她,他們不讓美國大老闆參加會議,壓根不是因為英語不好,而是因為美國人不瞭解實地情況,導致他們得用非母語做很多解釋,一旦解釋不清楚,雙方就會有矛盾。而張懿為熟悉兩邊的情況,又精通德語和英語,於是順理成章地變成了德國地區和總部的連接器。最後,因為這位經理對她的信任,又把她介紹了歐洲其他地區的經理人。 

你看,就這樣一步一步,穩紮穩打,最後,那一年歐洲地區的年終評定,破天荒的第一次允許了歐洲區以外的人參加,那個人就是她。張懿為的做法,對我最大的啟發就是,如果你要取得別人的信任,其實靠的不是一招致勝的創新,而是通過不斷觀察,不斷調整應對的策略和方式。這個過程,就像在持續地推動一個巨大而沉重的信用飛輪,一開始可能很艱難,但只要持續增加動能,飛輪會越轉越快,最後達到那個突破點,實現超越。 

最後一位我要介紹的深圳校區的同學叫王海,他的故事也非常有意思。 

他曾經只有大學英語四級的水準,卻組織起200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在沒有任何確定的回報、完全線上溝通的情況下,出版了一本英語工具書,那他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王海一開始是在網上學習了一個背單詞的方法,就是把英語單詞做拆解,方便記憶。這個方法就吸引了很多人加入進來。後來王海就萌生了一個想法,能不能按這套方法編輯一本英語工具書呢?

你想,出本書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家都不是專業的,每個人是出於對英語的興趣才加入進來,水準必然參差不齊,當時他們招來的人,有英語專業八級的高手,也有剛剛大一的萌新,所以他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保證編寫水準的穩定性?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在招募志願者時,就設置了冷靜期。把要求扔出去,讓每個人思考清楚再選擇是否參與;同時會設置連續5個晚上的新人培訓,按標準提交作業才能通過。 

其次,他設計了一個工分體系。將所有的動作,按模組賦予不同工分。每完成一個單詞的整理,有基礎工分,然後品質組會從5個維度進行評定,形成品質係數。所有的工作資料化,大家可以看到自己對於整個專案的貢獻。 

最後,他規定了及時回饋。所有提交的任務,下一個環節必須在3天之內給回饋。這個資料也會即時更新,大家可以看到自己的建議是否被採納,以及為什麼。 

靠著這樣的方式,他們居然真的從一群英語學習愛好者,變成了一本書的集體作者。你看,用一套機制,把興趣相同的人聚攏在一起,像組隊打怪一樣,去完成一個任務,一個臨時團隊也會迸發出巨大的能量。 

後來這本書的銷量,光是預售就超過了5000本,總盈利超過150萬,志願者的工分,也換來了實實在在的報酬。 

怎麼樣,聽完他們做的,究竟什麼是得到高研院?你是不是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得到高研院就是一群人,他們和你一樣,是各行各業的實幹家,他們帶著現實而迫切的挑戰來到這裡,以知識會友,最後從彼此身上收穫了價值連城的解決方案。學點本事,交點朋友,做點大事,這就是得到高研院能給到你的價值。

 

 

 

文章來源:   羅輯思維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