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5年9月3日)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解放军的队列一字排开,坦克轰鸣,无人机呼啸而过,设备之先进、气势之威武、队列之雄壮让世界为之震颤,这一次阅兵,不仅是对中国军队品质的又一次展现,同时也是对抗日战胜胜利周年暨反法西斯战胜胜利80周年的一次深刻纪念。
从1945到2025,这是一盘跨越80年的大国棋局。
“国运盛,棋运盛。”这是1960年陈毅元帅对国运与棋运关系的著名论述,也是精确判断。作为一项兼具战略与战术的游戏,围棋思维也体现在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从1945年抗战胜利以来的大局思维,还是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上说的“要下好科技强国的‘先手棋’”,2019年的下好“十三五”全国一盘棋等等,都是围棋思维的体现。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战略游戏,围棋在抗战胜利以来的发展进程中都有着鲜明的体现。而今天,是我们抗战胜利暨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纪念日,我们不妨以围棋思维的视角,结合中国胜利之后的前行,去共同回顾一下这一幅属于中国人民全体的壮美画卷。
01
围棋视角下的中国,大局观的完美体现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登上美国“密苏里号”军舰,签署投降书,中、美、英、苏等9国代表相继签字。
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落下帷幕。
1951年8月13日,政务院发布通告,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9月3日。而这一日子也被延续至今。
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右)在南京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递交投降书。
虽然抗战胜利了,但摆在新中国面前的,依旧是百废待兴的局面,这盘“大棋”虽然刚刚走出死局,迈入新的篇章,但布局阶段的局面依旧是不利的,而国家层面也是遵循着许多围棋思维,迅速稳定了局势。
01
布局阶段:夯实根基,抢占先手
围棋布局讲究“金角银边草肚皮”,意思是角部落子的围地效率最高,优先稳步边角积累实地,再向看似虚浮的中腹徐徐图之,是每一盘棋局走向胜利的必经之路。
这与建国初期我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基础工业体系的战略不谋而合。从“一五”计划重点推进156个工业项目,到在东北、华北等地搭建工业框架,如同在棋盘的 “边角” 落下关键棋子,为后续的“中盘作战”奠定物质基础。
一五计划,为后续发展布局谋篇
而抗美援朝的决策,更像是围棋中“试应手”后的果断“出头——面对外部压力,坚定捍卫国家主权与发展空间,为国内建设赢得稳定的外部环境,如同在棋盘上守住关键“断点”,避免前期布局成果受损。
02
探索时期:复杂的中盘博弈,棋路上的不断调整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探索时期,恰似围棋中盘的“缠斗阶段”,局势复杂多变,可以说是新中国所经历的最危机四伏的一段时期,而能够平稳过渡,既需要“妙手”的突破,也有面对“俗手”的及时调整,每一次选择都考验着“棋手”的全局判断与调整能力。
对棋手来说,这个阶段可能获利,也可能局部失利,但真正考验棋手们的,是面对失利之后的调整能力,我们发现那些强大的棋手们,真正强大的是他们的心态,如何在逆势情况下果断“断舍离”做出优势举动,完成翻盘,才是他们实力的体现。
在这一时期,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有成功实践:如“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如同围棋中在关键区域“做活 一块重要棋形,打破外部技术封锁,为国家发展赢得战略主动权,相当于在棋盘上建立起 “厚势”,奠定长期安全基础。
但我们在这一时期也有失误,如“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这样的误算、错算,都导致全局节奏放缓,后续需要大量精力去“补棋”。
不过作为优秀的棋手,我们的调节能力自然也是十分强大,面对复杂局势,我国始终在调整“棋路”: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如同围棋中发现局势不利时及时“收束”,放弃局部非必要争夺,专注巩固核心“实地,通过压缩基建、恢复农业生产等措施,让经济逐步“稳盘,为后续的“翻盘”积蓄力量——这正体现了围棋中“逢危须弃“守正待变”的智慧,在困境中守住基本盘,等待破局时机。
03
改革开放:收官定型,局势明朗
官子阶段,既是一盘围棋的尾声阶段,同时也是细节较量的关键阶段,优秀的棋手能抓住对方最细微的区别,去争夺那赢得胜利的“关键半目”,而对我国来说,改革开放就是这样一个收官定型的关键时期,它的出现为新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一次完美的“收官”。
围棋收官讲究“次序”与“效率”,每一步都要最大化提升实地价值,这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发展策略高度契合。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活农村生产力,到经济特区的设立打开对外开放窗口,如同在棋盘上“查漏补缺,先在局部实现突破,再将经验逐步推广至全局——就像围棋中先“点目” 明确优势区域,再通过“小尖“立”等手段巩固实地,让每一份资源都转化为发展成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则是一次 “大格局”的拓展,相当于围棋中主动“连络”外部棋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从“局部对弈 走向“全局博弈,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实现从“跟跑”到 “并跑” 再到部分 “领跑” 的转变。
深圳,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而新时代以来的高质量发展,更像是围棋收官后期的 “精细操作”:在科技创新领域攻坚“卡脖子”技术,如同在棋盘关键“官子 处争夺,守住核心竞争力;推进共同富裕、生态文明建设,则是在“收官 阶段兼顾“实地”与“厚势,不仅追求经济发展的“目数”,更注重发展的质量与可持续性,让“大国棋局”的最终形态既有“实力厚度,又有“人文温度”。
阅兵式上展出的种种尖端科技,都是“大国棋局”收官上的成功展现
在抗战胜利的80年里,我们经历过阳光、经历过风雨,更经历过一些艰难时刻,但我们的大局、我们的方向始终没乱,随着改革开放的收官,祖国的发展日益强盛,整盘棋的活力愈发明显,每一颗棋子的“气”都更加充足,这其实就是中国大局观的完美体现。
相反,某些国家只注重局部利益,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对世界的和谐造成了巨大破坏,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02
围棋,孩子们构建大局观的关键一步
中国的发展,完美契合围棋中的许多思维,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也许不了解大国崛起背后的方方面面,也无法安排好自己生活的节奏,但他们可以通过围棋,去学习构建这样的大局观,这对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围棋的 “大局观” 并非抽象的战略概念,而是能转化为孩子可感知、可实践的思维习惯与行为准则。比如,孩子考试失利后,将不再只盯着“这道题错了”,而是会分析“哪一个知识点掌握得不好”“是审题不仔细,还是思路有问题?”从整体上改善方法。
而最直观的改善则在于,孩子们对于事物的安排更具逻辑性,对时间的安排更高效,这些都是大局观在孩子们日常之中的体现。
通过围棋,孩子们更能学会如何应对生活中的事物
古人常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围棋思维教会孩子们的,正是以小见大的思维,生活中有时候不应只紧盯眼前的得失,更要看向长远的利益,这些为人处世的智慧,是孩子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很少能接触到的,也是围棋赠予孩子们的宝贵能力。
03
这盘大棋,我们已经下得很好了
从建国初期的强敌环伺,步步危机,到如今先进装备的成批次展示,今天的阅兵相信给每一个观看着的、关注着的中国人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这种印象不仅来源于领先装备“下饺子”般的展示,更来自于与过去的鲜明对比,抗战胜利80年来我们每一步棋都是在步步为营,每一步棋也都是在朝着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前进,而如今的这次阅兵,是14亿国人的又一次壮举与见证。
回想起建国以来我们所付出的,甚至部分事件中我们所“舍弃”的那些子,那些英雄儿女,如今都化作了全局胜利的基石,在今天的阅兵仪式中,对抗战老兵也采用了最高礼遇,不仅因为他们是苦难的见证者和经历者,更是因为他们是我们如今幸福生活的缔造者,而我们也用一项项成绩证明着我们从他们手中接过了“守卫和平”的旗帜,证明了中国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去保卫他们的人民,让他们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80年的一盘大棋,我们也应当对所有人说一声,“这盘棋,我们已经下得很好了”。
|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