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社會眾生相
这些年轻人,了不得!
牛弹琴
微信号
2024年3月27日

(原文發表於2024年2月18日)

(一)
毫不夸张地说,这个春节,是一个国潮奔涌的春节。
从巴黎到伦敦,从柏林到纽约,外国人过春节,感觉比我们中国人还热闹,放鞭炮、舞狮子、吃中餐,外国朋友们玩得是不亦乐乎。
还有一些外国人,更喜滋滋穿上中国的传统服装。还真别说,中国服装那一穿,男的更威武帅气,女的更英姿飒爽。
这股风潮背后,一个重要的推手,就是小红书上一些年轻人的创意,“全球同袍点亮世界地图”!
我们看到,不仅仅在美国、英国、日本,甚至冰岛、埃及、荷兰等一些相对小众的国家,在一些地标景点前,中国年轻人大方自信地穿上华服,光彩靓丽、明艳照人。
而且,不仅中国年轻人自己穿自己玩,他们还拉着自己的外国男朋友女朋友、外国同事朋友一起穿一起玩。
所有华服中,最靓丽的,毫无疑问就是马面裙。
小红书公益近日发布的《小红书春节非遗生活指南》就显示,2023年,小红书用户在超过90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发布了马面裙相关的内容。马面裙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一个典型案例。
想象一下,在巴黎埃菲尔铁塔旁,在伦敦大本钟侧,在开罗金字塔下,中国年轻人一袭马面裙而来,那是怎样的千娇百媚,又是何等的风情万种。
中国年轻人将马面裙带到国外,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海外穿汉服”潮流。
在这些年轻人看来,马面裙不仅仅是一件服装,更是一种服饰的文化。穿着马面裙,不仅能展现自己独特的东方气质,更向世界传递出独具风韵的中国之美,以及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以前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可能想着入乡随俗,生怕自己穿得太土,让外国人看笑话。但现在的年轻人,可以自信自豪展示中国的服饰文化,而且让外国人爱上我们的华服。
从这个角度说,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了不得。
这种审美的变化,也不仅仅表现在服装上,也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回到国内,当“新中式”成为当红的潮流时尚,蕴含着无限文化宝藏的“非遗”,成为很多年轻人展现个性和风采的源泉。
大漆、掐丝珐琅等非遗工艺,以及故宫、三星堆文物的纹样,纷纷被90后、00后复现到美甲上;我们小时候观看的皮影,变成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头饰、耳环……
小红书博主@九月September,则把剪纸穿在身上,设计了一套“剪纸新年战袍”,被网友称为“中国的高定”,可以说是小红书上当之无愧的顶奢华服。
中国年轻一代,可以说是最自信的一代,他们在以更积极、更开放、更具个性的方式,全方位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东方美学”的流行、“非遗翻红”的背后,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的“双向奔赴”,国风的盛行,背后是年轻人对文化的自信。
(二)
最美是国潮,最热心是年轻人。
具体到非遗,小红书的数据就显示,在小红书上,平均每一秒就有1个人搜索“非遗”,每一分钟就有3篇非遗相关内容产生。
其中,手工制作龙头帽,就成为小红书上今年春节的热门内容。
龙头帽,源自大英博物馆展陈中的清代“鱼龙帽”,是约1850-1900年间中国儿童在新年等节日佩戴的头饰。
小红书手工博主@琪Maggie琪,通过手绣复刻文物,把遗落在国外的文物“带回家”。
在她的影响下,大量网友取经龙头帽复刻经验,交换彼此的手工进展。
春节期间,借着“戴龙头、当龙头、过龙年”的美好寓意,龙头帽在小红书的热度迅猛上升,搜索量环比增长147%,近30天就有超过6000位小红书网友发笔记分享手工DIY教程。
还有,国家级非遗“蟳埔女簪花围”,同样在小红书爆火出圈,相关内容达1.8万篇,浏览量破7亿,搜索量同比22年增长1002%。
福建泉州的蟳埔小渔村,一跃成为新晋旅游打卡地,很多年轻人都是慕名而来。
还有,确山打铁花,在2023年也成为顶流,搜索同比增长1971%;黄山汪满田鱼灯,搜索量近200万次。
这是传统,也是流量,更是新的时尚。年轻人的热爱,更让一些几乎濒临灭绝的非遗,成为互联网上的顶流,成为当地旅游的新招牌。
除了“非遗+citywalk”,学一门非遗技艺、开一家非遗手作小店,也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新选择。2023年,小红书上新增18万家手工相关店铺,其中仅非遗绒花店铺就新增7000多家。
在通过学习老手艺掘金的群体中,不少90后、00后,更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甚至事业。
21岁的非遗糖画传承人王岐洋,现在据说已经有了100多位徒弟;大学生阿闯在宿舍做面塑,通过小红书卖出了价值6600元的“龙行大运”手工作品,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这是艺术,是传承,也是生计,更是未来。
(三)
这方面,也不得不提平台对国潮热的引导。
大家可能还记得央视春晚的《年锦图》,出自93岁的敦煌艺术家常沙娜之手。
美轮美奂的年锦图,让人看得叹为观止,刘涛、刘诗诗、李沁、关晓彤在表演结束后,即来到小红书《大家的春晚》直播间,专门分享了汉、唐、宋、明四个朝代服饰背后的故事。
这场国潮的分享,实时在线人数超过1200万人。节目相关话题#年锦 中国传统纹样#、#传统纹样里的中式美学好绝#、#四美同台好养眼#登上微博热搜榜,#中国上下5000年的高定# 登上小红书实时热点榜。
这就是中国年轻人对国潮的热爱。从“把国宝龙头帽请回家”到“年锦纹饰的中式美学破圈上热搜”,从“八段锦成为脆皮年轻人的养生锦囊”到“君霄引领越剧风潮”,欣赏非遗、热爱非遗、追随非遗,成为我们年味复苏的重要一环。
最后,怎么看?
第一,必须向这些年轻人致敬。
不要小看这些年轻人,他们有创意,有情怀,更有行动。
他们让马面裙等中国传统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他们让非遗变得更加生动鲜活,他们向全世界自信地展示中国,世界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一个多元且充满时尚的中国。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第二,更要向传统文化致敬。
没有我们古人留下的璀璨文化,我们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不管是马面裙还是旗袍,也不管是簪花还是铁花,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灿烂辉煌,这是我们灵感的源泉,也是我们自信的根本。
年轻人的这种热爱,更是一种可喜的文化传承。这个世界,我们不需要仰视,也不能俯视,我们平视就好。
第三,东方美学大有可为。
非遗+年轻人+平台,相互促进,相互成就,我觉得,结果就是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非遗,东方美学让世界惊艳。
还有一个好消息,看到小红书公益日前宣布,要启动“非遗上新” 公益扶持计划,未来3年,定向投入亿级流量,发掘并扶持100位“新奇特”非遗守艺人、100件“新奇特”非遗作品,让传承老手艺的年轻人获得更多关注,创新性活化非遗,加速非遗走进年轻人生活的进程。
我们可以预见,未来3年、5年、10年后,这些有个性、有想法、更有情怀的年轻人,将会把老手艺玩出新花样,让中国非遗大踏步走向世界。
世界,会为他们喝彩的!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