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社會眾生相
最正常的天才去世-杨振宁 翁帆《晨曦集》
左刀刃
2025年10月22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10月18日)
 
刚刚得到的新闻,杨振宁去世了。昨天刚看了他和翁帆合著的《晨曦集》
1、书名何来?

“幸运地,中华民族终于走完了这个长夜,看见了曙光。我今年85岁(2013年),看不到天大亮了。翁帆答应替我看到。”

2、杨振宁理应再获一次诺贝尔奖

邓稼先对于杨振宁先生在学术上的造诣十分推崇。他多次对朋友们说:“如果不是诺贝尔奖规定每人只能在同一个领域获得一次的话,杨振宁应当再获得一次诺贝尔奖。你知道不,杨—Mills场,就是规范场,他在这方面造诣非常高。它比起宇称不守恒来,对物理学的贡献还要基本,意义还要深远。它不但影响当代,其前瞻性是以世纪来论的。”

而第一次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著名华裔物理学家、MIT数学系教授郑洪向《人物》提供了一个形象的说明:物理学界有一个通俗的说法,诺贝尔奖分为三等,第三等的贡献是第二等的1%,第二等的贡献是第一等的1%,60年前杨振宁与李政道因提出“弱相互相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获得的诺贝尔奖是其中的头等——爱因斯坦是唯一的例外,特奖。

3、杨振宁的英文名字是Frank。

4、弗里曼·戴森称杨振宁为“保守的革命者”,“在科学中摧毁一个旧的结构,比建立一个经得起考验的新结构要容易得多。革命领袖可以分为两类:像罗伯斯庇尔和列宁,他们摧毁的比创建的多;而像富兰克林和华盛顿,他们建立的比摧毁的多”。杨振宁属于后者。

5、当科学家也应有自己的风格。

与很多科学家不同的一点是,杨振宁非常注重taste和风格,他喜欢用美、妙、优雅这一类的词描述物理学家的工作。他说,一个做学问的人“要有大的成就,就要有相当清楚的taste。就像做文学一样,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各个科学家,也有自己的风格”。他这样解释科学研究怎么会有风格:“物理学的原理有它的结构。这个结构有它的美和妙的地方。而各个物理学工作者,对于这个结构的不同的美和妙的地方,有不同的感受。因为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位工作者就会发展他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也就是说,他会形成他自己的风格。”

6、在杨振宁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幅吴冠中的《双燕》。

吴冠中是他喜欢的一位画家。吴冠中的画作主题多为白墙黑瓦的江南民居,“简单因素的错综组合,构成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感”,他所钟爱的简洁的美也在这位画家的笔下。

7、他还喜欢北岛的诗,主动结识北岛,并在北岛父亲病重时,北岛因政治身份无法回国,杨代替北岛回国探望其父亲。

8、杨振宁的博士论文只有10页。

在写作上,他也有同样的偏好,“能够10个字讲清楚的,他绝对不主张你用20个字、30个字”。杨振宁的博士论文导师、“美国氢弹之父”泰勒讲过一个故事:泰勒建议杨振宁将一个“干净利落”的证明写成博士论文,两天后杨振宁就交了,“1、2、3,就3页!”泰勒说:“这篇论文好是很好,但是你能写得长一点吗?”很快,杨振宁又交上了一篇,7页。泰勒有些生气,让他“把论证写得更清楚、更详细一些”。杨振宁和泰勒争论一番后走了,又过了10天,交上了一篇10页的论文。这次,泰勒“不再坚持,而他也由此获得他应该获得的哲学博士学位”。

9、九旬耄耋之年,仍旧关心时政。

面对他关心的重要问题,他总是忍不住发表意见,“动不动我还是要写篇文章,我要表明我的观点”。2016年,他发文反对中国建大型对撞机,再度引起舆论热议。翁帆有时嫌他“过于直率”:“你何苦要写呢?过后又有些人要骂你了。”杨振宁回答:“我不怕。我讲的是真话!”

10、谈到他与翁帆的婚姻:“我们是不同时代的人,婚后,我们彼此学习到一些自己以前没经历过的事情。”他们平时会一起看看电影,念念诗,也会有一些彼此间的小游戏——在逛博物馆的时候,两个人看时都不讨论,等出来后各自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画,有时在家里杨振宁还会出数学题考考翁帆。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