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我刚才看到的那一瞬间,眼泪都快出来了。” 在央视《开讲啦》节目中,撒贝宁从地上捡起一块黑渣后,禁不住感慨。 这块黑渣是从王志珍院士鞋底掉下来的,她的脚下还遍布着点点黑色碎屑。 王院士看到后,不好意思地笑着自嘲“出洋相”了。 但屏幕前的观众却和撒贝宁一样泪目了—— “这哪里是穿了好久的鞋子,分明是买了很久舍不得穿,最后老化了。” “您没有出洋相,中国正是因为有您这样的人,才能强大起来。” 一双鞋到底要放多少年才能老化到掉渣?这在物质充裕的今天是很难想象的。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科学家这一群体无欲无求、淡泊名利,清心寡欲得仿佛生活在另一个世界。 因为在他们心中,第一位永远是民族大义。 现实版“扫地僧”李小文院士 新中国一步一步从落后走向强大,期间涌现出无数为国为民的科学家,但他们中大多数人的事迹即使被报道后,也鲜有人知晓。 看看热搜就明白了,我们几乎看不到科学家的身影。 大到明星网红的绯闻八卦,小到一件裙子、一句话、一个表情,各种无关痛痒的事情都能持续霸占热搜。 戏子家事天下知,英雄枯骨无人问。 小小一个热搜榜,折射出的是整个时代的悲哀—— 那些鞠躬尽瘁的科学家们受到的关注,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时代的清流 在社会经济繁荣的当下,我们很少再听到像王院士这样朴素的故事了。 也是因为如此,每当科学家出现在公众视野时,总会为我们带来久违的感动和治愈。 前两天北京下雪,在北京科技大学校园内,有网友拍到感人的一幕: 清晨,白茫茫雪地中,一位老爷爷正吃力地蹬着三轮车,缓缓向前,风雪无阻。 这位老爷爷是年近90的葛昌纯院士,是我国“核工业功勋”人物。 几十年来,这条通往实验室的路,印满了他重重叠叠的足迹。 尽管成就卓著,但他们的生活却简朴到极致。 有人将一件衣服穿了三十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崑,一件夹克穿了三十年,老人家笑着解释:“因为它好,拉链都拉不坏。” 崔崑夫妇俩没买房子,一直住在学校分配的院士楼内,屋内的家具也没换过,几十年过去,早已陈旧到掉漆生锈。 省吃俭用的积蓄全被用来资助家境困难的学生,多年来夫妇俩捐款总额超过千万。 这是他们人生最后的愿望: “希望在我们走的时候把钱都用出去,用到有用的地方,我们走的时候就会很快乐。” 有人主动将生活倒退至上个世纪。 我国著名作物遗传学家卢永根,在旁人眼中是个“异类”。 去过他家的人,第一印象都是家徒四壁: 家中没有值钱的电器和家具,陈设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破旧的木沙发,锈迹斑斑的铁架床,不知道坏过几回的椅子,用铁丝绑了又绑。 为了“少买菜少花钱”,他还在楼顶耕田种菜,自给自足。 一面对自己是近乎苛刻的节约,另一面是对教育事业的无比慷慨。 880万元的毕生积蓄,他没有留给唯一的女儿,而是全部捐献给华南农业大学。 鞠躬尽瘁,死而不已。 卢永根院士去世后,按照他的遗嘱,他的遗体将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完成对祖国的最后一次贡献。 世俗的名利于他们而言,都是浮云。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在动辄上万元的抗癌药物中,有一款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药物——维A酸胶丸,仅需290元。 价格低廉的背后,是因为我国著名血液学专家王振义在药物研制成功之初,主动放弃了专利申请。 在他心里,病人才是更重要的:“我只想病人能好。” 2020年,为表彰他对APL做出的决定性贡献,王振义院士荣获未来科学大奖,奖金高达100万美金。 得知消息后,他的第一反应却是不解:“为什么这个奖会给我?我已经96岁了,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其中又夹杂着他的些许忧愁:“为什么这个奖没有给到年轻的人,难道他们没有创新吗?” 最后,这项巨额奖金还没到他手里,就被他全部捐给扶贫基金会。 这些年,他获得的奖金超过千万元,几乎全部捐了出去。 而他本人一生节俭,他住在医院提供的楼房里,还和医院签了合同,等他百年之后,这套房子要还给医院,子女不能继承。 王振义院士毕生都在践行着他曾说过的那句话: “要有进取的雄心,像牡丹一样开得热烈,但要对名利看得很淡。” 在浮躁的现代社会,科学家品行高洁的精神境界始终触动着世人最柔软的心弦,净化着污浊的世间。 悲哀的是,如今这种珍贵而稀缺的精神正在走向消逝。 这个时代,没人想当科学家了。 没人想当科学家了 小时候,我们总会被问起一个问题: “长大了,你想做什么?” 二十年前,学生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但榜上名列前排的一定有科学家。 如今,这个答案却变成千篇一律的网红。 今年7月,一项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超六成学生想当网红做直播。 而另一组数据也验证了这一事实: 在直播行业中,18-29岁年龄段主播最多,占比超过60%。 时代日新月异地大步朝前,老一辈科学家留下的精神,却正在从时间的罅隙中一点点流失。 因为我们的目光太少聚焦于,那些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将一生奉献给国家和人民的科学家: 有人隐姓埋名三十载,将人生最宝贵的年华献给祖国。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造核潜艇隐姓埋名三十年。 自古忠孝难两全,三十年间,他没有一次回过老家探望父母。 父母和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他甚至没能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被全家大骂不孝。 直到他的母亲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他的报道,她才知道“不孝的三儿子”在为国尽忠。 将一生献身核潜艇事业,黄旭华无怨无悔,他深情地说: “我的一生属于祖国。” 有人为祖国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 2012年5月31日,这是林俊德院士生命的最后一天—— 他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导流管、胃管、减压管和输液管,不顾众人劝阻,他拖着虚弱的身体缓缓走到电脑前,交接科研项目资料。 来不及整理完电脑中的文档,来不及给家人嘱托和安慰,5个小时后,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 林俊德院士扎根边疆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把全部心血和智慧都奉献给国防实验,将青春和生命融入大漠戈壁。 有人为国捐躯,誓死守卫一份机密文件。 “两弹一星”的23个功勋中,郭永怀是唯一在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研制三个领域都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遗憾的是,他没看到自己的心愿达成。 因为他也是其中唯一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在青海基地的实验中发现一条重要线索,他匆匆坐上飞机赶回北京报告,没想到途中发生意外。 飞机在首都机场降落至距离地面仅剩400多米时,突然失去平衡,轰然坠毁。 等救援人员赶到时,现场的画面让所有人潸然泪下—— 他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夹在其中的一份热核导弹机密文件被保护得完好无缺。 在危难时刻,相比生命,他更在乎的仍是中国的国防事业。 就在郭永怀牺牲的第22天,这位科学家的遗愿实现了——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 老一辈科学家成长于战乱时期,经历过山河破碎的绝望,忍受过落后挨打的耻辱,目睹过生灵涂炭的人间惨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奉献是他们的信仰,能让他们能挺过任何艰难困苦。 如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了,但为什么没人想当科学家了? 伟大的标准 今年7月份,国科大校长发表的毕业演讲是含着泪讲完的。 演讲期间,他提到一个人——“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 黄令仪老师八十多岁仍坚守在龙芯研发中心,每天从早到晚拖着鼠标,盯着屏幕检查电路,有人劝她别亲自干,她脱口而出: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 国科大校长说:“每次想到这句话,我都泪流满面。” 然而,这种振聋发聩的理想之音,如今几乎听不到了。 这是一个好的时代。 在一代又一代科学家默默无闻的奉献下,中国逐步走向强大。 我们有了更好的生活,也生活得更有尊严。 正如卢永根院士勉励学生时说过的那句话: “一个国家强大了,我们作为中国人,在这个世界上才更有地位,才更自豪。” 这又是一个坏的时代。 盛世之下,科学家的身影正在被互联网的洪流所淹没。 那些催人奋进的科学家故事,渐渐离我们的现实越来越远。 就像撒贝宁感慨的那样,当他亲眼见到王院士老化的鞋时才知道,类似这样生活简朴到极致的故事不是传说,而是真实存在的。 如今,网络的审美趋势早已演变为金钱、名望、权力。 一个北京豪宅的地理定位,可以让一个素人全网爆红,还有大批人上赶着去当奴才。 一个普通的表情包,因为主人公的皇室血脉瞬间爆火,本人社交账号一开通粉丝破千万。 更荒诞的是,一位博主坚持做游戏视频快两年,数据不见起色,最后想放弃了,却因为一条炫富视频登上全站排行榜,弹幕满屏的“少爷”。 网络的流行风格纷纷向金钱看齐,受欢迎的妆造、穿搭风格是千金风、名媛风、老钱风...... 饭圈里流传的热梗是,闯荡娱乐圈的富二代,再不努力就要回去继承家业了。 登上热搜的明星,名字前常带的标签是“豪门姐弟”“财阀千金”。 甚至,金钱面前,苦难都能被消解。 近期“亿万富豪寻子成功”事件,网上更多的是调侃解清帅一夜“逆袭”成为“富二代”,却忽略了他本来是一个受害者,也忽视了解克锋夫妻二十五年寻子的绝望。 所幸,娱乐至死的年代,还有人愿意为科学家停留目光。 钟南山凯旋,被众人簇拥。 夜晚,人们打开手机的闪光灯挥舞着,高喊着“南山风骨,国士无双”。 袁隆平逝世,为他送行的人排了三公里。 整个长沙城的鲜花卖空,前往殡仪馆的出租车爆单,还有许多外省人千里迢迢赶来,只为给他鞠一躬。 那时,知乎上有个问题: “为什么袁隆平逝世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国民情感?” 高赞回答是: “因为人民迫切地想要说出,他们心中伟大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不愿让那段热血奔涌、震撼人心的历史,仅仅只是博物馆的玻璃橱窗中无人问津的展示物。 我想起,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过一句话: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历史每进一步,中国每一次壮大,背后都有无数科学家的默默付出。 只有记住历史,记住推动历史进程的科学家们,我们才能拿回属于“伟大”的定义。 请对科学家们多一些关注,多一些爱戴吧。 我们所拥有的和平安稳的今天,曾是他们披荆斩棘、奋不顾身的昨天。 这才是我们最该追的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