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好文共賞
王安石當年為何要變法?他的青苗法利國利民,為何卻以失敗告終?
一個大帥哥
照理拍案
2022年5月3日
(原文發表於2022年4月29日)
 
今天的美国经济是全球老大,我们经常说美国产业实际上已经空心化了,美国农业固然强大,但是美国农业大概吸纳的就业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2%。
 
 

美国的工业固然强大,但是美国的工业大部分外包,生产线都在海外,甭管是特斯拉还是苹果,那都是中国工人生产的。

那么美国今天哪个行业比较强大呢?当然是金融业了,美国金融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金融工具,使得他能够轻轻松松的赚到非常非常多的钱。

现代经济社会是这个特点,玩金融的往往真是躺着就把钱给赚了,可是大家知道吗?咱们古人也是考虑金融战的,比如说最早,管仲在齐国的时候就打经济战,很轻松的就收割了周边的小国,这个故事大家估计都知道。

确实在古代那样一个条件之下,这个金融战玩好了,真的能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但是玩不好有可能,真是完全与你的本意相悖。

北宋的时候王安石主持了变法,王安石本人是很有能力的,他也希望在他的变法之下让国家富强起来,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王安石的变法失败了。

咱们首先说王安石为什么要变法,这是因为北宋立国几十年之后,出现了非常沉重的财政危机,为什么?北宋可以说是先天不足。

宋太祖赵匡胤当年统一天下,结果幽云十六州拿不回来,不但拿不回来,还几次三番的和辽国开战,最终跟人签了城下之盟,每年要给大辽相当多的金银财宝布匹。

而另一方面,北宋建立几十年之后,冗员颇多,咱甭说别的,就说军队这一项,看过水浒传的朋友们都知道,水浒传动辄提林冲是80万禁军教头,你想光禁军就80万,这得吃掉北宋多大的财政收入。

不光军队,还有大量的官员,士绅阶层,这个花钱的地方太多,所以到了王安石的时候,北宋这个财政收入是岌岌可危,他必须通过变法来开拓更多的财政收入,让这个王朝能继续下去。

有人说你要增加财政收入那还不简单吗?那就加税就可以嘛,可问题是咱们都知道,中国古代老百姓受盘剥非常厉害,很多王朝那个税已经加到顶点了,你再加税就引起民变了,所以聪明如王安石,自然不能干这样的事。

王安石的一系列变法之中,有一条很有意思,按照他的设计,不单不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反而在让老百姓生活更好的前提下,让财政也得到额外的收入。

怎么会有这样两全其美的方法呢?王安石说这个就是青苗法,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之为国家高利贷法,中国古代是小农经济,老百姓是靠天吃饭,面朝黄土背朝天,靠老天爷赏饭吃。

可是咱们也清楚,农业风险是非常大的,哪怕到今天现代社会了,我们掌握这么多工具了,我们都知道农业的风险大,可能今年有大风,今年有洪水,今年有冰雹,这些自然灾害都会使你减收。

反过来讲今年风调雨顺,什么自然灾害都没有,各地的粮食都丰收,对不起,你这个供应多了,粮价就要低,谷贱伤农,丰收之年老百姓也不丰收,所以农业的风险非常大。

而且农民经常有青黄不接的时候,什么意思?春种秋收,春天你要种地,秋天你才能收到粮食,收的粮食你要度过冬天春天夏天,到下一个秋天,才能有粮食打出来,所以你有很长一段空档期。

有可能到了夏天的时候,你地里的麦子长得不错,再过两个月就可以收割了,可是你家里没有钱了,你资金链断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所以有的农民就迫于无奈,把这个没长熟的麦子就卖掉了,那当然卖不了几个钱,或者有的农民,就得跟乡里的人借高利贷,度过这一段艰难的青黄不接的时候。

所以王安石提出了一个方法,说与其让民间这些人挣钱,那不如让国家层面挣钱,怎么办呢?北宋各级政府都设立这样的贷款机构。

当民间青黄不接,需要钱的时候,由政府把钱借给你,你是买种子也好买肥料也好,你是度过个人生活也好,等到秋天了你这个粮食丰收了,你再把这个钱还给各级政府,当然了钱不是白借的,要收你20%的利息。

几个月的时间20%的利息,咱们今天听起来,这妥妥的高利贷太不像话了,但是在当年那样一个情况之下,这个利率比民间的利率要低得多。

说实话,对于那些处于青黄不接时候的农民,你能给他碗饭吃那就是救他一命,给再高的利息人家也干。

所以在王安石的设计中,这个青苗法太棒了,一方面农民遭遇到危机之时,政府拿出钱来接济老百姓,把这个钱借给你。

另一方面政府的财政没有亏空,到了秋收之时,老百姓不单本金要还要还利息,一举两得,老百姓能够度过艰难时期,政府也能财政增收,这真是个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所以我们说,有时候一个好的金融工具是能使得我们各方受益的,其实就像当年在印度,刚刚推出的P2P一样。

当年推P2P那个人是怎么想的,他说我们有很多穷人是想借钱的,但是你没有资格,你到银行借银行不借给你,我们也有很多人手里有点钱,但是你没有好的投资渠道,所以人家搞了P2P,点对点借贷。

他帮你撮合那些需要借钱的人,和手里有钱想挣利息的人,让他们之间达成一个借贷,然后没钱的人解了燃眉之急,有钱的人挣到了比银行系统更多的利息。

这个出发点确实是不错,所以P2P在国外声誉很好,被称之为穷人的银行,可是有些事情时间长了会变味,比如说P2P进入到我国之后,慢慢就变味了。

本来应当是点对点的借贷,后来被很多企业搞成了资金池,最终上万家P2P,上万亿的资金,现在还没解决掉。

青苗法也是这样,在王安石的设计之下,这个青苗法真是一举多得,既有助于民间,也有助于中央财政,但是经虽然好,下面歪嘴和尚太多,最终把青苗法这个好经给念歪了。

你想一个政策要推,你需要下级的各层官员,北宋的各级官员当时已经烂透了,当王安石这个青苗法下来之后,有的人为了彰显政绩,强推这个贷款。

明明当地老百姓不需要这个贷款,他非要推下去,你推完了才能跟上级邀功,说你看我这个地方改革改得好,上级一要求我推青苗法,马上我这个贷款统统发下去了。

有的地方,地方官员肆意提高了这个利息,本来规定是两成利,人家给你加几成,多这几成就进入到官员自己的口袋中,加重了民间负担。

而且古人也有担保意识,知道你这个没钱的穷人,你有可能还不起钱,所以当时也搞了担保制,10户人家共同为一个担保,里面有相对有钱的,有相对没钱的。

但是有的地方官员为了强推他的业绩,明明这个有钱的家不需要钱,没钱的家才需要钱,结果把这些人捆到一起,最终导致,明明不需要钱的相对富裕的人家,要替这个借了钱而还不起的贫苦人家还钱,最终酿成了很多社会问题。

所以这个青苗法在实行了十几年之后,被彻底废除了,明明是个好东西,明明是有利于民间也有利于官府的,但是由于在执行层面上出现了重大问题,这个好经也被彻底念歪了。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